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佛山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回顾与总结.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36130522
  • 上传时间:2022-01-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6.5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佛山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回顾与总结周彦玲陈恩林陈土日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佛山市农村集体经济经历 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农村股份 合作制改革等重要改革时期,历经数次制度变迁和多次重大 结构调整,在发展乡镇集体企业、探索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 等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和稳定等方面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成为佛山市农村改革 篇章中壮丽辉煌的一页回顾佛山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 有利于我们对农村改革有更深刻的认识本文对佛山市农村 集体经济发展历程作了回顾,同时对佛山市农村集体经济发 展的主要成就以及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历程经验佛山市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佛山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深得广东沿海改革风气之先,建国以來,伴随着社会经 济体制的改革深化,历经多次变革与创新,做过多次重大结 构调整,创造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为我省、我国发达地区发 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提供 了有益借鉴冋顾佛山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程,对农村 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进行梳理和反思,有利于我们对农村改革 这场伟大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加深认识,也有利于我们对新吋 期统筹城乡发展人背景下的佛山M农村集体经济走向作出更 有远见的展望。

      —、历程回顾从建国后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开始,佛山市农村集体经 济发展大致经历了形成、起步发展、高速发展、改革调報和 统筹城乡发展等五个阶段一) 集体所有制形成阶段(1952年-1978年)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开始推进农业集体化道路,进行 了长达六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把个体私有制农业转变为集 体公有制农业,实现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佛山地区也 在这一吋期,全面实现了农村私有产权向集体所有制的转变 在经防互助组、初级生产合作社和高级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后,进入人民公社体制,最终取消了土地和大型农具筹生产 资料私有,实行生产资料集体公有,统一经营,按个人投入 的劳动进行分配,在所有制上将集体所有制确立为社会丄义 公有制在农村的实现形式这-时期,受人民公社“人锅饭” 体制的束缚,佛山市集体经济发展缓慢1978年,镇(经济 总社)、生产人队和生产队三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仅为88165万 元,其中镇级22302万元,占25%;生产犬队级22219万元, 占25%;生产队级43644万元,占50%在产业结构上,农副 业占据重要位宜,但一•些传统型、作坊式的以小五金、小农 具、手丁•和加工性质为主的小型社队企业开始兴起,点燃了 佛山山乡镇企业发展的“星星之火% 1978年,全市农村经济 总收入中,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46. 6: 47.3: 6.1。

      镇村 集体企业2281家,企业经营收入47296万元,其中镇办企业 25223万元,村办企业22073万元二) 起步发展阶段(1979年-1983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 号角,冲破了长期以來“左”的思想束缚,对农村经济政策 作出了重大调整佛山市的农村集体经济乘改革的春风,迅 速落实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 制1983年,97%以上的生产队实行了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 实行包T•到户的达到88.7%除了责任出包T,各种形式的 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逐步引向林业、牧业、渔业和社队办企业, 成为各业的主要责任制形式这一时期,由于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农民从事生产的所得在交够国家、留足 集体后,剩下都是白己的,制度的创新激发了农业大发展, 集体经济收入迅速增加1983年,镇(经济总社)、生产大队 和生产队三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36989万元,比1978年 增加了 169%,年递增21. 87%;其中镇级集体经济社收入80391 万元,占34%;生产大队级58911万元,占25%;生产队级97687 万元,占41%同吋,各地人力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乡镇集 体企业和广东省委提出“珠江三角洲社队企业要走农工副相 结合的发展道路,要充分利用广东毗邻港澳的有利条件,引 进先进技术,吸引外资,大搞'三來一补的精神,社队企 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三來一补”加工贸易为主的工业、 副业发展迅速o 1983年全市社队企业8807家,比1979年增 长了 69. 99%;社队企业收入总额170691万元,出口产品总值 20410万元,其中“三来一补”加工值5065万元,占出口产 品总值的24. 82%.社队企业的加速发展,为佛山市农村集体 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高速发展阶段(1984年-1992年)从1984年起,佛山市利用两年吋问全面落实农村家庭联 产承包制,并完成了延长承包期15年不变的丁•作;同时,针 对改革后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经济管理职能弱化,农业生产过 程中遇到抗洪防涝、植保防疫以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筹 困难时靠单家独户难解决等问题,开始实行“五统一”服务, 即统一排灌、统一机耕、统i植保、统一作物布局和统一关 键性生产措施等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宜统则统,宜分则 分”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农村集体“统”的功能得到加强, 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这吋期,省委、省政府发出《关 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198414号文的若干规定》,号召“全党 动员,发展乡镇企业”、“充分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 备”佛山市大力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使乡镇企业进 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镇村集体企业发展突破了产业、 产品较为单一的格局,形成“一、二、三产业一起上,大、 中、小企业一起上”的局面据统计,1992年全市镇村集体 企业发展到10363家,企业产值281亿元得益于乡镇集体 企业的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水涨船高,1992年,全市经联 社、经济社两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14. 03亿元,比1983年翻 了四番,年递增率达37. 3%o(四)产权制度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阶段(1993年-2002 年)1993年8月,佛山市委、市政府总结禅城、南海等地的 试点做法和经验,发出《关于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意见》(佛 发[1993]37号),开始在全市范囤推行以土地为中心的农村股 份合作制。

      改革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全面铺开阶段 在禅城、南海、顺徳、三水等四个区推行以土地为中心的农 村股份合作制,将传统的“集体所有”产权模式改为“股份 共有”,对集体土地和其他经营资产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 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1994年底,全市组建社区股份合 作经济组织2466个二是深化改革阶段进入上世纪90年 代中期,为克服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出现的股权争议较多、 流动性差等问题,在禅城、南海、顺徳等发达地区实行股权 “生不增、死不减”或“固化股权、出资购股、合理流动” 的做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主要是改革股权的设宜, 实行股权固化;改革股权的配置,实行有偿恥股;改革股权 的处宜,探索股权流转,允许股权继承、转让、买卖和抵押; 对股东资格作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分2002年,全市农村社区 股份合作经济组织3441个,按组织层次分为股份合作联社588 个,股份合作社2853个;设萱股权750. 14万份,其中土地 股份数609. 22万份,入股土地而积167.6万亩;资产股份数 140. 92万份,入股资产净值51.78亿元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佛山市积极调整 了集体企业经营机制,适吋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

      1993年,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各地结合实际,采取“因厂制宜, 一-厂一策”的方针,逐步铺开镇、村集体企业的改制丁作, 建立以“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为目 标、适应M场经济需要的的现代企业制度据资料统计,转 制后,镇村集体企业到2001年的1497家,转制面达95%以上 2001年营业收入161.56亿元,占乡镇企业营业收入的 13. 94%,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1.45%随着集体经济逐步退 出风险经营领域,佛山市农村集体经济进入以土地发包、物 业经济为主的吋期五)城乡经济统筹发展阶段( 2003年至今).从2003 年起,佛山市出台农村工作“五十条”和一系列配套政策文 件,次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经济形态加快融合,以 土地租赁、物业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农村集体经济逐步迈向城 市化、市场化、现代化全市累计投入近3亿元建设资金发 展现代农业生态园区22个,占地总面积达11. 78万亩,通过 借助农业园区发展平台,集聚农村集体土地参与到农业现代 化建设中,促进和带动集体经济第一•产业向休闲、生态、绿 色农业升级;启动实施了加快推进I口城区改造、旧物业改造 和城中村改造的“三人改造”工程,推进农民公寓建设、集 体旧物业改造和村容村貌報治,以提升集体物业档次、加快 融合城乡经济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招商引资、政策推 动、市场运作”的思路,人力推进旧村居改造建设乞项丁•作; 专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破解改造过程中的规划、建设、土 地、财政、税费等政策性瓶颈;在一•些集体物业改造项目上 还大胆引入了市场运作机制。

      目前,全市首批122个示范村 居全部完成了总体规划;有67个村居推进旧物业改造,已完 成集体物业改造面积175. 7万平方米,正在改造的物业面积 144. 33万平方米紧随农村城M化步伐迈进的农村集体产业 升级改造工作,有效提升了农村集体资产的运营效率,加快 了农村集体经济与城市经济的融合二、主要成就与经验建国60年來,佛山市农村集体经济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 积累和发展,在产权改革、机制创新和优化管理等方面创造 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闯出了具有佛山特色之路, 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吋,也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 稳定和发展,为完善农村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成为农村社区建设经济支柱,支撑了农村经济社 会长足发展.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分治的管理体制, 农村社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儿乎完全取决于农村集体经 济的发展程度和供给能力建国以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來, 佛山市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农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最主要 是得益于持续稳定发展的农村集体经济的贡献2008年,佛 山市农村集体经济收入123. 89亿元;村组两级集体资产总额 407. 93亿元,其中经联社级资产204. 16亿元,经济社级 203. 77亿元;可支配收入79. 75亿元,其中经联社级可支配 收入32. 76亿元,经济社级可支配收入46. 99亿元。

      全市603 个经联社中,集体可支配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有398个,占 66%,收入50-100万元的有55个,占9%;收入10-50万元的 72个,占12%3549个经济社中,集体可支配收入100万元 以上的有1133个,占32%,收入50-100万元的有502个,占 14%;收入10-50万元的有1066个,占30%0不断发展壮大的 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村社区公共事务开展、公益事业建设提 供了最根本的來源,为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供了保障据统 计,2008年全市村、组两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用于治安费 开支2. 58亿元,清洁T生费1.97亿元,绿化费0.3亿元, 教育1. 13亿元,合作医疗保险3. 07亿元,养老保险金0. 93 亿元,道路建设1.4亿元,仅此七项公共公益事业项目开支 合计,己达11. 38亿元,平均每个村居开支200多万元;用 于村干部报酬开支3. 55亿元,平均每个村居开支62. 8万元; 用于村民分红总额达28. 43亿元,分红人数161.57万人,平 均每人分红1760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农村集 体经济已经成为佛山市农村基层运转与发展的“血•液”,成为 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改革农村传统集体产权制度,奠定了农村经济发 展的基石.产权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佛山市从上世纪80 年代末开始推进的农村股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