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docx
77页安徽淮北烈山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编制单位: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技术单位:安徽睿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二〇二二年四月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目 录1 概述 11.1 评估任务由来 11.2 评估内容 21.3 编制依据 21.4 区域评估适用年限 32 评估区域 42.1 评估区域位置及范围 42.2 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及保护对象 42.3 规划概述 72.4 规划实施情况 183 评估内容 203.1 基础评估 203.2 区域污染源调查 423.3 拓展评估 444 四个清单 554.1 空间准入要求 554.2 环境质量管控标准 564.3 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限值清单 624.4 环境准入清单 634.5 应用途径 645 跟踪监测计划和管理要求 665.1 环境监测计划 665.2 环境管理要求 686 附图、附件 746.1 附图目录 746.2 附件目录 74I1 概述1.1 评估任务由来1.1.1 评估区域发展历程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是宣城市市属开发园区,原名宣城市双桥物流园区,于2010年10月经宣城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见附件1)。
2012年12月,宣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以《关于设立双桥物流园区管委会机构的通知》(宣编〔2012〕68号)(见附件2),设立双桥物流园区管理委员会2013年5月,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宣城市双桥现代物流园申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实施方案的批复》(皖发改贸服函〔2013〕517号)(见附件3),同意宣城市双桥现代物流园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占地面积7350亩,北至纬五路,东至经五路,南至宣杭铁路,西至宣狸路和宁阳路2015年12月,宣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以《关于同意市双桥物流园区管委会更名的批复》(宣编〔2015〕28号)(见附件4),同意市双桥物流园区更名为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2018年6月,宣城市人民政府以《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概念性总体规划(2018-2030)的批复》(宣政复〔2018〕47号)(见附件5),将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建设成皖苏浙交汇区域创新发展先行区、新经济新业态集聚区、产城一体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样板区2021年10月宣城市人民政府以《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规划的批复》(宣政复〔2021〕50号)(见附件6),同意《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规划》,结合宣城市“十四五”规划产业布局,立足园区资源优势,聚集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园区规划范围为:东至人和路-文山路、西至泥湾路、南至水阳路-纬二路、北至泰和路北侧600米处,总面积16.266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建成新塘羽绒产业园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材市场等,已初步形成宣城创新发展先行区、新经济新业态集聚区、产城一体示范区和承接产业转移样板区1.1.2 评估任务由来根据《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推行“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工作的通知》(皖环发〔2021〕23号)中相关要求,应在省级及以上各类经济功能区(包括产业集聚区、特别政策区、各类开发区等)推行“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改革,加强规划环评宏观管理,落实环境影响区域评估,衔接“标准地”改革,指导制定环境准入标准清单,以“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模式优化环评审批监管方式,鼓励各地结合实际灵活创新,在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省级以下其他园区可参照执行基本任务包括:(一)强化环境影响区域评估与规划环评的衔接联动二)完善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成果,提出各地可在2020年度环境影响区域评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规划环评、跟踪评价成果及园区现状等,完善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成果,主动免费提供给区域内入驻的项目使用。
基于上述要求,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拟开展环境影响区域评估工作本次评估主要内容是以园区2021年10月编制完成的《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规划》为基础,结合园区现状等,补充评估区域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包括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地质、水文、生态、土壤等调查内容),评估区域内政策、标准、规范、规划要求等,并补充定空间准入、环境质量管控、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限值、环境准入清单“四个清单”,以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成果,编制完成《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供区域内入驻的项目使用1.2 评估内容本次评估工作内容包含对区域内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监测因子覆盖主要污染因子及区域内发展产业的相关特征污染因子此外,评估内容还包括园区自然地理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状况及生态功能、环境敏感区及重要生态功能区布局及入园建设项目依托的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基础设施可行性以及其他可供项目环评引用的成果;结合“三线一单”、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等,制定空间准入、环境质量管控、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限值、环境准入清单等“四个清单”,提出相应行业和环境要素的监测计划、管理要求等。
1.3 编制依据1.3.1 项目环评相关编制依据评估区域内项目环评编制依据包括:现行有效的相关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范文件,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范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规范,以及评估区域相关规划1.3.2 区域评估编制依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号);(2)《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19〕16号);(3)《关于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的指导意见》(皖建审改办〔2019〕8号);(4)《关于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加快推进区域评估工作的函》(皖建审改办函〔2019〕51号);(5)《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开发区“标准地”改革的指导意见》(皖政办秘〔2020〕117号);(6)《安徽省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四最”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皖四最办〔2020〕3号);(7)《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区域评估工作的通知》(皖环发〔2019〕85号);(8)《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快落实环境影响区域评估工作的通知》(皖环函〔2020〕412号);(9)《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推行“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工作的通知》(皖环发〔2021〕23号);(10)《关于印发宣城市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暂行实施方案的通知》(宣建审改办〔2021〕1号)。
1.4 区域评估适用年限本评估报告适用年限原则上与评估成果中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有效期(3年)保持一致(本次区域评估报告适用年限为2021年7月~2024年7月)评估成果中环境现状监测数据超过3年的,可在补充监测后修订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如开展规划修编、跟踪评价,可一并开展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编制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282 评估区域2.1 评估区域位置及范围2.1.1 评估区域位置评估区域为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位于宣城市主城区东部,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畅达便利沪渝、宣南铜、宁宣杭高速宣城东出口直通园区,3小时左右可到达长三角主要城市园区已初步形成宣城创新发展先行区、新经济新业态集聚区、产城一体示范区和承接产业转移样板区评估区域地理位置见附图12.1.2 评估区域范围本次评估范围为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园区面积约为16.266平方公里,园区规划范围为:东至人和路-文山路、西至泥湾路、南至水阳路-纬二路、北至泰和路北侧600米处评估区域范围见附图22.2 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及保护对象2.2.1 环境敏感区及重要生态功能区布局根据现场调查以及宣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内容核实,评估区域内不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及重要生态敏感区,评估区域生态类型主要区内城市生态系统及区外农业生态系统,无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等生态服务功能区。
园区与宣城市生态保护红线位置关系见附图32.2.2 环境保护目标本次评估在现场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确定评估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见表2.2.2-1和附图4表2.2.2-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序号环境保护目标名称相对评估区域方位及与边界最近距离现状规模(户数/人口)功能类别环境功能及保护级别方位距离(m)环境空气1湖北墩区内/21/62居住《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彩虹小区区内/500/1500居住2晒基湾区内/17/55人居住3宣城市第十小学区内/约800师生文教4虹桥新村区内/200/600居住5隆兴墩N20315/45居住6马角老N24410/30居住7徐村N18017/50居住8段小湾N45025/75居住9施村N47240/120居住10包谷墩N169011/32居住11小北湾N16708/25居住12姚塘坝N93021/65居住13大刘村N133624/72居住14西马渡曹村N12047/140居住15李村NE104742/125居住16丁家湾NE95026/80居住17周村NE211531/94居住18范杨村NE335424/72居住19前村NE303013/55居住20王村NE286015/46居住21丁店村NE253566/200居住22盛村E115220/60居住23林村E213327/80居住24东王村E25025/74居住25胡村E149728/85居住26沈村区内/80/240居住27新河桥E171850/150居住28孙家楼E139150/45居住29下黄村E117226/80居住30范桥头E21212/35居住31草坝塘E17421/64居住32全家边E179942/125居住33罗村E229112/55居住34丁家垱E230022/70居住35八家村E31314/42居住36谷麻村E192820/60居住37西马村E55017/70居住38查家村区内/26/80居住39杨庄区内/25/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