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xx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语文版(通用).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世***
  • 文档编号:186564638
  • 上传时间:2021-07-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28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语文版(通用)[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第三单元检测题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啜泣(chu) 悲剧(bēi) 尽管(jn) 爱憎(zēng) B.筛选(shāi) 薄雾(w) 颤动(chn) 爱慕(m) C.序跋(b) 奄奄待尽(yǎn) 攀附(pān) 绕圈子(ro) D.糟粕(p) 阴霾(mi) 头衔(xin) 堂吉诃德(kē) 2.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3分) A.装聋作哑 周密构思 放弃企图 再接再厉 B.融会贯通 丢人显眼 于心不忍 出人投地 C.建筑雕刻 孤陋寡闻 洋洋大观 鸦雀无声 D.外界刺激 横遭摧残 阴晴圆缺 富丽堂皇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一个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 ,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  A.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 B.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 C.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 D.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有的书需要钻研、咀嚼 4.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家〉的序和跋巴金现代作家 B.读〈堂吉诃德〉海涅德国诗人 C.论语孔子春秋 D.永远新生吴冠中当代油画家、国画家 5.请根据下面的情境,在横线上仿写一句话。

      4分) 书籍是什么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说书籍是   6.综合性学习6分) 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读书之风吹进我们的校园,吹进我们的心灵,学校开展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民族,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关于读书的成语,请你至少写出两个2分) (2)请你向大家推荐一本你读过的好书,并简要说说你的推荐理由1分) (3)有人认为,现在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今后网上阅读将会取代传统阅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3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一人向隅,满座为之不欢,感情易传染基于感情的审美观也易传染,杨贵妃的肥胖进入了周昉的画图审美观的展拓缘于人际交流,刘姥姥日子久了也可能喜欢林黛玉毫无异议,古老中国的艺术传统无限丰富,但哪一时代哪种风格能代表传统呢历史太悠久了,传统之所以有如此强劲的生命力,正是由于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的不断发展,永远新生近亲婚姻导致衰颓,每次异种的引入才促使新品种、新生命的诞生经历过孤陋寡闻的时代,引进外国艺术是新鲜事,但外国传统犹如中国传统,都是在不断地反传统中积累形成的,要识别精华与糟粕并不容易,取哪样的经呢往往深入宝山空手回,还自以为是地妄想将西方现代艺术一脚踢死,对吸取西方现代艺术起了绊脚石的作用。

        现代中国人同古代中国人有距离,现代中国人同现代外国人也有距离,哪种距离更遥远须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现代中国人同现代外国人之间的距离将愈来愈缩小,感情的传染愈来愈迅速同是今日地球人,地球又愈来愈缩小,彼此间的交往日益亲密,相互的了解也逐步深入了包括建筑、雕刻、绘画的世界现代艺术图典的出版正是时代潮流的产物,并又促进了潮流的正向发展,因在大观中,在比较中,提高了人们的识别力  人情的共性决不会埋没艺术的个性,正因物质生活太相似了,人们珍视独特的精神享受,追求奇花异草猎奇亦是新鲜,但是短暂的,绝非艺术创造保管传统的孝子和盲目崇外的浪子都不是创造者,也许回头浪子倒居于优势,既跨越了孤陋寡闻,又立足于土生土长  7.“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均是动宾短语,请分别指出各自的动词和宾语1分) 8.文中加点的句子是设问句还是反问句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9.杨贵妃是哪个时代的人刘姥姥是从哪个作品中走出来的(2分) 10.选文最后一句话(画线句)讲了一个怎样的道理(3分) 11.简要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艺术怎样才能做到“永远新生”(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读书就是要过河拆桥 冯友兰 我从7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

      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纸一样,随手一翻,看看大字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有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  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这个评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现在我们所谓的“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  在读的时候,还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当然,攻这道关的时候要先做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之类  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

      如果仅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死读书的人就是书呆子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要过河拆桥  然而读书仅“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如果明其理了,我就有我自己的意我的意当然也是主观的,也可能不完全合乎客观的理但我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活学活用,把书读活了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12.本文阐述的读书观是什么(3分) 13.文中说读书应“精其选”,作者推荐哪一类书应精读精读的方法是什么(3分) 14.文章标题“读书就是要过河拆桥”具体指的是什么“过河拆桥”一词有何妙处(4分) 15.品味画线句子的妙处3分) (三)(2020江西)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汉字书法之美自序 蒋 勋 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以我自己为例,童年时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写毛笔字。

        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回想起来不十分清楚了好像从懂事之初,三四岁开始,就正襟危坐,开始练字了  “上”“大”“人”,一些简单的汉字,用双钩红线描摹在九宫格①的练习簿上我小小的手,笔还拿不稳父亲端来一把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  我记忆很深,父亲很大的手掌包覆着我小小的手毛笔笔锋,事实上是在父亲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我看着毛笔的黑墨,一点一滴,一笔一画,慢慢渗透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  父亲的手非常有力气,非常稳定  我偷偷感觉着父亲掌心的温度,感觉着父亲在我脑后均匀平稳的呼吸好像我最初书法课最深的记忆,并不只是写字,而是与父亲如此亲近的身体接触  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的字的轮廓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  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  “规”是圆,“矩”是方  大概只有汉字的书写学习里,包含了一生做人处事漫长的“规矩”的学习吧 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  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  东亚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在汉字的书写中。

        最早的汉字书写学习,通常都包含着自己的名字  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画,写自己的名字仿佛在写自己一生的命运,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一笔写坏了,歪了、抖了,就要懊恼不已  我不知道为什么“蒋”这个字上面有“艹”父亲说“蒋”是茭白,是植物,是草本,所以上面有“艹”  “勳”的笔画繁杂(简体字为“勋”),我很羡慕别人姓名字画少、字画简单当时有个广播名人叫“丁一”,我羡慕了很久  羡慕别人名字的笔画少,自己写“勳”的时候就特别不耐烦,上面写成了“動②”,下面四点就忘了写老师发卷子,常常笑着指我“蒋動”  老师说那四点是“火”,没有那四点,怎么“動”起来 我记得了,那四点是“火”,以后没有再忘了写,但是“勳”写得特别大在格子里写的时候,常常觉得写不下去,笔画要满出来了,那四点就点到格子外去了  长大以后写晋人的“爨宝子③”,原来西南地方还有姓“爨”的,真是庆幸自己只是忘了四点“火”如果姓“爨”,肯定连“火”带“大”带“林”一起忘了写  写“爨宝子碑”写久了,很佩服书写的人,“爨”笔画这么多,不觉得大,不觉得繁杂;  “子”笔画这么少,这么简单,也不觉得空疏两个笔画差这么多的字,并放在一起,都占一个方格,都饱满,都有一种存在的自信。

        长大以后写书法,最不敢写的字是“上”“大”“人”因为笔画简单,不能有一点苟且,要从头慎重端正到底  现在知道书法最难的字可能是“一”弘一④的“一”,简单、安静、素朴,极简到回来安分做“一”,是汉字书法美学最深的领悟吧 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忘了儿童时书写名字的慎重端正,一丝不苟  随着年龄增长,签写自己的名字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线条熟极而流滑别人看到赞美说你的签名好漂亮但是自己忽然醒悟,原来距离儿童最初书写的谨慎、谦虚、端正,已经太远了  父亲一直不鼓励我写“行”写“草”,强调应该先打好“唐楷”基础我觉得他太迂腐保守但是他自己一生写端正的柳公权玄秘塔,我看到还是肃然起敬  也许父亲坚持的“端正”,就是童年那最初书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吧 (选自汉字书法之美,有删改) 【注】①九宫格练习汉字书法用的方格纸,每个大格再用“井”字形交叉的线分成九个小格②動“动”的繁体字③爨(Cun)宝子人名后文“爨宝子碑”是东晋碑刻④弘一人名  16.文章回忆童年的汉字书法练习,主要写了哪两方面内容“我”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分别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文章后,你体会到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