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先秦秦汉以太原为中心的交通线路【历史学专业论文】.doc
5页1先秦秦汉以太原为中心的交通线路太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先秦以来即是北部边境的战略重镇为了充分发挥太原的战略优势,先秦秦汉政府对以太原为中心的交通线路关注有加,相继开辟了不同方向的交通线路,形成了供给便利的交通运输线,为北方地区的社会安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先秦交通线路开辟的概况以太原为中心交通线路的开辟始于先秦时期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载,黄帝“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其势力“北逐荤粥,合符釜山” 《集解》引《地理志》言“荤粥,居于北蛮” 黄帝部族的势力已经达到今山西省、陕西省北部地区,太原一带当有道路可通大禹治水时曾经到过太原一带, 《尚书禹贡》:“既修太原,至于岳阳 ”师古曰:“太原即今之晋阳是也岳阳在太原西南 ”因而有“禹凿龙门,通大夏”之说,[1]《正义》引《括地志》云:“大夏,今并州晋阳及汾、绛等州是 ”《史记》卷二《夏本纪》:“禹于是遂即天子位 ”《集解》皇甫谧曰:“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 ”从平阳到安邑、晋阳之间都有往来的线路,说明远古时期的先人们即对以太原为中心交通线路的重视吴起曾经对魏武侯说:“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 ”[2]《正义》皇甫谧曰:“壶关有羊肠阪,在太原晋阳西北九十里。
说明夏朝的势力已远达晋阳西北一带殷商时期,太原附近道路的开辟没有更为明确的记载,但从相关史料可以推知,因为对北方少数部族的战争,商王朝的军队曾经抵达过太原 《易经下经》:“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汉书》卷二十七《五行志中之下》:“外伐鬼方,以安诸夏师古曰:“鬼方,绝远之地,一曰国名 ”《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序》:“至于武丁,征西戎、鬼方,三年乃克 ”鬼方活动于今晋北一带,为了抵御鬼方对中原地区的骚扰,商王朝的军队曾经达到山西的中北部地区西周建立后,即开始对太原一带进行控制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载,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 张守节认为“在晋州平阳县” 到其子燮改为晋,称晋侯,迁往晋阳 《括地志》云:“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 《城记》云尧筑也徐才《宗国都城记》云‘唐叔虞之子燮父徙居晋水傍今并理故唐城唐者,即燮父所徙之处,其城南半入州城,中削为坊,城墙北半见在’ 《毛诗谱》云‘叔虞子燮父以尧墟南有晋水,改曰晋侯’ ”徐才《宗国都城记》云:“唐国,帝尧之裔子所封其北,帝夏禹都,汉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
其南有晋水 ”《括地志》云:“今晋州所理平阳故城是也平阳河水一名晋水也 ”[3]《史记》卷四《周本纪》载,周厉王暴虐政治,引起国人暴动, “厉王出奔于彘” 《集解》韦昭曰:“彘,晋地,汉为县,属河东,今曰永安 ”《正义》 《括地志》云:“晋州霍邑县本汉彘县,后改彘曰永安从鄗奔晋也 ”说明从西周都城鎬京至彘(今山西省霍县)有道路相通上述史实说明太原在西周初年已经与鎬京建立了交通往来的关系春秋时期全国道路的形势更为发达以洛邑为中心全国性道路网的建立,将2北方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的晋国晋阳纳入其交通序列中来,晋阳的对外交通开始繁荣起来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载,齐桓公三十五年(公元前 651 年)平定晋国内乱以后,与诸侯盟会,曾经说:“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 ”《正义》:“大夏,并州晋阳是也 ”意即齐国的军队已经达到晋阳一带,究其实齐桓公的军队只到达晋国高粱(今山西省平阳县西南) ,但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当时已经有了从齐国到达晋阳的线路 《春秋》载,昭公元年(公元前 541 年)六月,“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 “大卤” 《公羊传》与《谷梁传》均作“大原” 。
“大原,晋阳县” 晋定公十五年(公元前 497 年) ,赵简子(赵鞅)要求邯郸大夫午归还他送给的卫人五百家,并打算“吾将置之晋阳” 因邯郸午食言,乃囚之晋阳是年十月,范、中行氏联合讨伐赵简子,赵简子逃奔晋阳,晋定公率人包围晋阳十一月,范、中行氏被打败,十二月, “赵鞅入绛,盟于公宫” [4]这段史料虽然反映的是春秋末年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斗争的史实,但由之可知,从晋阳到邯郸和绛(今山西省曲沃县西南)之间都有了交通线路是后,晋阳成为赵国的军事堡垒晋出公死后,知伯掌握晋国大权, “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以其围郑之辱知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惧,乃奔保晋阳” [5]以上事实说明从太原到邯郸和齐国都有了往来的线路从晋阳南行可以直达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 从洛邑过黄河,有一地名曰阳樊,周襄王十二年(公元前 640 年) ,王子带发动叛乱,周襄王求救于晋,时晋文公刚刚周游列国后急于取得威望,听从了谋臣赵衰的建议, “三月甲辰,晋乃发兵至阳樊,围温,入襄王于周四月,杀王弟带周襄王赐晋河内阳樊之地”[6]《集解》服虔曰:“阳樊,周地阳,邑名也,樊仲山之所居,故曰阳樊《史记》卷四《周本纪》 《正义》贾逵云:“晋有功,赏之以地,杨樊、温、原、攒茅之田也。
”从晋阳可以直接发兵洛邑,说明其间的道路是畅通的 《左传闵公二年(公元前 660 年) 》:“晋侯使大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 ”东山皋落氏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说明有从晋阳到皋落的道路从皋落到绛,然后沿汾河河谷经昆都(今山西省临汾市) 、彘、中都、祁、魏榆直达晋阳[7]晋人在这一线路上活动的史料史书中时有披露如《左传僖公十六年(公元前 644 年) 》:“秋,狄侵晋,取狐、厨、受铎,涉汾,及昆都,因晋败也 ”狐、厨、受铎、昆都是晋国城邑 《左传昭公二年(公元前540 年) 》:“夏四月,韩须如齐逆女齐陈无宇送女,致少姜少姜有宠于晋侯,晋侯谓之少齐谓陈无宇非卿,执诸中都 ”战国时期以太原为中心交通线路的开辟与统一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在统一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 316 年) , “伐取赵中都、西阳” 《正义》引《括地志》云:“中都故县在汾州平遥县西十二里,即西都也西阳即中阳也,在汾州隰城县东十里 《地理志》云西都、中阳属西河郡 ”此云“伐取赵中都西阳” ,说明从晋南沿汾水可以直达晋阳赵惠文王十一年(公元前 288 年) , “秦取梗阳” 《集解》:杜预曰:“太原晋阳县南梗阳城也。
”《索隐》:“《地理志》云太原榆次有梗阳乡与杜预所据小别也 ”秦国的军事力量已经深入到了晋阳一带,其线路的畅通当属必然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 259年) “司马梗北定太原” 秦庄襄王二年(公元前 248 年) , “使蒙骜攻赵,定太原”三年, “初置太原郡” [8]至此,晋阳入秦国版图随后又攻取了魏榆、狼孟等地秦始皇即王位, “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 秦王政八年, “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虽然嫪毐不居于封国,但太原与咸阳便利的交通是他得3以收取赋税的重要保障秦始皇十五年, “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 狼孟在太原北十九年, “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 ”[9]说明秦始皇是沿着汾河河谷,然后渡过黄河回到咸阳的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天下三十六郡,其中有太原郡在琅邪台石刻中有“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说明秦朝的面积之大汉代贾捐之曾说秦朝“地南不过闽越,北不过太原” [10]说明太原一带是秦朝北部边境的军事重镇秦末农民战争中太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从常山可直达太原,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陈胜派武臣与张耳、陈余进攻河北,渡黄河以后,武臣自立为赵王,分三路攻城掠地,其中李良进攻常山,李良占领常山后, “赵王复使良略太原。
至石邑,秦兵塞井陉,未能前” [11]石邑在常山境内,应劭曰:“井陉山在南 ”师古曰:“井陉之口,赵之西界山险道也 ”这是从常山进入太原的必经之地汉三年,韩信、张耳“东下井陉击赵” 控制了井陉,即可“以令于赵,胁燕定齐” ,韩信就是这样做的[12]广武君李左车对成安君陈余谈及井陉的形势时说:“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 ”然而成安君不听,结果赵被韩信打败[13]综观战国时期以太原为中心的交通线路的开始稠密起来从洛阳渡过黄河,经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达上党郡(今山西省长子县) ,经屯留、铜醍至祁再到魏榆,达太原郡这是南线 《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载汗明对春申君说:“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 ”马拉盐车上太行,说明沿太行山的南北道路已经开辟向东经魏榆、马首可通燕国这是东线二、两汉太原的交通线路西汉太原的交通形势较之先秦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始建立起通往全国的道路系统,使太原周边地区完全纳入了中央政权的控制之下汉三年,刘邦派遣将军韩信进攻魏,俘虏魏王豹, “遂定魏地,置三郡,曰河东、太原、上党” 太原正式纳入西汉政权的控制之下汉六年十二月, “以太原郡三十一县为韩国,徙韩王信都晋阳” ,以防备匈奴的入侵。
而韩王信以“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为由, “请治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引者注) ”,刘邦答应其请求但又不信任而去信指责他, “信得书,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以马邑降胡,击太原” 次年冬,韩王信投降匈奴, “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今山西省代县——引者注)以南,至晋阳,与汉兵战,汉兵大破之,追至于离石,复破之匈奴复聚兵楼烦(今山西省神池县——引者注)西北” [14]《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上》云:“汉初定,徙韩王信于代,都马邑匈奴大攻围马邑,韩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踰句注,攻太原,至晋阳下 ”在这次战争中,匈奴假装失败,引诱汉兵到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 ,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围” 《汉书》卷一《高帝纪下》云:“上从晋阳连战,乘胜逐北,至楼烦,会大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 ”可知由太原西北行可通过马邑抵达大同既是匈奴南侵的线路,也是汉军抵抗匈奴的线路汉十一年,刘邦在邯郸诛灭陈豨时,其残部在北方各地起兵, “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至马邑,马邑不下,即攻残之” [15]这些事实说明西汉初年从邯郸可以直接进入太原,从太原西北行可以攻入马邑而匈奴进攻汉朝时,也是由此南下。
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安全,刘邦立其子刘恒为代王,都晋阳(《史记》卷十《孝文本纪》言“都中都” ) 汉文帝前元二年,又立其子刘参为太原王前元三4年五月, “辛卯,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 汉文帝从关中的甘泉到高奴(今陕西省延安市——引者注)渡过黄河至太原,在太原停了十余日此时,济北王得知文帝准备攻打匈奴,于是起兵造反, “七月辛亥,帝自太原至长安” 说明长安与太原之间的交通线路是非常便利的汉武帝巡幸全国时,也曾到达太原元封四年(公元前 107 年)十月, “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历独鹿、鸣泽,自代而还,幸河东” 在河东他曾“幸中都宫” [16]汉宣帝五凤年间,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上奏:“故事,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宜籴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郡谷足供京师,可以省关东漕卒过半 ”[17]从此段史料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学术信息,从包括太原郡在内的 5 个郡直接运粮到关中有着较之水路更为便利的陆路运输条件,交通道路的发达自不待言从《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所记述的相关内容,我们也可以看出太原周围地区便利的交通网络太原郡的郡治晋阳,下辖 21 个县,依次是:晋阳、葰人、界休、榆次、中都、于离、兹氏、狼孟、邬、盂、平陶、汾阳、京陵、阳曲、大陵、原平、祁、上艾、虑虒、阳邑、广武等,除晋阳外,在 20 个县与晋阳之间必然建立起了交通往来的线路。
在叙述赵地时说:“西有太原、定襄、云中、五原、上党 ”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从邯郸到太原之间有便利的交通条件,通过太原可直达云中、五原等地两汉之际,更始二年(公元 24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