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巴林右旗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计划.docx

74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55444151
  • 上传时间:2024-02-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7.85KB
  • / 7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巴林右旗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2018-2020 年)序 言根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内蒙古自治区 2018 年第11 次党政联席会议和自治区、赤峰市 2018 年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8-2020 年)》,切实打好巴林右旗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 <中发 [2018]11 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 [2018]46 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18〕21 号)、《关于下发内蒙古自治区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内扶办发 [2018]152 号)以及《巴林右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特编制《巴林右旗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2018-2020 年)》 <以下简称“片区规划”本规划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基本思路,把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和大扶贫格局有机结合起来,明确了巴林右旗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总体要1/74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指导巴林右旗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的纲领性文件。

      本规划规划期为 2018-2020 年第一章 基本情况一、 规划范围把贫困程度比较深、困难群体相对集中的农村牧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本规划区域范围包括全旗 8 个苏木镇的 161 个嘎查村,国土总面积为 10256 平方公里 2018年末总人口 18.4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5.94 万人,农牧业人口 12.46 万人,规划片区内居住着回、满、达斡尔、朝鲜、土家、苗、壮、鄂温克等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 8.8 万人,占人口总数的 47.83%二、 自然条件巴林右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北部,地处西拉沐沦河北岸,大兴安岭南段山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4.9℃,日照时数 3000— 3200 小时,≥ 10℃有效积温为2400℃,无霜期为 125 天,年降雨量为 350 毫 M 左右巴林草原是科尔沁草原组成部分,地域组合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广阔的草原和山地上生长着 150 多种药用植物和数十种野生动物药用植物贮量较大的有甘草、麻黄、知母、黄芪珍贵野生动物有鹿、狍、黄羊、猞猁、獾、雉鸡、杜鹃、百灵等土特产资源有山杏、蘑菇、木耳、蕨菜、2/74黄花等土地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品种多样现已发现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藏 27 种,矿点、矿化床 106 处。

      其中巴林石已经成为巴林右旗名牌,有“物华天宝”之称全旗共有水库 11 座,大小河流 26 条,大小灌区 35 处,水资源总量 5.62 亿方,人均水资源 3100 立方 M ,水能资源蕴藏量大全旗林地 356.5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 23.1% ,活立木蓄积量 354 万立方 M 旅游资源品位高,自然景观独特,组合优良,极具开发潜力三、 经济社会发展1、经济发展 2001 年到 2018 年,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增长了 7.49 倍和 5.97 倍,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增长了 6.63 倍和 10.1 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 1.74 倍和 2 倍,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49: 22:29 调整为 18:52: 30,城市化率由 35.2%增长到 45.8%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 2018 年末全旗已形成以国道 303、305 线,省道 205 线,省际大通道、赤大高速公路为骨干,县乡村公路环绕的公路交通网络;集通铁路横贯全境,赤大白铁路、巴新铁路从境内通过,形成三条铁路、五条国省干线公路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格局,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2、社会事业。

      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全面实现“普九”, 2018 年 7-15 岁适龄儿童的在校率3/74达到 100%,农村劳动力文盲率下降到 20%;每万人科技人员的比例达到 315.4 人,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卫生医疗条件逐步改善,每万人有医护人员 43 人,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单位拥有病床 541 张, 8 个苏木镇都设立了卫生院, 71.43%的嘎查村建立了村级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 92.54%;农村低保覆盖面逐步扩大, 2018年全旗共有 0.76 万人享受低保3、民族文化 民族融合和文化开放程度高,内外交流不存在语言文化障碍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以蒙古族文化为特色的多民族地域性文化,民俗风情浓郁,民间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四、贫困状况与特殊困难贫困面广量大,贫困程度深 巴林右旗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按照自治区 3100 元的牧区扶贫标准,巴林右旗仍有贫困人口为 25111 人,贫困发生率达 20.14% 2018 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4792 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8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01- 2018 年)》实施期间,巴林右旗共确定 77 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占全旗的47.8%。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巴林右旗共确定 79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其中 33 个贫困村纳入自治区“十二五”整村推进规划范围,占全旗的 20.5%全旗有 6.3 万人4/74饮水不安全,占全旗总人口的34.2%;有 5477 户农牧民居住在土坯房危房中,占全旗农牧户的10.7%;35%的农牧户以柴草为主要生活用燃料部分贫困群众还存在就医难、上学难、社会保障水平低等困难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体系不完善巴林右旗交通主干道网络尚未形成,公路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水利设施严重老化,电力和通讯设施落后有115个行政村不通沥青 <水泥)路, 37 个自然村没有完成农网改造任务区内仓储、包装、运输等基础条件差,金融、技术、信息、产权和房地产等高端市场体系不健全产品要素交换和对外开放程度低,物流成本高经济发展水平低,特色产业滞后2018 年,巴林右旗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只有41.6 亿元和 3.6 亿元,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仅为45.8%,第一、二、三产业比为 18: 52:30缺乏核心增长极,缺乏具有明显地区特色的大企业、大基地,产业链条不完整,没有形成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软硬件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居民就业不充分人均教育、卫生、社保和就业支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30%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5/74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有限 巴林右旗平均海拔高,气候恶劣,旱涝灾害并存,泥石流、风灾、雨雪冰冻等灾害易发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退化现象严重,土壤瘠薄我旗目前有耕地面积133.03 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为 23.53 万亩,人均仅 1.32 亩,且水浇地大多集中在我旗东南部西拉沐沦河北岸的冲击平原,这一地区履盖仅 1 个苏木 1 万多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即使是过去打的一些机电井由于当时考虑不够充分,多数机电井已干枯不能使用,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截止目前,全旗仍有三分之一的贫困嘎查村在生产经营方式上还仍然滞留在传统经营方式上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尖锐,产业结构调整受生态环境制约大自然灾害频繁,自然环境恶化,生产生活环境一时难以改变 巴林右旗地处北纬 43.12 度,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属多山地丘陵地貌,植被稀疏,牧草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年平均降雨量在 350 毫 M 左右。

      又是科尔沁沙地的源头,从西到东有 328 华里的沙带贯穿全旗特别是近几年我旗连续遭受特大干旱,致使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全旗1126.56 万亩可利用草牧场中已有 1028 万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沙化退化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 90%以上从生产方式来讲,多数农牧民仍然依靠天然草牧场放牧和旱作农田6/74耕作几百年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时很难改变,仍然在靠天养畜、靠天吃饭,加上公共基础设施跟不上,多数农牧民现在已处于无草可牧、无田可耕,过去积攒的一点家业也逐步消耗殆尽,使他们长期处在社会发展的边缘生活在这些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难、发展难五、发展机遇巴林右旗的发展尽管存在不少困难,但也有一些难得的机遇:一是国家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带来发展新机遇同时,自治区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就扶贫开发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明确了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总体思想、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极大地激发了贫困地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本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产业转移、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三是在多年的发展实践中,巴林右旗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形成了区域协作发展的共同意愿,开展了相关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为加快巴林右旗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自治区有能力、有条件加大对东部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实现东西平衡发展7/74六、 重大意义加快巴林右旗区域发展,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有利于贫困人口整体脱贫致富,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有利于推动多民族交流与融合,有利于保障内蒙古地区草原生态安全,有利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崛起,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促进巴林右旗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深入探索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新机制、新体制和新模式,实现全区总体战略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章 总体要求一、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