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研究导论宁虹版打印笔记.doc

23页
  • 卖家[上传人]:sh****d
  • 文档编号:108391669
  • 上传时间:2019-10-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5.52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引论 2第一节 教育需要也能够以严格的科学态度来对待 2一、科学是什么 2二、教育是什么 2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范式 2一、方法是什么 2二、研究是什么 2三、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兴盛和发展 2四、教育研究范式的演进★ 2第三节 教育研究过程的序列 2一、起始过程 2二、形成过程 3三、分析—结论过程 3第二章 选择和确定研究教育问题 3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及其课题化 3一、问题的来源和类型 3二、研究问题的课题化——把研究问题纳入专业的、规范的程序进行研究 3三、教育研究课题化与教育的实践性质 3第二节 课题选择的基本要求 3一、“我拥有什么”:研究者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 3二、“我面对着什么”:一个整体的研究问题的视阈 3三、“我能做什么”:思考明确的研究问题 3四、“我能做到吗”:研究的可行性与伦理考虑 3第三节 文献检索与选题 3一、文献检索的价值 3二、研读文献的基本思路 3三、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3四、完成文献综述报告 3第三章 理论界定和研究设计 3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 3一、为什么要有理论界定 3二、理论是什么 3三、理论与研究 3四、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 3五、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示例 3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设计 4一、研究的结构 4二、研究的设计 4第四章 以个案方式形成研究资料(重点章) 4第一节 以个案方式形成教育研究资料的方法:观察法、访谈法与写作法 4一、观察法 4二、访谈法 4三、写作法 5第二节 教育人种志研究 5一、田野研究与人种志研究 5二、教育人种志研究 5三、教育人种志研究的实施 5第三节 教育叙事研究 5一、什么是教育叙事 5二、为什么需要教育叙事 5三、“叙述”什么样的故事 5四、如何开展叙事研究 6第四节 教育生活体验研究 6一、理解生活体验研究 6二、为什么需要生活体验研究 6三、如何进行生活体验研究 6第五章 以测量方式形成研究资料(重点章) 6第一节 测量概述 6一、测量是什么 6二、量表 6三、测验 7第二节 问卷测量 7一、问卷设计 7二、问卷评估与修订 7三、问卷设计案例:教师专业意识品质测量问卷 7第三节 观察测量 7一、观察测量案例:弗兰德互动分析 7二、观察测量的要素 7第六章 以干预方式形成研究资料(重点章) 7第一节 行动研究 7一、行动研究的案例 7二、行动研究概述 7三、教育行动研究 7四、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8五、行动研究的优点及适用范围 8第二节 实验研究 8一、实验研究的案例 8二、实验研究概述 8三、自变量操作、因变量观测和无关变量控制 8四、实验设计模式 8五、实验结果的解释 8六、解释型教育实验——探索教师适用的实验研究方式 8第七章 定量资料的分析 9第一节 统计的理解 9一、统计是一种语言 9二、统计是一种规律 9三、统计是一种思想 9四、统计是一系列分析的技术和方法 9第二节 统计描述与推断 9一、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 9二、数据离散程度的描述 9三、数据关系的推断 9四、SPSS概述 9第三节 假设检验 9一、基本原理 9二、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z检验 9三、小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 9四、x2检验 9第四节 统计分析 9一、回归分析 9二、聚类分析 9三、因子分析 9第八章 质性资料的分析(重点章) 9第一节 质性研究的概述 9一、质性研究的基本理解 9二、质性研究形成的资料 9第二节 质性资料分析的一般过程 9一、质性资料分析的一般过程 9二、资料分析的具体方法 9第三节 质性资料分析的一般原则 9一、自下而上原则 9二、适当饱和原则 9三、理论化原则 9第九章 非介入性研究 9第一节 内容分析 9一、内容分析的概述 10二、内容分析的步骤 10三、内容分析的示例 10第二节 话语分析 10一、话语分析的概述 10二、话语分析的主要内容 10三、话语分析的步骤 10四、话语分析的示例 10第三节 符号分析 10一、符号分析的概述 10二、符号分析的步骤 10三、符号分析的示例 10第十章 研究结果的呈现 10第一节 报告文体 10一、报告文体的写作要求 10二、报告的构思 10三、报告的格式 10四、报告的类型与案例 10五、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示例 10第二节 论文文体 10一、论文写作的要求 10二、论文的格式 10三、论文的类型与案例 10第三节 叙事文体的研究报告撰写 10一、叙事文体的写作要求 10二、写作构思 10三、叙事文体的格式 10四、叙事文体的类型与案例 10第一章 引论第一节 教育需要也能够以严格的科学态度来对待一、科学是什么科学是一种研究方法,是学习和理解我们周围事物的方法。

      二、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实践的;教育有结构形态的存在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范式一、方法是什么二、研究是什么三、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兴盛和发展(一)实证主义范式与教育的定量研究实证主义的基本特点:要求经验的或逻辑的证明(二)意义理解与教育的质性研究(三)混合研究(四)研究走向行动四、教育研究范式的演进★* 实证—定量研究范式为教育研究引进了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使得教育研究迅速科学化、课题化、专业化教育研究正是在科学化、课题化、专业化的旗帜下改变着与实践的关系 解释—质性研究范式似乎正是在实证研究的无奈之处获得了兴起、发展的机会解释—质性研究范式以其真实的、深度的描述,对意义的关注,对研究中互动关系的关注,鲜明的范式的转变等特征克服了实证—定量研究范式之不足,拥有了进入教育研究领域并取得成功的有利条件 混合研究所带来的范式变革意义,突出地表现在它对于方法唯一支配地位的消解 行动研究所带来的范式变革意义,突出地表现在它对于实验唯一证明地位的消解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在经历了实证—定量研究范式、解释—质性研究范式的演进过程之后正在走向教育实践自身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方法唯一支配地位和实验唯一证明地位的消解以及教育实践以理论形态出现的上升。

      第三节 教育研究过程的序列研究过程的序列:研究开始—形成研究资料—分析研究资料一、起始过程(一)选题——选择和确定研究的问题(二)理论界定(三)研究设计——通过系统的设计把研究问题的理论界定具体落实到研究步骤中去 做出理论界定,明确研究问题的内涵实质;继而按此理论界定,研究问题是否存在、在何种程度和范围内存在以及问题是否可以改变;从这三方面形成研究资料;经过分析后形成结论,对研究问题提出充分的、明确的解释,完成一项有效度的研究二、形成过程三、分析—结论过程第二章 选择和确定研究教育问题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及其课题化一、问题的来源和类型(一)问题的来源——生活中的际遇(二)问题的类型1、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答案的问题2、永恒的问题3、新的问题4、个人兴趣指向的问题5、工作中的问题二、研究问题的课题化——把研究问题纳入专业的、规范的程序进行研究三、教育研究课题化与教育的实践性质(一)课题化研究的潮流(二)课题化可能忽略的问题(三)教育的实践性质(四)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第二节 课题选择的基本要求一、“我拥有什么”:研究者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一)对问题的兴趣(二)对问题的自我涉入度影响自我涉入度的两个因素:对与特定问题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了解的广度和深度;该问题对研究者个体的意义和价值。

      三)对问题的可驾驭度二、“我面对着什么”:一个整体的研究问题的视阈三、“我能做什么”:思考明确的研究问题(一)研究问题的价值1、研究该问题是否会改善教育实践2、研究该问题是否能够增进教育理论领域的某一部分知识3、研究该问题是否会改善人(如教师或学生)的生存状况(二)研究问题的独特性(三)拟定一个明确的研究题目四、“我能做到吗”:研究的可行性与伦理考虑(一)研究的可行性——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时机问题(二)研究的伦理考虑1、研究的一般伦理规范尊重个人的意愿;确保个人隐私;遵守诚信;不危害参与者的身心健康;客观分析与报道2、研究过程中的具体伦理规范a. 研究设计之初,审慎考虑人性尊严b. 研究实施的过程,遵守个人自愿、安全、私密、诚信的原则c. 客观、正确地报道研究结果d. 尊重智慧财产,分享智慧财产第三节 文献检索与选题一、文献检索的价值(一)关注已有研究文献中忽略的问题(二)关注已有研究结果中相互矛盾的地方(三)关注已有研究在方法论方面的问题(四)关注研究问题的内涵实质与联系二、研读文献的基本思路(一)关注研究知识与个人知识的不同价值(二)寻找文献资料的核心部分三、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一)检索工具查找法1、手工检索工具——目录卡片、目录索引、文摘2、计算机检索工具——分类目录链接、关键词(二)参考文献查找法四、完成文献综述报告(一)文献综述的一般格式1、引言2、综述的主体3、总结4、结论5、参考文献(二)克服文献综述存在的一般问题正确做法:先提出最重要的观点,然后以合乎逻辑的方式将这些发现与论述组织起来,并且指出整个研究领域中存在的矛盾与弱点。

      第三章 理论界定和研究设计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一、为什么要有理论界定二、理论是什么* 就其内容而言,是系统地说明事物本质及规律的知识;* 就其结构而言,是合乎逻辑地组织在一起的概念、判断、推理的体系;* 就其功能而言,是以其逻辑体系及其对本质、规律的揭示,构成一个理性的解释系统,具有解释、规范和预测的功能三、理论与研究1、举凡研究,都有与理论的交集;2、实践拥有自己的理论形态;3、这样做并没有故弄玄虚,也没有使研究变得高深莫测而使实践者难以把握四、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一)理论界定作为研究的前提是可能并且必要的(二)教育研究中的理论界定的实际操作要点1、以理论自觉的态度介入研究2、迅速组织起本研究的解释系统3、确定研究问题的实质性内涵4、确定研究问题的边界与联系5、讨论不同研究范式运用于研究过程的合理性6、讨论研究结论解释力的可能作用范围和程度五、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示例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设计一、研究的结构(一)研究者模块(二)研究对象模块——事件、事件人、事件呈现、事件时间(三)理论模块——态度、解释系统(四)研究模块——态度、技术、方法、方法论二、研究的设计(一)操作化研究定义(二)选择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样本1、选择研究对象选择原则:a. 便于在本研究中得到具体呈现b. 最接近于准确反映研究实质性内涵的要求c. 在转换过程中不发生影响解释的偏差2、确定研究样本a. 总体。

      研究对象的全体,是一定范围内研究对象的总和b. 个体总体中的每个元素或基本单位c.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