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宕昌历史演变.doc

34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39984128
  • 上传时间:2023-07-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0M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宕昌历史演变宕昌早在4500年至76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 夏时,宕昌为雍州之地,古西戎世居地商周为羌人居地战国秦在宕、舟曲一带建羌道,属陇西郡,秦汉仍属之东汉羌道 改属武都郡三国、蜀汉建兴七年(公元229年)羌道属益州武 都郡魏晋元四年(263年),原属蜀国辖地分梁、益2州,武都 郡人梁州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羌人梁勤建宕昌国,东西 千里,南北八百里,有人口10万余众南北朝时,北魏太武帝始 光元年,宕吕国归附北魏,至周武帝天和元年,北周大将田经弘 灭宕昌国以其地为宕州,设宕州总管府,辖宕昌、甘松2郡,领 阳宕和戎2县,甘松郡领怀道县隋文帝开皇三年,废宕昌、甘松 二郡,以州统县,开皇四年,废宕州总管府,十八年,改阳宕为良 恭县,大业三年,改宕州为宕昌郡唐时,唐高祖武结元年改宕 昌郡为宕州,并署基城县(今理川),属岷州武德二年,署秦州 总管府,辖秦、渭、岷、洮、迭、文、武、成、康、兰、宕、扶12州武德 四年,宕州属岷州总管府太宗贞观元年,成州潭水县改隶宕州, 后省人良恭县贞观三年,和戎县省人怀道县;玄宗先天元年, 改基成县为祜川县(今理川)玄宗开元二年,置陇右节度使, 宕州属之玄宗天宝元年,改宕州为怀道郡,领怀道、良恭2县, 肃宗至德_一年,怀道郡复改宕州。

      广德元年,宕州陷入吐蕃北 宋,太宗建隆二年,合良恭、大潭2县为大潭县,隶秦州神宗熙 宁六年,王彦召收复岷、宕二州南宋、理宗瑞平j年,岷州、宕 州、叠州、阶州、文州18番族降蒙古汗国元朝,属岷州明,洪 武十一年建岷州卫于祜川设岷州为指挥使司,属巩昌府清, 属岷州 中华民国,宕昌原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治岷县)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2月9日,宕昌县全境解放,隶 属武都县专区1954年4月8日,经政务院批准西吲县治迁宕昌,11月13日,更名为宕昌县1958年宕昌县归天水专员公署 1958年12月20日,岷、宕两县合并,归定西专区1961年12月 15日,恢复宕昌县建制,归武都专区1985年5月14日,武都地区更名陇南地区,2002年撤区建市,仍归陇南市,现辖25个乡 镇,总人口29.95万人宕昌概况及历史沿革宕昌概况:宕昌县位于陇南市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部分交错地带,处于东径104°01′-104°48′,北纬°33°46′ -34°23′之间,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300米,平均气温8.8℃,年降雨量633.8毫米,平均无霜期160天,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壤有褐土、黑土、暗棕土等13个土类,适宜生长小麦、玉米、洋芋、蚕豆等作物和花椒、核桃、柿子、生漆、桑树等经济树种及以当归为主的560种家野生药 材,素有“药乡”之称,特别是当归、大黄、党参、红芪,是宕昌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不仅历史悠久,分布广,产量大,而且质优品高,闻名古今,誉满中外。

      公 元505年宕昌王梁弥博把当归做为贡品进献给梁武帝尚衍公元753年宕州大黄被鉴真和尚带到日本,与日本大黄杂交后产生了新品种大黄;现产国优“双鹿 牌”大黄畅销东南亚宕昌红芪可与著名的晋芪相媲美,在香港市场上被称为“高级红芪”宕昌党参“狮子盘头菊花心,气味香甜嚼无渣”,属“陇药三宝”之 一,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四大名贵药材是宕昌县发展经济的一大优势,现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森林面积125.18万亩,覆盖率31.9%,木材蓄积量 433.06万立方米;金钱豹、香獐、鹿、熊、狐等动物出没林间,林间盛产蕨菜、松花密、生漆、莞豆、草莓等产品官鹅沟自然风景区(包括官鹅沟、大河 坝、缸沟、南河沟四大景区,目前开发的只有官鹅沟和大河坝沟两个景区)山青水秀,风景如画,是一处天然的森林公园全县天然草原125.6万亩,发展畜牧 业有着广阔的前景境内有岷江、白龙江等大小河流78条,年径总流量48.64 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水利事业地下埋藏着锑、铜、铁、铝、锌等有色金属和石灰石,重晶石、冰洲石等非金属矿产甘川公路由北向南纵贯全境 全县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2353.7平公里,是一个山区半农半牧县。

      目前全县辖25个乡镇,29.2万人历史沿革:宕昌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为羌人居住地三国时魏国大将邓艾父子伐蜀过宕境,凿栈道,架渡桥,古栈道遗迹尚存西晋 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羌族首领梁勤建立宕昌国,建都今宕昌旧城村和西固所城,其国界《魏书》载:“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席水以南,南北八百”,辖 区所括今临潭、岷县南部至天水界和武都北界一带,户2万,人口10万传至第十二代梁弥定时,正值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被北周大将田弘所 灭,历时259年隋初,为宕州唐天宝元年改宕州为怀道郡安史之乱”后陷于吐蕃北宋熙宁六年宋将五韶收复宕州明洪武初年,朝延封马珍和党只官卜 为世袭百户土司,马土司驻宕昌,管理蕃民16族;党土司驻麻竜,管理蕃民11族后朝延赐党土司的子孙姓赵二土司自守封地,征收田赋,管理土务,行使行 政权利至清初,二土司捧职投诚,清廷允许仍袭原职直到民国22年(1933年)改土归流,土司制度始被废除,前后长达561年1935年9月1936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中央领导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曾先后两次经过哈达铺,在此休整期 间,进行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活动,特别是做出了红军长征到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红军在长征路上的又一次伟大转折,对保存革 命力量,推动抗日民族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1949年11月1日,国民党西固县长孙铁峰率300多人在龙山寺举行武装起义,12月9日西固县解放,受尽苦难的劳动人民翻身作了主人,1954年6月西固县迁至宕昌,11月西固县更名为宕昌县羌族的历史习俗及其地理分布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其余散居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人口198252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羌族自称“尔玛”,意 为“本地人”其族源可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左羌人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秦汉以来,古代 羌人中的冉、(马+龙)部落居住在今川西北一带唐时,一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另一部分同化于汉族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羌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但有自已的语言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南北两大方言羌族居住的山区产有世界上稀有的熊猫、飞狐、金丝猴等这个古老的民族现主要经营农业工业从无到有,已兴建起制革、造纸、木材、水泥、化肥等工业刺绣、挑花、编织是羌族人民的传统工艺1955年和1956年,茂汶县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完成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1958年7月7日建立了茂汶羌族自治县羌族的禁忌有: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日常食俗 羌族民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出去劳动,要带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尖”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离不开面蒸 蒸经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将玉米粉放在甑子内蒸成颗粒状,即可当饭食用,有时将洗净的大米拌到玉米粉里,或将玉米粉拌到大米中蒸,称为“金裹银”或“银裹 金”用小麦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馍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许多地区的羌族还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连(米+查)浆水发酵,蒸成豆泡子 馍馍,或将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馍馍用麦面片加肉片煮熟称为“烩面”;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状,称为“面汤”,继续加玉米粉搅稠,以筷子可拈起为度,称为 “搅团”,都是常吃的主食在食用搅团时,要同时吃用白菜、圆根(芜菁)泡成的酸菜作的酸菜汤,能开胃常用玉米、小麦、豆类先炒熟,再磨制成炒面,一般 多在旅行或放牧时食用在食用马铃薯时,羌族民间喜将马铃薯整个煮熟,然后去皮,再舂成泥状,做成糍粑,称为洋芋糍粑,用油煎或炸后,拌蜂蜜吃也可用洋 芋糍粑切片加酸菜、肉片煮汤吃因吃鲜菜的时间只有几个月,常年多食用白菜、萝卜叶子泡的酸菜,以及青乐做成的腌菜肉食以牛、羊、猪、鸡肉为主,兼食鱼和狩猎兽肉。

      散居在山区的羌族一 般不常食新鲜猪肉,都是将猪宰杀后去毛,剖成两半或切成几大块,吊在房梁上熏烤制成“猪膘”,存放时间一般为一年,食用时一是与蔬菜同煮,熟后捞起猪膘, 切成长方形大片盛入碗中即可食用;二是将生腌猪膘切成小块同菜一起炒,作用是以猪膘代油,还要加些花椒和辣椒提味在宰杀年猪时,羌族喜将猪血等充填到猪 大肠内,煮熟后称为血肠血肠也是宴客吃酒时的一种上肴有的还将猪血与荞麦和在一起做成血馍馍食用羌族还常把新鲜的猪肉放在新宰的猪肚子里加盐、花椒 等扎紧、风干,作成“瓤肚”久存不坏羌族一般饮用的酒称为咂酒,茂县羌语称“日麦希”,意为羌人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7—8天后即可饮用羌族饮咂酒,不用酒具,而是将酒坛开封,用一根细竹管咂吸,咂饮时以长幼为序,轮流咂饮,并不断地注入凉开水,直到味淡为止羌族日常灶具很有特点,常在火塘上支起一个铁三足,做饭时将铁锅放在上面加热,或烤制食品,考究的铁三足还要在上面镶制银饰节日、礼祭食俗 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正如一首羌谚所云:“无酒难唱歌,有酒歌儿多,无酒不成席,无 歌难待客”结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阳节酿制的酒称为重阳酒,需储存一年以上方可饮用,重阳酒因储存时间较长,酒呈紫红色,酒醇味香,是重阳 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酒。

      另一种被称为蒸蒸酒的饮料是将玉米面蒸熟拌酒曲酿制而成,饮用时既有酒香又能顶饭,类似汉族的醪糟无论年节或待客,羌族都以 “九”为吉,故宴席时都要摆九大碗,菜肴与川菜相同炖全鸡,习惯于用竹签撑起鸡头,使之昂起以鸡头飨上宾(如舅父等)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要用荞麦粉做成一种馅为肉丁豆腐的荞面饺, 有的还要用面粉做成牛、羊、马、鸡等形状不同的动物作为祭品次日,设家宴,请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进行各项节日活动祈祷丰收的祭山会是全村寨的一种祭祀 活动,除已婚的妇女不准参加外,全寨的人都要带上酒、肉和馍去赴会会首由全寨各户轮流担任届时会首要备好1只黑公羊、1只红公鸡、1坛咂酒、3斤猪 肉、1斗青稞、13斤面做的大馍和香蜡、爆竹、纸钱等,按规定摆好,由“许”(巫师)主持祭祀,祈求天神和山神保佑全寨人寿年丰,并将山羊宰杀后煮熟,连 同其他食品分给各户,过去称“散分子”最后大家席地而坐,互相品尝各自的祭祀食品羌族结婚操办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娘家要备好“回门酒”,亲友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致词祝福新娘新郎幸福美满、白头偕老羌族民间有的地方还有 “逗新郎”的习俗。

      即在回门酒的宴席上娘家人要给新郎用四尺长的筷子,而且还要在筷子的后面加几个用马铃薯做的筷子坠,要新郎使用这种筷子,隔着几盏油灯 去夹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为筷子长,夹不起菜,或油灯烧着下巴,就要被罚酒,这种活动既是节日聚餐,也是一种娱乐典型食品 羌族特别讲究药膳,较为典型的药膳菜有:羊肉附片汤;羊归汤;猪肉加杜仲1—2两清炖以上三种都能补肾黄芪炖鸡或黄芪(当归、党参也可)加上几两炖猪肉也能补血益气虫草炖鸭,能滋阴补肺益肾羌族文艺羌族民歌羌族方言多、土语杂,但民歌原始古朴,音域不宽,一般在8度内,属民族调式,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很个别;主要是微调式,宫商调式次之多以二乐句、四乐句构成的单调曲式结构,调性倾于明朗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