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动理论及周末巩固试题.pdf
2页总第 62页) 分子动理论及周末巩固试题 2011.12.23 姓名 __________班级 ______ 1.下述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是() ①向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不搅动, 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成红色②电扇吹风③河水流动④打开香水瓶塞可以闻到香味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2.(2010 年四川卷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分子力的是() A.两铅块能被压合在一起B.钢绳不易被拉断C.水不容易被压缩D.空气容易被压缩3.(2009 年北京卷 )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图中记录的是() 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D.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4.右图是某一布朗微粒的布朗运动路线图.若 t=0 时刻它在O 点,然后每隔5s记录一次微粒位置(依次为 a、b、c、d、 e、f),最后将各位置按顺序连接而得到此图.下述分析中正确的是() A.线段 ab是微粒在第六秒初至第十秒末的运动轨迹B.t= 12.5s时刻,微粒应该在bc线上C.线段 Oa 的长度是微粒前五秒内的位移大小D.虽然 t=30s时微粒在f 点,但它不一定是沿ef 方向到达 f 点的5.从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可以算出氧气的摩尔质量() A.氧气的密度和阿伏加德罗常数B.氧气分子的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C.氧气分子的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D.氧气分子的体积和氧气分子的质量6.(2008 ·天津模拟 )在用油膜法测定分子直径的实验中,若已知该种油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 ρ ,油滴质量为m,油滴在液面上扩展后的最大面积为S,以上各量均为国际单位,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油分子直径d=M/(ρ · S) B.油分子直径d=m/(ρ · S) C.油滴所含分子数为N=m MNA D.油滴所含分子数为N=m·NA/(ρ · M) 7.若以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 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①mvNA ②AN③ANm ④ANv其中()A.①和②都是正确的B.①和③都是正确的C.②和④都是正确的D.①和④都是正确的。
8.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 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 为斥力, F<0 为引力. a、b、c、d 为 x 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 处由静止释放,则 () A.乙分子从a 到 b 做加速运动,由b 到 c 做减速运动B.乙分子由a 到 c 做加速运动,到达c 时速度最大C.从 a 至 c 只有引力,从c 至 d 只有斥力D.从 a 至 d 的全过程中,引力减小,斥力增大9.(2010 年上海卷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与斥力共同产生,并随着分子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则() A.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B.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D.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10.甲和乙两个分子相距较远(此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可忽略),使甲固定不动,乙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整个过程中 () A.分子力总是对乙做正功,分子势能总是减小B.乙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总是增加C.先是乙克服分子力做功,然后分子力对乙做正功,分子势能是先增加后减小D.先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然后乙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加11.(2009 年上海卷 )气体内能是所有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其大小与气体的状态有关,分子热运动 的平均动能与分子间势能分别取决于气体的() A.温度和体积B.体积和压强C.温度和压强D.压强和温度12.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 A.油酸未完全散开B.油酸中含有大量酒精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D.求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时,1 mL 溶液的滴数误多记了10 滴13.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时,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a,测量中,某位同学测得如下数 据:测得体积为V 的油酸酒精溶液共有N 滴;油滴面积为S,则:(1)用以上物理量的符号表示计算分子直径大小的公式为:d=___ _____. (2)该同学实验中最终得到的计算结果和大多数同学的比较,发现自己所测数据偏大,则对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_ ___.A.错误地将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直接作为油酸的体积进行计算 B.计算油膜面积时,错将不完整的方格作为完整方格处理 C.计算油膜面积时,只数了完整的方格数 D.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较多,油膜没有充分展开14. 201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 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 以表彰他们对石墨烯的研究。
他们最初是用透明胶带从石墨晶体上“ 粘” 出一片石墨烯的我们平常所用的铅笔芯中就含有石墨,能导电某同学设计了探究铅笔芯伏安特性曲线(线性关系 )的实验,得到如下数据(I 和 U 分别表示通过铅笔芯的电流和其两端的电压) :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A.电流表A1(量程 0.6A,内阻约为1.0 Ω )B.电流表A2(量程 3A,内阻约为0.1 Ω )C.电压表V1(量程 3V,内阻 3kΩ)D.电压表V2(量程 15V,内阻 15kΩ)E.滑动变阻器R1(阻值 0~10Ω,额定电流2A)F.滑动变阻器R2(阻值 0~2kΩ,额定电流0.5A)⑴除长约 14cm 的中华绘图2B 铅笔芯、稳压直流电源E(6V) 、开关和带夹子的导线若干外,还需选用的其它器材有(填选项前字母) ;⑵在虚线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⑶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铅笔芯的I—U 图线,同时可以求出2B 铅笔的电阻R= Ω(保留2 位有效数字)15. 如图所示,粒子源S能在图示纸面内的360°范围内发射速率相同,质量为m ,电量为 -q 的粒子, MN是足够大的竖直挡板, S到板的距离为L,挡板左侧充满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重力不计) 求:(1)粒子速度至少为多大,才能有粒子到达挡板?(2)若 S发射的粒子速率为,则挡板被粒子击中的部分的长度为?16. ( 2011 山东)(18 分)扭摆器是同步辐射装置中的插入件,能使粒子的运动轨迹发生扭摆。
其简化模型如图Ⅰ、Ⅱ两处的条形均强磁场区边界竖直,相距为L,磁场方向相反且垂直纸面一质量为m、电量为 -q、重力不计的粒子,从靠近平行板电容器MN 板处由静止释放,极板间电压为U,粒子经电场加速后平行于纸面射入Ⅰ区,射入时速度与水平和方向夹角30(1)当Ⅰ区宽度L1=L 、磁感应强度大小B1=B0时,粒子从Ⅰ区右边界射出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也为30,求B0及粒子在Ⅰ区运动的时间t0(2)若Ⅱ区宽度L2=L1=L 磁感应强度大小B2=B1=B0,求粒子在Ⅰ区的最高点与Ⅱ区的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h (3)若 L2=L1=L 、 B1=B0,为使粒子能返回Ⅰ区,求B2应满足的条件(4)若1212,BB LL,且已保证了粒子能从Ⅱ区右边界射出为使粒子从Ⅱ区右边界射出的方向与从Ⅰ区左边界射入的方向总相同,求B1、B2、L1、、L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式U/V 0.00 0.40 0.80 1.20 1.60 2.00 I/A 0.00 0.10 0.18 0.28 0.38 0.48 1.5 0.5 U/V 2.0 0.1 0.2 0.3 0.4 0.5 0 I/A 1.0 2.5 2B 铅笔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