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doc
3页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一、 课题概述生育观念是指人们对生育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具体态度, 它直接支配人们的生育行为,进而影响人们的生育水平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就生育观念本身的涵义而言,中国绝大多数人口学者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生育目的;2、性别偏好;3、子女数量;4、子女质量由于上述四个方面内容所构成的生育观念的形成深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所以生育观念的转变也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 而且农村与城市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步伐的不同步, 在同一时期其生育观念也表现出差异性 在此引用一次婚姻家庭抽样调查为据进行比较分析,此次共随机调查了 20 — 59岁已婚或未婚男女 2162名,调查范围为广东省的城区和农村 为了便于分析,将所调查的对象分为如下三个群体: 1、1949 —1967年出生的已婚男女(41 — 59岁);2、1968—1979年出生的已婚男女(29—40岁);3、1980 年以后出生的已婚或未婚男女(28岁以下)进行了调查二、 关键词:生育观、早婚、早育、多育、晚婚、晚育、经济发展、正态分布三、课题正文1、从三个不同阶段出生的群体的生育观看生育观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1949—1967年出生的群体,一方面受旧社会思想文化、习俗影响比较深,封建的“早 娶媳妇早得子”、“早生儿子早得济”、“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伦理观念深深植根于他们 脑中;另一方面,当这批人处于生育旺盛时, 人口增长约束机制还不完善, 他们处于新旧人口生育机制的转换过程中, 因而基本上沿袭传统的生育观念, 生育上则以“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为主要动机。
由于受上述生育动机制约, 他们对男孩有着异常的偏好,而要实现自己对子女性别的偏好, 必然通过追求多子女以达到目的, 伴随此举的则是早婚、 早育、多育婚姻和生育密切相关初婚年龄高低对于生育年龄、生育子女数量多少起一定制约作用 在中国,一般情况下,早婚伴随着早育, 即将生育起始年龄提前 早婚早育还将延长实际育龄期,增大多育的可能性,实际调查结果完全证实了上述论点(见表 1、表2)此阶段出生的群体生育观念是传统型,因此在生育行为上表现出早婚、早育、多育该群体 19岁以下结婚人数占同年龄段人口的 23.2%,早婚群体生三个小孩以上者高达 56.3%,两个小孩者占33.6%表1 广东省城乡男女初婚年龄构成(%、、阚.婚年龄 出生年份^19岁以下20—24 岁25—29 岁30—34 岁35岁以上1949—196723.248.127.11.61968—19790.829.162.57.50.21980以后0.336.657.5表2 广东省城乡男女按初婚年龄的生育孩次构成( %)孩次 初婚、 年龄 \01234519岁以下0.99.133.638.214.53.620— 24 岁4.064.723.26.51.50.125— 29 岁3.778.416.51.20.10.130— 34 岁4.579.516.135岁以上12.587.5注:“一一”表示数据不存在)1968年到1979年出生的群体,一方面受到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影响,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制约下,该年龄段群体的生育模式呈现控制型; 另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广东省经济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文化开始全面地传入并冲击中国传统文化, 此时,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在这种文化冲击中悄然转变, 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化的过程。
因此,在这个阶段出生的群体的身上体现了控制型、 传统型和现代型三者兼有的混合生育模式这一批人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了学习和工作上,初婚年龄普遍提高,平均初婚年龄 26岁多,比1949 —1967年出生的人群平均初婚年龄向后推迟了将近 3岁,25岁以上结婚的群体由前一阶段的 28.7%升到70.1%由于结婚年龄后移,生育期缩短,生育间隔加大等综 合因素,使得这一阶段出生的人们生育一个小孩的比例激增,为 94.73%,生育两个小孩的比例只占4%基本上杜绝了三胎而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群结婚年龄比之前一阶段出生的人们更加后移,这一年龄阶段 的群体绝大部分属于未婚的青年, 且其中大部分为在校大学生 此时也就是我们这个群体和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间, 社会经济改革开放已经步入后期, 市场经济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人们的生活不再限于单一的模式, 娱乐设施和娱乐资源的极大丰富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使人们开始推崇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相比之下, 80后的人们更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个人价值的实现上而不愿意生育给他们的生活、 学习和工作增加负担和压力,并且市场经济下竞争越来越激烈, 人们在自己的生活都没有很大保障的情况下怎么会拿出金钱和时间来花费在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漫长而又无效益的投资上呢 (对于我们来说的确如此)。
由于个人价值观和生育观的变化,这时候,以前的那种“传宗接代” 、“养儿防老”的陈旧思想已经被淡化或摒弃,人们普遍追求晚婚不育或只育一胎, 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的调查中发现有90以上的人都不愿意生育,只有少数的人表示愿意生育一胎,但更多的是受到 上辈生育观念的制约,即为了顾及长辈的感受才表示会生育2、城乡生育观念的差异变化城乡生育观念的变化其实很简单, 在翻阅文献和实际调查中发现, 城乡生育观念的差异的大小在时间上主要呈现数学上的正态分布(如图 1)城乡之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生育观念上的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主要是因为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基本上也符合正态分布 (如图1)1、在改革开放初期,城乡经济差异较小,两极分化不甚明显,所以城乡在生育观上 的差异较小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方面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速度迅速拉开,出现了 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趋势 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生产, 其生活方式比农民较为独立,对家庭劳力的依赖性较弱; 农村的农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在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个人无法独立劳作,对家庭劳力的依赖性较强 因此,此时农村农民对于生育数量的要求要远远大于城市居民对生育数量的要求。
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的信息传播相对闭塞,受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思想文化的影响远远不如城市, 所以,此时农村的生育观还是以传统文化中的“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思想为主流,因此,农村对于子女性别的 偏好性的强度也要大于城市,农民对于男孩异常偏好 3、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 城乡之间的经济逐渐缩小, 文化之间的交流更是进一步加强, 因此城乡之间生育观的这种差异也逐渐缩小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城乡生育观的差异和变化趋势 虽然城乡之间这种生育观上的差异正在逐渐缩小, 但由于一直以来城乡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存在不平衡, 因此这种差距也很难在一时之间被消除图1城乡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和生育观念上的差异的变化趋势对应成正态分布四、结论通过这次的调查研究和结合以上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结论:1、 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文化的影响,不同时期出生的群体对子女的数量、性别 和价值有着不同追求2、 城乡之间生育观念上的差异在历史上经过了一个从小到大再从到大小的转变3、 总体上,城乡的生育观念都从早婚、早育、多育向晚婚、晚育、少育或不育的 趋势发展4、 现阶段人们更热衷于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不愿意过早或过多生育。
5、 在孩子性别偏好方面,生男孩不再是人们普遍的生育动机,希望有一个孩子或 两个孩子的意愿中想要女孩的夫妇人数增多6、 在生育价值方面,绝大多数人不再把“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帮家里干活、 取悦父母及亲戚、生育是妇女的天职、光宗耀祖”等就传统生育价值观视为生 儿育女的意向,取而代之的则是“生育子女在精神上的收益价值和组成一个完整的家庭、带给您爱、使您不寂寞、给家庭带来乐趣”的”天伦之乐”和“家 庭完全感”五、参考文献《人口与经济》广东人口网: http://www.gdpic.gov.c n。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