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寓言》教学设计.doc

79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395374623
  • 上传时间:2023-05-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2.65KB
  • / 7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寓言》教学设计 《寓言》教学设计1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联系旧知让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的寓言,并说说寓言的特点借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揭题释题理解寓、则的意思寓:寄托,包含;则,篇的意思  二、导学《掩耳盗铃》,揭示学法  (一)初读课文,理解题意  1、学生通读全文后,找出题眼盗  2、,学生字:掩、盗,理解题目的意思  3、总结学法:看全文,抓字眼,解题意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根据题意,提出问题  (1)读了这个题目,我们应提出哪些疑问?  (2)学生讨论,归纳出思考题:a为什么盗?b怎样盗?c盗的结果怎样?  2、边读边想,理解词句  (1)齐读第1自然段,学习生字:铛、偷,联系插图,了解什么是铃铛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a齐读第1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什么?结合学习生字:碰,理解句式:只要就(只要,提出条件;就,表示必然出现的结果  b齐读第2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是怎样想的?这样想对吗?为什么?结合理解句式:如果就(如果,表示假设;就,表示有了前面的情况就会出现后面的结果理解1、2句间的关系转折)  c齐读第3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是怎么做的?  d齐读第4句,回答:偷铃铛的人结果怎样?联系插图,结合理解句式:刚就(刚,表示时间短;就,产生的结果。

        3、归纳学法:提问题,抓词句,理解内容  (三)再读课文,揭示寓意  1、齐读全文,思考讨论:a掩耳盗铃的人可笑吗?为什么可笑?b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归纳学法:读全文,析因果,揭示寓意  (四)说话练习:用自己的话将这则寓言讲出来  三、指导学生运用学法,自学《亡羊补牢》《寓言》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__出自《庄子天运》,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东施效颦”嘲讽不顾本身条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坏的人亦为模仿别人的谦语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__内容  3、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教学重点:  1、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2、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学过一些文言文,有一点浅显的基础,能借助工具书和译文理解大概内容,但对具体词语的理解还有困难。

        教具准备:  1、布置收集课文的有关资料  2、布置预习,作好自读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美与丑”,生活中我们能发现许多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行为、美的心灵,同时也有一些丑的事物和行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寓言——东施效颦,从中来感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二、出示课题:东施效颦  指名提示“颦”的写法齐读课题  交流课前收集的课文有关资料  三、全班交流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认真听  互评,纠正字音  2、交流预习中发现的难词  (教师指导学生读准音,理解意思  颦挈亦……  3、、小组互读,指名朗读,教师随时纠正字音、停顿  4、看译文与原文对照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颦:皱眉挈:带领亦:也  5、根据你的理解复述课文  四、深入理解课文:  1.课文里有两个人作出“颦”的表情,分别是谁和谁?  西施和东施“颦”的原因和结果分别是什么呢?勾画有关语句  2、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东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丑?讨论  3、最后一句话怎么理解?  4、你想对东施说点什么呢?  五、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示?(点明寓意: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切实际的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请同学们查找自身和身边类似“东施效颦”的事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美?”(结合事例)  六、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板书设计:  东施效颦  西施(美)病而颦  东施(丑)见亦颦(刻意模仿——适得其反)  课后反思:  __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古文教学不好把握,如何把枯燥无味、离学生感知比较远的东西变的生机昂然让学生乐学于接受,是每位授课教师思索的难题!在分析__的时候向孩子渗透先整体——再局部——回归整体的意识,强调学生对于__整体把握,理解寓意为主学习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避免东施效颦的事情发生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训练,在古声古色的基调中让学生领悟__的内涵,进行个性化朗读训练效果会更好《寓言》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四则寓言有两则是选自《伊索寓言》,另外两则选自《韩非子》前两则极具讽刺意味,作者已点明寓意: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性之所在;《蚊子和狮子》讽刺了战胜强大敌人却撞在蜘蛛网上的蚊子《智子疑邻》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遭到不同对待。

      《塞翁失马》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本课更在于灵活地分析寓意,允许从不同角度作概括  【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3、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疏通字句  老师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寓言总是很受孩子喜欢,这个学期我们学过寓言吗?什么是寓言呢?  读“课前导语”  二、朗读寓言,分析故事情节  1、朗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读出人物的语气  思考:  ⑴“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的“笑”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⑵赫尔墨斯为什么先问宙斯、赫拉像的价钱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  ⑶一个银元是贵还是便宜?  ⑷如果蚊子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  2、根据情节,归纳寓言寓意  三、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所以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并且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四、联系实际,深入探究  1、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吗?  2、你觉得这两个故事还适用于哪些人呢?  五、布置作业  1、自编寓言故事,注意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参考题目:  ⑴嘴和眼的对话  ⑵树和斧子  2、预习《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昨天,我们学的是古希腊的寓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寓言两则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它们作为论据来阐明事理,非常具有说服力如:《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  二、疏通课文  1、学生朗读,自主探究  2、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探究  3、小组提出无法解决的字词,全班讨论然后教师打出课件,学生解释加点的字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三、复述故事情节  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加深理解  四、多角度归纳寓意  1、先引导学生读课本204页钱钟书伊索寓言新解,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发表见解  ⑴《智子疑邻》:  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⑵《塞翁失马》:  这位失马的塞翁,不以众人之“吊”为忧,不以众人之“贺”为喜,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沉着冷静,方寸不乱,既看到了“祸福同门,利害相邻”,也看到了“祸福相转而相生”,充分地体现了道家“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心态这种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观点是符合辩证法的但这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及相对主义观点,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是不够科学的同时,文末以“丁壮者……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格调也较低  2、如果学生觉得难,可提些问题进行启发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  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

      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五、扩展阅读  课件打出成语: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让学生讲讲这些故事及寓意  六、布置作业  1、翻译文言文  2、课外读《伊索寓言》《中国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