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慈母情深》.pdf
12页1 8慈母情深文本分析:本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 我”买 《 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 我”家境的贫寒,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从而感悟母亲对“ 我”的深情对于反映母爱亲情的这类文章,教学中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去感受、倾听文中人物内心的声音,去与文中人物对话, 以便能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朗读、 讨论、 交流的过程就是表达感受、互相启发、丰富课堂、丰富课文、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总之,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将引导阅读、诱发感悟和指导练习这三个阅读教学策略结合起来,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强调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教学目标:i .认识本课“ 魄、抑、颓”等11个 生 字 ( 包 括1个多音字) ,会 写 “ 辞、碌、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场景3 .通过理解描写母亲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 “ 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和崇敬之情教学重点:1 . 读懂课文,理解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重点语句与段落。
2 . 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以 及 “ 我 ”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 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课时安排:2课时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 播放视频《 画荻教子》 ,出示相关的图片,适时引导学生感悟母亲对子女关爱的深情导语:母亲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也是最懂我们的人对于母亲而言,子女是她的一切,她无私地“ 把爱全给了我” “ 把世界给了我” 她从不言悔,从不说累她的举手投足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她对我们的爱,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同学们,你是否也在生活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呢?2 .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体验3 .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导入新课小结:同学们的感悟很深刻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不管我们年岁几何,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内心震撼,那是慈母的爱;总有一种情,让我们泪流满面,那是慈母的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作品一 一 《 慈母情深》 ,体会那令人敬重的母爱!4 .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 )理 解 “ 慈母”的含义,“ 慈母”表现在哪些方面?(2) “ 慈母情深”中 的 “ 情”具体包含哪些内容?过渡:理解了 “ 慈母情深”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作者讲述的故事,具体体会作者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情意。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 .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资料梁 晓 声1 9 4 9年生,当代作家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著有短篇小说集《 天若有情》《 白桦树皮灯罩》《 死神》 ,中篇小说集《 人间烟火》 ,长篇小说《 一个红卫兵的自白》《 从复旦到北影》《 雪城》等其短篇小说《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父亲》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 今夜有暴风雪》获全国中篇小说奖《 青年近卫军》2 0世 纪6 0年代时曾风靡全国,至今仍是畅销书籍这部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该小说讲述了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壮举2 .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出读不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3 .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1 )学生先自学生字、生词,针对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容易写错的字形做标记 2 )小组内交流读字音、写字形时的注意事项 3 )教师出示词语卡,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4 .学生默读课文,交流预习收获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共同探究文章的主题明确: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的劝阻,拿钱给“ 我”买书的故事( 1 )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明确: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作的。
2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 )这件事突出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明确:母亲善良、无私、伟大 4 )本文是怎样通过这件事来表现“ 慈母情深”的呢?2.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并归纳层意♦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 第 广4自然段) : 写 “ 我” 想买一本《 青年近卫军》 , 但贫寒的家境使“ 我”的愿望难以实现第 二 部 分 ( 第5 〜3 7自然段) :写母亲给钱让“ 我”买书第 三 部 分 ( 第3 8自然段) :写 “ 我 ”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 .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过渡:“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是深沉的、伟大的买书是件小事,那背后蕴藏的爱却足以感人肺腑, 催人泪下下节课上, 我们再去体会这位贫穷的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2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二课时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 .回顾内容,感悟母爱导语:同学们,课文中的母亲是那么朴实平凡,但是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我们却感受到了这位母亲是那么的可亲可敬 1 )请你说一说这位母亲可亲可敬的原因明确:尽管家境贫苦,母亲却毫不吝啬地拿钱给“ 我”买书,实 现 “ 我”的心愿,因而母亲可亲又可敬。
2 )假如要你用一句话来赞颂这位可亲可敬的母亲,你会说什么呢?预设:学生的答案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赞颂母亲的名言,如 “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也可以是歌颂母亲的古诗词,如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 郊 《 游子吟》 ) ;还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这位母亲的赞颂之情只要表述通顺, 饱含感情,言之有理即可2 .指名说说课文是如何表现母亲崇高的形象的3 . 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同学们,课文中母亲的工作条件是不是非常艰苦?可母亲对“ 我”的关爱却是那样的慷慨无私、深情、特别, 这些是不是已经深深打动了你们?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呢?她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以至著名作家梁晓声在许多年以后仍刻骨铭心地记得这对母子之间究竟有怎样的深情呢?下面我们将深入课文中去探究了解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 . 教师出示“ 阅读提示卡”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圈画重点阅读提示卡① 理 解 “ 我”家境的贫寒②体会母亲挣钱的辛苦③ 感 受 “ 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敬之情2 . 师生带着问题合作学习,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情感。
问题一:理 解 “ 我”家境的贫寒 1 )学生默读课文第广4自然段,与同桌讨论:从这些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明确:体 会 到 “ 我”的家境贫寒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我” 的家境贫寒?明确:① 从 “ 书价一元多钱” “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 “ 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 在我们现在看来是相当便宜的一本书,但是对当时的母亲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款② “ 失魂落魄” 一词表现了 “ 我”很迫切想要这本书,但是由于家境贫寒,买书成了一件极不容易的事,“ 我”的愿望迟迟不能实现 ③ “ 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 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这句话直接表现了 “ 我”的家境贫寒 3 )体会作者描写自己家境贫寒的用意明确:交代故事的背景,为下文凸显母亲勤劳的形象以及表现母亲对“ 我”的爱做铺垫问题二:体会母亲挣钱的辛苦过渡:“ 我”太 想 拥 有 《 青年近卫军》这本书了,于 是 “ 我”第一次来到母亲为“ 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感受到了母亲工作的环境,看到了母亲工作时的样子,“ 我”深受震动 “ 我 ” 还有勇气向母亲要钱买书吗?最终, “ 我”买书的愿望实现了吗?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5 〜3 7自然段,我们一起来学习。
1 )感悟母亲的工作环境明确: ①“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 ( 从“ 震耳欲聋” 体会声音很大,环境很恶劣 )② “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 从 “ 凑到、烤着”体会环境的恶劣 )( 2 )体会母亲工作的艰辛及母亲对“ 我”的爱①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解读,感受母亲的形象A .从 “ 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可以体会出这是一位( 瘦弱)的母亲B. 从 “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可以看出这是一位 ( 贫苦)的母亲 揉得皱皱的”说明母亲把钱带在身上很长时间了,这些钱来之不易,是一点一点靠劳动得来的通 过 “ 龟裂” 一词可以看出母亲的( 艰辛) C .从“ 有事快说, 别耽误妈干活” “ 母亲说完, 立刻又坐了下去, 立刻又弯曲了背……”可以看出这是一位( 辛劳)的母亲从 四 个 “ 立刻”感受到母亲的( 辛劳) ,为了生计而争分夺秒地工作D. 从母亲的同事认为“ 我 ”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 我”钱时,母亲却说“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 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可以体会到这位母亲虽然家境这么贫寒,挣钱又这么艰辛,却慷慨地给“ 我”钱买书,这鲜明的对比中饱 含 着 ( 深沉的母爱) 。
②学生抒发感受过渡: 读完这些词句,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位勤劳的母亲, 这是一位慈祥的母亲,这是一位无私的母亲, 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同学们, 这位母亲在你的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③感悟作者的写法明确: 常见的描写人物的方法一一外貌描写( 主要是指对一个人衣着打扮和外在形象的描写 ) 动作描写( 是指对故事发展过程中人物动作行为的描写 ) 语言描写( 是指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对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的描写,它要求人物语言自然、真实、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 ) 神态描写( 是指对人物的面部表情及目光变化的描写 ) 心理描写( 是指对人物心理活动过程的描写 )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共同的作用是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问题三:感 受 “ 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敬之情 1)教师出示关键语句,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出示课件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 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 应该是一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a .两 个 “ 第一次”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母亲的样子并没有改变,变化的是“ 我 ”的感受。
两 个 “ 第一次”说 明 “ 我”已经深刻地体会到母亲是多么辛劳,从 中 “ 我”明白了更多的事理,觉得自己是大人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崇敬、热爱之情b.讨论: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明确:体会到了感动、心疼、崇敬、感激、热爱 2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要把课文表达的情感融入其中三、拓展阅读,赏析名篇过渡:赞美母爱、 歌颂母爱的文章是多种多样的, 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冰心早年写给母亲的一首诗《 纸船一一寄母亲》 1.出示诗歌《 纸船一一寄母亲》 ,师生共读纸船 寄 母 亲 冰 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一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预设:这是一首抒情小诗,语言优美,感情浓郁,很适合朗读教师可以先领读,再让学生自主阅读 在学生读熟之后推荐读得最好的同学来示范朗读, 既调动了学生读的热情,也使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师出示阅读提示卡。
)①这首诗是以一个什么人的口吻写成的? ( 童心未泯的孩子 )②诗人是借什么来表达对母亲、对祖国深深的思念的? ( 借纸船 )③诗中这种抒情的方法叫作什么方法? ( 借物抒情 )2 .学生交流阅读后的感悟预设: 教师先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畅谈日常生活中母亲关爱自己的小事,推选出优秀发言者在全班交流评价3 . 课外拓展阅读预设:教师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文章,如 《 母亲的“ 存折” 》《 那一刻,我明白了母爱》《 妈妈的心,是瓷器》等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过渡:母爱是深沉的,是伟大的, 它体现在生活里的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中课文中,当 “ 我”拿到母亲递过来的钱时, “ 我”的 “ 鼻子一酸二这个细节就饱含着“ 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之情你有过“ 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吗?回想一下,可以写一写1 . 情景激趣,引发联想预设:教师出示图片,展示有关母爱的感人瞬间学生观察图片,联想生活中类似的画面教师总结:这一幅幅感人的图画展示了世界上最纯真、最高尚的爱, 这一个个瞬间必将定格在我们的心中 每当脑海中浮现出这一幕幕时, 我们都将情不自禁地在心中荡漾起对伟大母爱的崇敬之情。
2 . 联系实际,抒发真情预设: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类似“ 鼻子一酸” 的经历, 仔细品味当时的心理活动,思考自己当时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想法3 . 练 习 “ 小练笔二五、摘抄积累,作业设计1 . 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2 . 搜集颂扬母爱的名句或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