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字经人物图片大全画.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东***
  • 文档编号:197437766
  • 上传时间:2021-09-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字经人物图片大全画 三字经人物图片大全画 《三字经》把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故事、知识,以三字经文的方式展示给我们 1、《孟母三迁》 《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合适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四周孟子这才开始喜爱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合适居住的地方! 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2、《黄香温席》 "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凉快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

      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3、《囊萤映雪》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困,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4、《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假设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5、《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勤奋学习,为人处事,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6、《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举,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着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7、《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佑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

      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着有《嘉佑集》十五卷 8、《母子同刑》 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司马昭要王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王说:"为国尽忠,死而无怨司脑羞成怒,决定处死王母子临刑前,王苦着对母亲说,是自己拖累了她母亲却笑着说,自己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王在忠与孝矛盾时选择了忠,实际上是真正的孝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 9、《孙敬悬发》 "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四周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10、《苏秦刺股》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辞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 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看法人,对自己作了深入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熟悉到了自己的不够,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天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 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 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

      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11、《铁棒磨成针》 古时候,有一位姓李名白的小男童,他天资聪慧,看到不懂得事情,总喜爱问为什么?李白天天去学堂上学,因为他天资聪慧,教书先生不但很喜爱他,还常常表扬他慢慢地李白骄傲了曾有一段时间,他时常逃学 有一天,他逃学在外面,一边走一边玩突然,他看到前边有一位老婆婆蹲在一块大石头旁,在石头上正磨一根铁棒李白非常好奇,就走上前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的脸上带着慈蔼的笑容,温柔的告诉他:"我正在磨一根绣花针李白惊讶的问:"这么粗的一根铁棒,怎么可能磨成很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又和气地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专心致志,铁棒必能磨成针并以此教育李白,只要持之以恒,必会成功的道理李白听后很受启发 从此以后,李白勤奋用功的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诗人,一代大师,留名万古 12、《杀妻求将》 战国军事家吴起,其妻子是齐国宗室的女儿,他们住在鲁国不久齐国发兵攻打鲁国,有人推举吴起率兵抵抗,鲁穆公因吴妻是齐国人,怕他有私不敢任用,吴知道后,为了功名,居然杀了妻子取得信任,最后打败了齐军吴虽成名,但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鄙视。

      13、《大禹治水》 上古时期,洪水泛滥,百姓深受其苦舜帝派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由于方法不当,洪水越来越大,鲧因此被杀大禹后来接替父亲,继续治水,并吸取父亲的教训,采纳疏导法终于制服了洪水其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历代人的称赞 14、《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一次吴国将越王勾践包围,勾践只好求和,但发誓要复仇雪恨为了不忘耻辱,他床上铺刺人的柴草,并悬挂一个苦胆,天天睡柴草尝苦胆,以此激励自己,使越国实力不断强化,最终灭了吴国 15、《孙康映雪》 孙康是晋朝时期的大学学问家,小时家里很穷,连灯油也买不起,但他还是想尽办法读书,一个雪夜,他拿着书在月光下读,由于看不清两眼发麻,他又干脆趴到雪地上,大雪象一面镜子,把书上的字照得很清楚,他惊喜万分直到这次读完长大后凭着苦读学到的知识,成了一名大学问家 16、《苏洵发愤》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小时不喜爱读书,到了27岁仍一事无成看到许多同龄人都考中了秀才举人,才猛然醒悟,下决心迎头赶上他以一改往日习惯,抓紧一切时间勤奋学习,学问大展,并带动儿子都勤奋读书后来他同儿子苏轼苏辙一起进京赶考,相继金榜题名,声震京城 17、《李密挂角》 隋朝李密,生性好学,走到哪里都把书带在身边,有一次上街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被宰相杨素看到,杨素见他如此好学,顿生好感。

      通过交流,杨素发现他有举一反三的独到见解,就叫儿子杨玄向他学习,隋朝末年,杨玄起兵反隋,他做军师后来为推翻隋炀帝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8、《梁灏夺魁》 五代时期的有名才子梁灏,从小喜爱读书,长大后又博览群书他35岁那年,参加了朝廷考试,不料名落孙山,他没有因此气馁,更加发愤学习谁知命运偏偏与他作对,政权换了几代还是没考中宋朝建立后,82岁的他考中了头等状元他的好学不倦,坚忍不拔精神一直被后人传诵 19、《鸿门宴》 秦末,刘邦攻下秦都咸阳,其手下告诉项羽说,刘邦有野心,项羽听后很害怕欲杀刘邦,即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席间指使项庄舞剑要杀刘邦,多亏项伯保护幸免于难,后来在刘邦护卫的叱责下,项羽才放弃杀刘邦的念头 20、《韦编三绝》 孔子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一生都没有松懈过那时候还没有纸,书都是用竹简作成的,再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孔子为了研究"周易,天天不停地翻阅竹简,结实的牛皮绳居然因磨断而换了三次可见没有勤奋精神,就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21、《推敲的故事》 贾岛是唐朝诗人,写诗十分认真,被称为"苦吟诗人,一次他来了灵感,写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他对句中的"敲字,想用"推字,可又拿不定主意,于是不断地用手做着推敲的动作,以致于得意忘形撞到了京城最高长官韩愈的轿子。

      韩愈被他执着的精神所感动,非但不责怪他,他俩还成了好朋友现在,人们把"推敲作为学习认真的代名词 22、《范缜论神灭》 范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者,南朝时期佛教盛行,全国上下沉迷其中,他对此深恶痛绝,写了一本"神灭论的书,对这种社会风尚进行批驳他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互相依存的当时的宰相肖子良用高官厚禄引诱他放弃自己的观点,他却不为所动最后被横加罪名流放到岭南,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观点 23、《黄帝制历》 中国的历法是全世界最早的,既科学又有用,是在黄帝时期发明的黄帝手下有两个大臣,叫羲和及常仪,他俩对天象都感兴趣,黄帝叫羲和研究太阳运行规律,叫常仪研究月亮和星辰的变化规律经过努力他俩终于研究出这套历法,并一直沿用到现在这就是"黄历 24、《开天辟地》 传说很久以前,天和地连在一起,象个大鸡蛋,里面漆黑混沌一个巨人叫盘古在里面睡了一万八千年,感到很憋气,便用斧头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