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张冠李戴的意思和造句.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u****
  • 文档编号:194865005
  • 上传时间:2021-08-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张冠李戴的意思和造句 篇一:用张冠李戴造句 16黄山奇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意思,造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大意,知道黄山松“奇”在哪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谁去过黄山旅游过?我们以前学过庐山的云雾,知道庐山有哪些景物最有特点?黄山哪些景物最有名?板书课题 ——16黄山奇松(齐读课题) 从课题看“黄山松”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欣赏黄山松 你还想了解“黄山松”的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 思考讨论: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 (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节: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节: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节: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2、集体朗读课文 3、交流自学的字词 三、学习第一节 1、这一节有几句话?你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什么?(理解“四绝”“情有独钟”) 2、第一句中是怎样引出黄山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 四、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记忆生字 2、指导书写 誉:上下结构,中间的撇、捺要拉长,盖住下面的言上面的第三笔为小撇,前面两点并排排队 3、描红,书写习字册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黄山诗句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情有独钟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过渡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黄山奇松,知道黄山松的姿态——潇洒挺秀,人们对黄山奇松真是——情有独钟为此很多名人来到这,留下了很多诗句——交流诗句这黄山松到底奇在哪儿,引得人们对他如此偏爱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欣赏一下 二、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读完想想主要写什么 2、快速读,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名松的句子来分别指名读有关的句子: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细读课文,体会每棵松的动人姿态并练习背诵 (1)学习“迎客松” (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板书:迎客松) 请同学们自由读写迎客松的第一句话读完想迎客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指名交流 相机板书:优美、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解释词语:遒劲——雄健有力郁郁苍苍——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饱经风霜”是指什么意思?(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饱:充分这里指谁饱经风霜?这说明了什么?(古老)还有哪些地方看出它的古老? 谁能读出迎客松的古老苍健之美呢?(练读)背诵 学习第二句 过渡:迎客松不仅秀美,而且神奇,各自读第二句,读完说说你又读懂了什么 (这是一个比喻句找出把什么比着什么对照图做动作比较,说说这样比喻是否贴切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三句 引读: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古朴苍健,姿态雄伟,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乃至——解释“乃至”(意思更进一层) 练习说话:这句话怎样用“不仅??而且??”来表达 有感情地朗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指导背诵 (2)学习“陪客松” 过渡:黄山松真神奇呀!当游客被迎客松热情地迎到黄山后,热情好客的主人——陪客松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板书:陪客松) (出示画面)自由读写陪客松的句子。

      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体会比喻句的优美、形象)比较句子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陪客松以及名字的由来 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背诵 (3)学习“送客松” 过渡:黄山松真神奇啊!当游客饱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后,要离开了,接着送客松来向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板书:送客松)默看有关内容:写了几句话? 自己读,先读写送客松的句子,再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比较这两棵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从中不难发现作者观察非常细致 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背诵篇二:五上16《黄山奇松》1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6、黄山奇松 一、教学目标: 2.朗读课文,抓住主要词句概括主要内容,并借助已经学过的《泉城》等课文进一步感知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展开想象,品读文章精炼的语言中饱含的情感,初步学习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表现黄山松“奇”的特点,感受黄山松被赋予的美好情感 4.借助作者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描写,体会虚实结合写法的好处,并结合课文最后一段的学习,选择一种松的姿态展开联想和想象,尝试使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展开想象,品读文章精炼的语言中饱含的情感,初步学习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表现黄山松“奇”的特点,感受黄山松被赋予的美好情感 难点:借助作者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描写,体会虚实结合写法的好处,并结合课文最后一段的学习,选择一种松的姿态展开联想和想象,尝试使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认读生词、指名读课文等方式了解学生识记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利用示范朗读、再次练读的方式推进有感情读书 2.在整体感知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抓住主要词句概括主要内容,明确文章的结构,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批注式阅读、自主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体会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4.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比较,体悟作者运用虚实结合表现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安排仿写,训练尝试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表现景物特点的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搜集黄山奇松的文字资料 教师:准备;课前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 第 一 课 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的旅游胜地远近闻名,四年级的时候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泉城济南、四川九寨沟、荷兰的田园。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会带领我们欣赏祖国更多的名山大川今天,让我们先来学习《黄山奇松》一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1.出示生词,指生逐行读,及时评价,指导读正确,注意停顿 (课件出示词语:名誉 陡崖 屏风 宾客 屹立 卧倒 盆景 装点 情有独钟 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 充满生机)强调“枝干遒劲”的“劲”是多音字,这里读“jnɡ” (三)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1.课文是围绕题目中的哪个字来写的?(聚焦“奇”字)黄山松到底“奇”在哪里?课文又是如何抓住“奇”的特点来写的呢?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词语之间音断意连....的技巧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联系句子初步理解“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枝干蟠曲”的意思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注意,短句朗读要读出节奏感、变化感、跳跃感教师可做范读,再让学生练读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引导学生概况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然后思考: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人们对四绝中的奇松更是情有独钟,看到这两个“奇”字,你最想了解什么?作者是怎样引出“奇松”的?(引导学生聚焦“闻名于世”“更是”“情有独钟”“处处”“潇洒”“挺秀”等词语,初步理解意思,体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感受人们对黄山奇松的钟爱。

      让学生带着理解和体会再读这一段 (2)浏览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引导学生找中心句“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概括主要内容先找四位同学朗读本段,分别读“第一、二句”“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然后引导学生划分本段的层次,从而体会总分结构的段落清晰明了的特点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找中心句”和“抓重点词”的方法,把意思概括得更全面:千姿百态的黄山松把黄山装点得更加神奇、秀美) 3.你能把这三个自然段串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从结构上看,课文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忆四年级学过的《泉城》《九寨沟》等课文,进一步感知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特点明确这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常用的方式请同学们浏览全文,完成填空:(课件:课文采用通过重点描写, 表达了人们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默读感悟,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姿态奇美“奇”字,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奇”然后想想:通过初读课文,黄山松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觉得黄山松“奇”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在有想法的地方圈画批注 2.交流汇报:请你结合文中的词句谈谈自己的想法。

      预设一:“奇”在三大名松 ①三大名松“名”在哪里?“奇” 在哪里?(初步默读批注,学生大多关注黄山松姿态优美独特,教师应给予肯定评价 ②三大名松仅仅“奇”在姿态美吗?(引导学生体会三大名松的“奇”不仅是因为姿态优美独特,还因为“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位置都在玉屏楼前的悬崖上,与游客游览的路程一致,仿佛浑然天成) 预设二:“奇”在千姿百态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黄山松的“奇” 3.小结 (五)写字教学练习书写本课生字词语,并根据情况指导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词:名誉、陡崖、屏风、宾客、屹立、卧倒同桌互改,集中强调易写错的字和写不好的字预设:“屹”的右半部分是“乞”,不要写成“气”;“卧”的竖要写得挺拔,不要与左半部分离得太远等等) (二)精读感悟,感受黄山松奇美,学习虚实结合的写法 1.同学们看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往读过的文章比较有什么特点?是呀,这篇课文语言简洁,用词凝练,但是简练而不简单,一词一句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2.品读“迎客松”,感受虚实结合写法的好处 我们先来看描写“迎客松”的句子课件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①写景的文章一般从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等方面来写,“所见、所闻”是写实,“所感、所想”是写虚,这叫“虚实结合”。

      板书:虚实结合)默读这几句话,看看哪些词句是写实,哪些词句是写虚?(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并读一读 ②作者写看到的迎客松,用了哪些词句?(聚焦关键词“枝干遒劲”“青翠”“郁郁苍苍”,说说意思,体会这些新鲜词语的用法之准确精妙)作者写想象的迎客松又用了哪些词句?(聚焦“饱经风霜”“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等词句:结合资料体会“饱经风霜”形容迎客松的顽强、奇特之恰当凝练,指导运用“饱经风霜”造句;让学生边想象边朗读,体会迎客松的热情 ③如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