
海淀区高三上期中考试地理.doc
11页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地 理 2015.11本试卷共8 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长9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 共50 分)本卷共25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 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两小儿辩日》中有这样的描述,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据此,回答第1 题1. 文中描述的现象可以解释为A . 日出时看太阳较大,是因为地球在近日点附近B. 正午是看太阳较小,是因为太阳光被大气吸收C. 日出时气温较低,是因为地面辐射较弱D. 正午时气温较高,是因为太阳活动强烈北京时间2015 时间9 月3 日上午10 时,几年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阅兵式正式开始,许多媒体进行了现场直播报到据此,回答第2、3 题2. 阅兵式开始时A. 东半球均为白昼 B. 大洋洲部分地区已是4 时C. 伦敦正值深夜 D. 东经60˚正值日出时刻3. 中国空军飞行编队“米毫不差”通过天安门广场,主要采用了A. RS 技术 B. GPS 技术 C. GPRS 技术 D. GIS 技术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变化。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进行划分的读图1,回答第4-6 题4. 图中A. 立春—我国各地正午的日影朝北B. 立夏—北半球各地日出方向为东南C. 立秋—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D. 立冬—南极大陆仍有部分地区处于极夜5. 从秋分到冬至期间A. 地球公转速度渐慢B. 亚马孙河流量渐小C. 非洲草原逐渐枯萎D. 亚洲高压逐渐增强6.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雨水前后,江淮地区出现连续性降水,称为梅雨B. 处暑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最热时期C. 霜降前后,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多,北方降温明显D. 大雪前后,云贵高原多发生寒潮,降雪量达最大图2 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地市区和郊区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第7、8题7. 图中A. 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市区和郊区间气压差逐渐减小 B. a 代表市区近地面的气压状况C. 近地面b 地的温度高于a 地 D. 气流运动方向为b→a→c→d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市区气流上升的根本原因是垂直方向上存在气压差异B. 市区和郊区之间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C. 市区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易导致城市产生“热岛效应”D. 郊区农民大量燃烧秸秆会加强市区和郊区间的热力环流图3 为2015 年6 月11 日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9~11 题9. 此时A. 甲地气压小于1010 百帕 B. 乙地风向为偏北风C. 丙地风力大于乙地 D. 丁地盛行上升气流10.图中A. ①锋面将会向西北方向移动 B. ②锋面过境时可能带来降水C. ③锋面过境后气温会降低 D. ④线区域受到冷锋的控制11.锋面①过境时可能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是A. 寒潮 B. 伏旱 C. 沙尘暴 D. 暴雨图4 为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局部)读图,回答第12、13 题12. 图示A. N 为低纬信风带 B. P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M 给大陆西岸带来降水 D. 反映的时间为1 月份13.图中的气压带和风带A.若影响南美洲东部,受N 控制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B.若影响南美洲西部,P、N 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C.若影响非洲东部,受M 影响形成常绿阔叶林D.若影响非洲西部,P、M 交替控制形成荒漠昆仑山雪山矿泉水的水源地常年冰雪覆盖,地下水经过50 年的过滤和矿化,形成珍贵的雪山矿泉水目前,当地政府在水源地建立了保护区,实行全天候水源保护读图5,回答第14、15 题14.矿泉水形成过程中A.依次经过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B.增加了矿物质含量,实现物质迁移C.地下径流的流向仅受到地势的影响D.水源的出露得益于独特的向斜构造15.对水源地的保护说明A.各种水体构成的水圈空间分布不连续B.水资源是不可循环和再生的自然资源C.水体污染会破坏水资源补给的循环性D.地球淡水资源的主体冰川需加强保护图6 为世界某海域年平均水温与洋流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16、17 题16.图中A.等温线的弯曲主要受海陆分布影响B.等温线数值的递变受大气环流影响C.洋流a 的形成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D.洋流b 的形成是受中纬西风的影响17.图中洋流A.a 对沿岸的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a 北部海域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渔场C.b 流经海域易形成海冰影响航行安全D.b 可提高北美洲到欧洲船舶的航行速度图7 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第18、19 题18.该河谷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19.图中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的万神庙(图8),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该建筑的地基和墙体的材料是凝灰岩(岩浆岩),外墙采用大理石(变质岩)装饰图9 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0、21 题20.建造万神庙的石材所属岩石类型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凝灰岩—甲—① B. 凝灰岩—乙—③C.大理石—丙—④ D. 大理石—丁—②21.上述建筑材料在意大利广泛分布,是因为该地处于A.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C.亚欧板块内部的地壳稳定地带 D.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西部图10 为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区功能定位图。
读图,回答第22、23 题 22. 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A.设计我国西北、东北和西南的全部省区B.核心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C.面向南亚的省区有甘、青、宁、陕和滇D.向北开放的窗口是黑、吉、辽、津和蒙23. 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跨越了A. 四大高原和三大盆地 B.黄河、长江和闽江流域C.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 D.常绿硬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读图11,回答第24、25 题24. 图中A.曼德海峡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 B.苏伊士运河两侧是中亚和北非C.红海是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 D.沿海地带为该区域主要的农耕区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是尼罗河的两大支流,它们在喀土穆汇合后,史称尼罗河25.关于尼罗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白尼罗河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 B. 青尼罗河流量稳定,流速平缓C. 干流流向自南向北有凌汛现象 D. 其定期泛滥孕育了古埃及文明第Ⅱ卷(综合题 共50 分)26.(10 分)图12 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读甲村和丙村所处的地形部位,并判断在丙村是否可以直接看到乙村3 分)(2)量算图中甲村到乙村的直线距离,说出从甲村开车沿公路驶向乙村的大致方向。
3分)(3)图中公路线路比较曲折,试分析其选线的原因4 分)27.(14 分)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表1 甲地(39°57’N,116°17’E)和乙地(33°55’S,18°25’E)气候资料(1)判断甲地气候类型并简述其气候特征3 分)(2)比较甲、乙两地降水的季节分配差异并说明原因6 分)图13 为丙地()气温降水统计图,日均高温是指一个月中各日的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日均低温是指一个月中各日的最低气温的平均值3)丙地从12 月到次年4 月日均高温较高且日均低温较低,试分析原因5 分)28.(10 分)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五大湖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湖水流入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1) 说明湖泊对该区域气候与河流的影响3 分)尼亚加拉瀑布位于五大湖的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间,瀑布在1842 年至1905 年间平均每年向上游方向移动170 厘米,这与其软(页岩)硬(白云岩)相间的地址条件有关2) 说明尼亚加拉瀑布向上游方向移动较快的原因4 分)为保护尼亚加拉瀑布景观,美、加两国政府耗巨资修建工程,在瀑布上游引水发电3)简述这一做法对瀑布的影响3 分)29.(16 分)读图15,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渭河平原以北的地形区的地形特征3 分)(2)比较图中两个水文站所在河段水文特征的异同4 分)太白山是秦岭的主峰,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3)与北坡相比,说出南坡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6 分)山阳县地处秦岭南坡,是陕西省钒矿资源的主要富集地近年来山阳县提出打造“中国钒都”的口号,吸引了大批企业入驻2015 年8 月12 日山阳县发生山体滑坡,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地理参考答案2015.11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CBADCBBBBDBD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DDABCCBCACD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26. (共10分)(1)(3分)甲村位于山谷,(1分)丙村位于山脊1分)在丙村看不到乙村1分)(2)(3分)1700~1800米1分)从甲村到乙村的行驶方向:先向北(西北),(1分)再向西南1分)(只写向西北方向行驶,不得分)(3)(4分)多沿等高线修建,减少道路起伏,(1分)降低修建难度,(1分)保证行驶安全;(1分)尽可能连接各居民点,保证出行需要(或带动山区经济发展)。
1分)27. (共14分)(1)(3分)温带季风气候1分)冬季寒冷干燥,(1分)夏季高温多雨1分)(2)(6分)甲地降水夏(秋)多,冬(春)少(1分);乙地降水冬季多,夏季少(1分)甲地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暖湿季风影响,降水较多;(1分)冬季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西北)干冷季风影响,降水较少1分)乙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1分)冬季受中纬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1分)(3)(5分)此时段降水较少,云量少,(1分)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1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或:地面辐射强),(1分)所以日均高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1分)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或:地面损失热量多),(1分)所以日均低温较低28. (共10分)(1)(3分)调节气候,年较差、日较差减小,(1分)降水量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