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声爆炸衬出印度反恐迷局.doc
10页声声爆炸衬出印度反恐迷局按照《印度时报》的说法,在全世界恐怖袭击的 伤亡榜上,印度仅次于伊拉克,排名第二7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印度西部城市艾哈迈达巴德 市在惊恐的情绪中度过大约从星期六(26日) 下午4点15分开始,爆炸声接连在街头巷尾响起在不到70分钟的时间里,在方圆10公里的范 围内,一共发生了 17次破坏力不等的爆炸居 民的神经平均每四分钟就被刺激一次自行车 书包午餐盒,都被恐怖分子改造成 杀人的利器公共汽车站和火车站也成了恐怖 分子重点“照顾”的对象,还有好几枚炸弹被安放在医 院附近,另有一枚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被引爆 爆炸的规模虽然都不大,但是伤亡惊人根据 印度官方在爆炸发生次日公布的数字、死亡人数高达 49人,受伤114人(另有机构估计,受伤人数应该超过 200 人)仅仅一天前,印度的“硅谷” __班加罗尔,也遭到连环爆炸的袭击,爆炸数量达六次,死亡两人,受伤六人 两个城市的爆炸方式,几乎如出一辙,以致警 方怀疑是同一个组织所为然而,是哪个组织? 它的目的又何在?恐怖策源地从国外转到国内按照经验,印度有三大恐怖袭击策源地:拥有巴基 斯坦背景的“虔诚军”(LeT)拥有孟加拉国背 景的“伊斯兰圣战运动”(HU川以及土生土长的“印度 伊斯兰学生运动”(SIMI)近年来,印度每年都 要遭遇几次伤亡不菲的恐怖爆炸,几乎全部记在三大 恐怖组织的账下但是这一次,有了新变化在艾哈迈达巴德市第一枚炸弹爆响前五分钟,印 度多家电视台和印度情报局几乎在同一时间接收到一 份电子邮件,一个自称“印度穆斯林游击队”的恐怖组 织警告他们要“当心爆炸事件” 在电子邮件 里,这个组织不但声称要对即将发生的一切负责,同时 嚣张地表示,因为“不希望LeT,HlUI和SIMI这些老大哥 和自己争功”,所以才向媒体发出“投案”的警报 在这份邮件里,“印度穆斯林游击队”大包大揽地声称,今年5月发生在该国西北城市拉贾 斯坦邦首府斋浦尔的连环爆炸(63人死亡,150多人受 伤以及去年11月北方邦首府勒克瑙瓦拉纳 西和法扎巴德三个城市发生的连环爆炸(不到半小时 内发生六起爆炸43人死亡,60余人受伤),也都是自己 的“杰作” 名不见经传的恐怖组织新锐,手段娴熟的连环爆 炸,在把印度反恐迷局推向新阶段的同时,也让安全部 门再一次颜面扫地来自印度内政部的统计数字称,从2002年到2007 年,印度总共有5011人在暴力事件中伤亡按 照《印度时报》的说法,在全世界恐怖袭击的伤亡榜上, 印度仅次于伊拉克、排名第二与如此糟糕的 安全局势相对应的尴尬事实是:印度的警察人数远远 低于正常水平按照联合国制订的标准,平均 每10万名居民需要配备222名警察,可是印度当前达 到的水平,是每10万居民配备122名警察在 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甚至见不到警察的影子“印度穆斯林游击队”的突然出现,让恐怖袭击的 策源地从国外悄悄转到了国内艾哈迈达巴德市遭遇袭击之后,马上有反恐专家指出:假如没有本土 恐怖组织的支持,在如此短的时间实施如此密集的爆 炸,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如果说,以前我们对付的主 要对象是通过边境线渗透进来的外国恐怖分子,那么 从今天开始,我们必须面对土生土长的一群家伙 ”恐怖分子的作案手段也让反恐专家忧心 印度危机管理研究所的一位负责人发现,恐怖分子已 经改变了土头土脑的旧形象,转而向“高精尖”发展:“在去年8月海得拉巴发生的系列爆炸案中至少造成 42人死亡,50余人受伤,恐怖分子使用了 Neogel-90乳 剂,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高烈度爆炸物,以它为原料制 造炸弹,需要极高的技巧__它的使用,还是第一次 ”从爆炸技术到组织管理,印度恐怖分子己经 悄然完成了质的转变艾哈迈达巴德市平均每 四分钟就发生一次爆炸的事实,充分说明恐怖分子的 组织有多严密,指挥渠道有多顺畅接二连三的恐怖事件,给印度政府敲响了警钟 在电子邮件里,“印度穆斯林游击队”宣称, 策划系列爆炸,是为了报复60多年来“穆斯林在印度 政府和美国势力的双重压迫下所遭受的一切痛苦” 这份既像警告又像宣言的邮件,把一个难以回避的老话题重新端上了桌面最近十年,占 总人口 13.4%的印度伊斯兰教信徒,生活日益贫困,渐 渐被排斥在以印度教信徒(印度大约80.5%的人信奉印 度教)为基础的主流社会之外,在就业水平家 庭收入和识字率这些基本指标上,远远落后于其他居 民当地一位社会学家不无同情地说:“当你所 属的社会群体普遍感觉遭遇不公,并且经常受到残酷 对待的时候,那么有些人转而采取极端手段,显然是‘可 以理解’的一件事”接二连三的恐怖事件,也给印度经济发展蒙上了 厚厚的阴影班加罗尔号称印度的“硅谷”, 海得拉巴也以IT业闻名(1998年微软公司选择该市设 立分公司,这是当时微软在国外最大的分支) 目前,超过200家IT跨国公司落户海得拉巴,它甚至被 人戏称为“电脑城” 2004年以来,印度经济每 年以8%的速度持续增长,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国家 之一,于是一些经济学家笃定地认为:“我并不认为小打 小闹的袭击和爆炸、可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远景 v然而,多大规模才不算“小打小闹” ?2006年7月, 孟买城际列车发生连环爆炸,死亡187人;2007年2月 和8月的两起爆炸、让108人命丧黄泉;今年5月发生在斋浦尔的爆炸,又把60人送进鬼门关……一方面,印度 经济如同驶上快车道的专列;但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 恐怖事件,严重阻碍经济落后地区分享经济腾飞的善 果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宗教矛盾固然是 破坏稳定的痼疾,贫富分化更是催生不满的绝佳温床,“印度穆斯林游击队”所代表的宗教极端势力,其实算 不得印度政府的心腹之患被遗弃的角落燃起星星之火假如不是身临其境,谁也不会相信,在一个现代化 的充满高科技产业的国家的腹地,与现代化 城市相去不远的丛林深处、还有另一个印度 在这里,没有公路,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甚至 终年见不到政府官员的影子茅草顶棚,红土 围墙,这些村庄的贫困一望而知生活在这里 的居民,仿佛早就被政府遗忘,他们也确实想不起来,政 府什么时候搭理过自己今年24岁的迪瓦是“纳萨尔派运动”在查蒂斯加 尔邦一支武装小分队的领导在“纳萨尔派运 动”战士来到村子之前,迪瓦和两个弟弟天天在田里和 父母劳作、农闲时到森林里打猎童年的生活快乐辛苦而简单大约从八岁开始, 迪瓦开始跟随不时到村里小住的“纳萨尔派运动”战 士学习“毛主义”,从此读书识字,接受教育,逐渐成长 为年轻的一 一但是意志坚定的“毛主义”战士 迪瓦认为:“我们世代生活在这里,但是政府从来没 有赋予我们任何公民应有的权利”被政府遗 弃的真空地带,自然被“纳萨尔派运动”的游击队填补 根据印度官方统计,目前全国28个邦里、这股 政治势力的星星之火,已经点燃其中的16个 总理辛格的心情因此变得异常沉重假如说 LeTHUJISIMI 以及新涌现的“印度穆 斯林游击队”要求的是“政治平等”,或者谋求国家某 个偏远地区的“分裂”和“独立”,那么“纳萨尔派运 动”领导人的政治诉求,则是毫不含糊地直指政权 在辛格的意识里/‘他们的存在,才是国内安全 的最大挑战” “纳萨尔派运动”在意识形态上属于印共 1967年,一批激进分子脱离印度共产党,在位 于西孟加拉邦的纳萨尔巴里村发起农民暴动,迅速在 失地农民和学生中掀起“革命”的热潮上世 纪70年代,政府军摧毁“纳萨尔派运动”的主要据点, 导致大量敌视政府、主张“农村包围城市”,使用武力夺取政权的小股政治一军事势力散布到印度最贫困的乡 村上世纪90年代、印度经济走向自由化,社会 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纳萨尔派运动”迎来东山再 起的机会2004年,“纳萨尔派运动”最大的两 个武装派别决定重建印度共产党根据一些独 立调查机构估计、目前“纳萨尔派运动”武装的总人数, 已经发展到1万到2万人左右,此外还有至少5万名支 持者一一他们差不多覆盖了东部沿海所有贫困地区在“纳萨尔派运动”活跃的地区,比如说迪瓦的家乡/严然已经形成“国中之国” 迪瓦率领的这支小分队有130名男女战士,他们没有固 定的根据地,只在临时营地之间辗转军事训 练是安身立命之本,迪瓦和他同样年轻的部属一起,天 天在丛林里摸爬滚打,学习隐蔽埋伏 进攻撤退的技巧,他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 唤醒群众并且赢得大家的信任然后,政权就 会自然而然地转移到我们手上 ”被政府列入恐怖组织名单的“纳萨尔派运动”近 年频频给政府制造麻烦去年3月份,在查蒂斯 加尔邦南部,大约400名战士把一处警察营地包围了三 个多小时,使用手榴弹和汽油弹杀伤55人12月,在同一地区,一支数量占优的武装分队“解放” 了一 所戒备森严的监狱,里面关押的294名囚犯一哄而散 今年2月、在奥里萨邦、超过100名战士同时对 三处警察局—所警校和一座军械库发动袭击, 在杀死13名警察之后,劫走上百支轻重武器 在这些战斗里,没有一个“纳萨尔派运动”战士被政府 军击毙2007年,在与“纳萨尔派运动”有关的 各类冲突和交火中、总共造成837人死亡、这个统计数 字,第一次超过克什米尔地区因宗教分裂势力兴风作 浪而造成的伤亡人数印度危机管理研究所的 一位负责人说Z‘它已经成为一股正在兴起的威胁,我们 不能逃避这个现实”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隐忧天色渐渐暗下来了,迪瓦和他的战友终于停下跋 涉的脚步,靠在大树上休息 —台破旧的收音 机,断断续续传出新闻报道的声音他们刚刚 给印度钢铁巨头__埃萨尔钢铁公司设在当地的矿山 上过一 “课” :300多名荷枪实弹的“纳萨尔派运动” 战士一共摧毁了 50多台载重卡车和大型矿山机 械__收音机里传来的报道,正是迪瓦他们的得意之 笔迪瓦这次率队出击,是为了提醒埃萨尔钢 铁公司“心里放明白点”,我们“才是这块地盘真正的 老大” 假如想在这里开采矿山,仅仅获得政府 批准,是远远不够的迪瓦斩钉截铁地说:“他们 必须向我们交税,寻求保护 ”“纳萨尔派运动”的振兴,终于让乐观主义者看到 印度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隐忧来自查蒂斯加 尔邦东部一所高校的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