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股票投资行为及差异性研究文献综述.docx
5页居民股票投资行为及差异性研究文献综述 李晶摘要:随着现代化经济发展,股票资产已成为现代金融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组成部分,是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重要核心部分同时,我国金融发展政策部门高度重视家庭金融配置问题,因此研究居民的股票投资行为及差异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将对有关居民股票投资及差异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关键词:居民;股票投资;投资行为一、引言家庭金融越来越受人们所关注,而股票资产是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成的重要财富明后清前的商户采用“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来获得高收益的利润,同时以签订契约、发放债券的方式来维持后续经营这是中国最早股票的雏形而当代中国股票将从1980年抚顺红砖第一次发行股票算起大致可分为起步和复兴、扩容和成长以及到如今的规范和发展三个阶段易志超等(2014,2015)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发现中国家庭的金融市场参与率11.5%,其中股票市场占8.8%,城乡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率出现明显的分化(城市家庭14.3%,农村家庭仅为2.3%)同时,发现东部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率最高达13.5%、西部最低仅占4.1%;总体来看,目前家庭的金融市场参与率不高,中国股票市场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在东、中、西部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那么导致居民股票投资行为差异的影响因因素是有哪些?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本文将对有关居民股票投资及差异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归纳二、股票投资理论研究人类最早的股票投资交易活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有组织的规范化的股票投资交易活动,则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1792年纽约股票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是现代的股票投资交易活动的标志由于历史时期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学者们对于股票交易所持的分析态度也不尽相同张若钦、王刚(2009)认为国外股票交易活动大致可分为技术分析、基本分析以及学术分析三个流派技术分析流派股票投资理论,是投资者长期观察股票成交量、成交价格等市场行为所总结出来的股票市场“规律”,并做出相对应决策其遵循基本市场原则:对市场有所影响的信息都会干扰股票市场的价格,股票市场波动性大,掌握最新市场信息,大大有利于把握股票市场趋势方向本杰明格雷厄姆被称为基本分析流派的价值投资之父基本分析流派是通过分析现有上市公司历史财务资产信息,从而决定该上市公司未来是升值的还是贬值的,从而决定股票买进或是卖出的理论1900年法国数学家刘易斯巴切利开创了使用学术理论特别是数学工具研究股票市场的先河它与其他流派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投资者设定投资目标时,往往运用数量分析以及质量分析等工具,以合理的价格买入股票,降低风险投资损失,获取长期收益率,达到最优投资目标。
而国内理论界关于股票投资价值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近年来已经开始引进西方的投资理论和分析工具,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进行相关研究三、股票投资影响因素分析大約有20%的世界财富是以股票的形式所存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用股票市场规模、股票市场流动性、融资功能的实现、投资功能的实现以及股价的信息含量这五各方面的指标来衡量股票市场的发展深度对于影响国内外金融市场参与差异因素不同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看法,大致可分为下述几方面一)教育文化程度对股票参与的影响大多学者认为教育水平、金融知识与股票投资成正向相关,教育水平越高的居民更容易学习理解股票投资知识,从而推动股票参与率接受金融教育的越高居民往往会储蓄更多反之对于股票与基金的区别、债券价格和利率关系等专业性知识的缺少,不能正确计算分期付款利率的人会更多的借钱,会大大制约了家庭参与股票市场,相对积累的财富就越少其次,李涛、张文韬(2015)认为户主的价值观越开放,家庭股票投资越积极,即投资股票的可能性越高,股票投资额越大,而且股票在全部资产中的比重越高二)家庭资产对股票参与的影响关于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中,不同学者选取的变量不同,去得出的结论往往也不同李建军等(2001)表明居民收入增长与金融资产流量呈正向相关。
居民收入增长越快,其金融资产的流量流速也随之加快,近而影响金融资产的存量增长;然而吴卫星(2007)研究表明当收入增长较快时,大都愿意购买不定产等储蓄型利益可再生金融行为反之,当收入增长较慢,居民偏好流动性强,未来可能带来较高收益金融投机行为三)风险态度对股票参与的影响风险态度、信任和居民参与惯性等居民个人主观因素都对家庭股市参与有着影响李涛(2006)认为信任、居民社会参与习惯都可推动居民参与股市,然后风险态度对于股市基本不产生影响居民对社会的信任度越高,越容易接受股市的波动性guiso paiella(2008)发现居民风险意识越高其参与股市可能性越低同时,肖忠意,李思明(2015)通过对2002~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也了解到储蓄对东部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最大,而投资对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促进作用最大在这样的偏好选择下,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出现规律性变动四)其他因素对股票参与的影响除了上述因素可影响居民对于股票的参与之外,poterba samwick (2003)还发现居民参与股市的可能性会随着居民年龄增长而有所提高,同时男性投资者的股市参与比女性更多,可能是因为男性投资者其冒险度高,资产创造率高。
此外, 学者还探究健康状况对居民投资风险偏好的影响机制何兴强,等(2009)、吴卫星,等(2011) 均发现被调査者的主观健康评价与家庭是否参与股票市场无关,可能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在社会医疗保障投入力度较大,居民可享受较为完全的医疗福利,其对于医疗保障的担忧相对减少,可把资金投入到其他方面但刘潇,等(2014)认为对于健康的态度,不同收入人群存在显著差异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多研究全国范围,对不同地区居民股票投资差异的研究较少事实上,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应加以区别对待上述文献没有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市场广阔这一基本实情如果能有效开发家庭金融股票市场,将大大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减少城乡经济差异参考文献:[1]尹志超,吴雨,甘犁.金融可得性、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J].经济研究,2015(03).[2]刘熀松.股票投资理论与评述[J].上海经济研究,2002(02).[3]李建军,田光宇.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分析[J].金融论坛,2001(11).[4]李涛.社会互动与投资选择[J].经济研究,2006(08).[5]肖忠意,李思明.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金融效应的地区差异研究[J].金融研究,2015(02).[6]刘潇,程志强,张琼.居民健康与金融投资偏好[J].经济研究,2014(01).(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