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生活故事大全玩沙包儿.docx
3页儿童生活故事大全:玩沙包儿小麦记得在童年时孩子们常玩的嬉戏,还有一个是玩沙包儿可能是由于多数沙包儿里面的填充物是沙子或沙土的缘由,所以才有了沙包儿这个通俗的名字 不过小麦小的时候,孩子们不叫它沙包儿,而是叫“子儿”或“坨儿” 有不少嬉戏要用到沙包儿,比方:丢沙包儿(小麦他们叫砍坨儿)、歘(读音chua,一声)子儿、踢坨儿(类似踢毽子)、跳房子等等 丢沙包儿有两种玩法,一种是多人嬉戏、一种是两人嬉戏 多人嬉戏要先分成两拨人,一拨儿攻,投掷(丢)沙包儿;另一拨儿守,即躲或接沙包儿 攻的一拨儿就两个人,其余人都是守的 玩嬉戏时,攻方的两个孩子分开站着,相距约十几步远,守方的孩子在他俩中间站一溜儿攻方的目的只有一个:把守方的孩子一个个击中,就算赢了;而守方躲避攻方投来的沙包儿、或者将沙包儿接在手里,不让对方胜利 在嬉戏中,守方的孩子要尽量离拿着沙包儿的孩子远一点,好躲避所以,随着沙包儿来回飞,守方的孩子也总是在来回跑动的。
攻方有两种攻击方法:强攻和佯攻 强攻就是用劲儿将手中的沙包儿直接投向守方的孩子,一般都朝着腿上投,这样对方不易接住;佯攻则是高掉着将沙包儿从守方的孩子头顶上扔给对面的同伴,而同伴接住沙包后迅即投向守方中还没有来得及转身的孩子后背上,使之措手不及被击中 两人丢沙包儿很简洁,划两个一米左右直径的圆圈,相距几步远,双方各站在一个圈里,将沙包儿掷来掷去,以投进圈里或投在对方身上为赢两人玩这个嬉戏比拟枯燥,不如一大群孩子一起玩有意思 丢沙包儿嬉戏男孩子、女孩子都可以玩,小麦记得当年玩这个嬉戏时,自己还在学龄前领头的一般都是楼上的大姐姐们,她们招呼一大帮儿小弟弟、小妹妹们在楼前的院子里一起玩,叽叽喳喳很喧闹 歘子儿一般是女孩子们的特地嬉戏,两至四个人围坐在地上,工具就是一个小沙包儿和四个猪骨拐几个人轮番着玩,轮到谁了,她就将小沙包儿往上一投,同时快速地将地上的骨拐呼啦一下小沙包儿掉下来时用手接住,再往上投、再呼啦骨拐,循环这两个动作若沙包儿没接住掉了,就该下一个孩子玩了 由于骨拐有四个可以立住的面儿,在每个面儿上都涂上不同的颜色作为标记,在一轮中谁翻的面儿多,谁就算赢。
由于玩嬉戏的都是女孩子,她们一边玩、一边唱着好听的歌谣 人家女孩子们玩歘子儿嬉戏是不带男孩子玩的,不过,由于小麦的姐姐常常和别的女孩子玩这个嬉戏,有时就在小麦家里玩这时,学龄前的小麦在她们身后当观众,就没有人撵走他了 至于踢坨儿,跟踢毽子嬉戏类似,不过毽子制作较难,而且简单损坏,远不如沙包儿皮实,所以,那时孩子们多是踢沙包儿 另外,在跳房子嬉戏里,也要用到沙包儿,不过它只是起一个帮助作用——定位,不细说了 由于玩沙包儿多是女孩子们的嬉戏,所以,那时沙包儿是女孩子们必备的玩具,根本上是人手一个 那个年月,沙包儿是都是孩子们自己缝制或者请妈妈帮着做的,这是一个易于制作、耐用、且用处许多的玩具 制作时,找一些布头(用厚实的布料、颜色艳丽一些,既牢固、还好看),都裁成一般大的方形,用六片缝成一个正方体在缝好五个边儿后,最终一个边儿先缝上一半儿,然后往里面填充“瓤”,填好了瓤,再全缝住,一个沙包儿就做成了 做瓤的东西有许多种,比方:碎石子、沙子、沙土、荞麦皮、小米、……等等 不过,小麦他们那时最爱用的是山楂核儿由于山楂核儿比沙石粒软、比荞麦皮或小米硬,还洁净,又不怕摔、不怕踩,而且有重量,是的填充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