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曹操高陵考古研究及保护对策初探.docx
14页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学结课论文曹操高陵考古研究及保护对策初探黎燕20071003127015072-19地球化学姓 名 学 号 班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2011年12月3日Abstract:Key words:摘要:长久以來一直扑朔迷离、疑云重重的曹操墓所在地终于扫除了迷雾河南省文物考古 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慕获重大考古发现,经权威考古 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考古资料现场考证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 操高陵曹操高陵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确处理曹操高陵保护和开发利用Z间的 关系,应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按照“统筹 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制定王陵遗址保护开发利用科学规划关键词曹操高陵墓葬保护对策第一章 曹操高陵考古发掘主要收获一、基本情况处距地表约15米;墓JT平血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 5米,东西长18米;大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 村南,曾多次被盗为及吋有效地予以保护, 2008年12刀,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河 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 始对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图一曹揍高陵墓门该慕平而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 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慕,规模宏大, 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4个侧室图二曹凄高暁前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 5米,宽9. 8米,最深图三曹操高陵侧室门图四曹燥高险出土石圭大慕占地血积约740平方米图一〜图三) 该墓虽被多次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随 葬品共出土器物250余件,有金、银、铜、 铁、玉、石、骨、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 器类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铁做、玉 珠、水晶珠、玛瑙珠、石圭(图四)、石璧、石枕、刻铭石牌、陶俑等,其中以刻铭石牌 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和遗骨最为重要此次共出土刻铭石牌59图五育操高陵岀土刻铭石牌品的名称和数量图五)其中8件圭形石牌 极为珍贵,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挤虎大 戟”、“魏武王常所用搭虎大刀”等铭文 (图六〜图九)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 件石枕上,刻有“魏武土常所川慰项石”铭 文图八〜图九)这些出土文字材料为研 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 史学依据除上述器物外,该墓还出土有人量画 像冇残块这批画像右画工精细娴熟,雕刻 精美,内容丰富,有“神兽”、“七女复仇” 等图案,并刻有“主薄车”、“咸阳令”、 “纪梁”、“侍郎”、“宋王车”、“文 王十子”、“饮酒人”等文字,堪称汉画 像石中不可多得的粹品。
图十)在墓室清理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 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3个休, 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二、认定依据有关专家对这些考古发现进行了多次论证,根据慕葬形制、结构及随葬殆时代特征,认 为这座大墓年代为东汉晚期,结合文献记 载,判定该某的墓主人为我国历史上著名图六曹操高唆岀土刻铭“魏武王.石牌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武王曹操,大七曹操高陵岀土刻铭4魏武王墓即文献中记载的高陵第一,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 60米,砖券慕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图八慰项石枕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称; 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 “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第二,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 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第三,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鲁 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据《三国志•魏 书•武帝纪》等文献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 五年(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 柩运回邺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 祠西原上”调查资料显示,当吋的西门 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1公里处,地属 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这屎大墓就在西门豹 祠以西1998年,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后赵 建武十一年(3彳5年)人仆卿驸马都尉鲁潜 慕志,也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位置 就在这里。
第四,文献还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 葬,他临终前留下《遗令》:“殓以时服”、 “无藏金玉珍宝”,也在这座慕葬中得到 了印证墓葬虽规模不小,但慕内装饰简睢, 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 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川”之器,看似 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 佩戴Z物图■*—)第五,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 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证明墓主就是魏 武王曹操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土”,死后谥号 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 皇帝”,史称“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 刻铭称“魏武土”,正是曹操下葬时的谓图九石枕铭文图十一 出土玉珞及装饰品图十曹操高陵出土画像石第六,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 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 合,应为曹操遗骨综上所述,专家们认定 这座东汉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三、发现意义曹操高陵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首先,这一重大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 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谥号、他所倡导的 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靠的信史千 百年來,这些问题扑朔迷离,异说种种,迷 雾重重,并山此产生了刈曹操的许多怀疑 和曲解曹操高陵的确认,扫去阴霾,解决 了诸多历史悬案。
其次,曹操高陵的发现, 让我们新获许多历史信息,必将为曹操及 汉魏历史的研究开启新的篇章再次,发掘 成果为汉魏考古树立了准确的年代标尺, 和关领域的研究必将获得新的突破最后,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其墓葬及有关遗存的保护展示, 必将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曹操高陵的发掘,尚有许多工作仍在 进行,如陵园建筑、墓地布局的调杳等同 时,保护展示规划也已开始着手进行第二章曹操高陵的考古释疑古代慕葬的考古研究,首先要解决墓 葬吋代与等级(或规格)问题,如果考古 发现资料具备,还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墓葬的 墓主对新的考古资料认识要从已知作为出 发点探讨耒知,其中比研究是考古学研究 的重要方法Z—安阳西高穴大墓rti南北排列的两座墓 组成,一号墓居北,二号墓位南汉代大 型墓葬排列规律,一般是南北排列的二墓, 南墓为主墓;东西排列的二墓,西墓为主 墓西高穴大墓为南北排列的两座墓,其中 南部的二号慕应为主墓再从已经考古发掘 获得的资料來看,西髙穴大墓中的一、二 号墓规模,后者大于前者据此,又可进 一步判定西高穴大墓的二号墓应为主墓二 号慕为“甲”字形慕,山一条斜坡墓道和 前室、后室及4个侧室构成,属于斜坡墓 道的双室砖室墓。
斜坡墓道长39. 5米、宽 9.8米,墓道最深处距地表15米,墓道 两壁各有7个台阶,由上向下,逐级内收 墓室慕坊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 5米,东 西长22米墓门宽1.95米,高3. 02米, 墓门为石门,其外有3层封门砖,墓门顶 部砖券墓室有前室与后室,二室平血均 近方形,边长约3. 8氷,四角攒尖顶前 室与后室南北两侧各设置一个侧室,侧室 平而均为长方形后室西部与其南、北侧室 各有一葬具遗迹或遗存慕室石板铺地,石 板一般长95厘米、宽90厘米4个侧室均 置石门,发现多件残存石门石块该墓曾 遭到严重破坏与多次盗掘,但是仍然发现 了一批亜要文物,如陶鼎、罐、壶、盘、 盆、耳杯、灶、仓、陶俑等陶明器,刻有 画像的残石块,石璧与石圭,东汉五侏钱, 铁甲、铁剑、铁做、弩机构件等兵器,盖 弓帽、伞帽、铜铃等车马器,铜带钩、铁 镜、帐钩、石枕、陶砚等用具,59件刻铭 石牌和3个个体的人头骨等过去已经考古发现的东汉晚期至魏晋 时期的高等级墓葬有多座,如河北定左北 陵头东汉中山国中山穆王刘畅夫妇合葬墓、 徐州土山东汉晚期某代彭城王或王后慕、山 东济宁普育小学的任城土刘廊或刘佗之妻 墓葬、曹魏都城洛阳曹休墓和三国时代偃师 杏园的“约当曹魏前期” M36及约在西晋 中晚期的M34、249年的安徽马鞍山朱然慕及 其家族墓(270年的朱绩墓)、马鞍山宋 山东吴景帝孙休墓葬、南京上坊孙吴墓等, 通过上述墓葬与西高穴二号墓对比研究,它 们的墓葬形制、规格相近。
不少方面,E 高穴二号墓的规制似乎更大一些,如西高 穴二号墓的墓道宽度近10米、墓室地而铺 置的石板边长1米左右、墓室内高达6 XZ 上等根据西高穴二号墓墓葬形制、规格与 出土的陶壶、陶盘、陶罐、陶灶、陶仓、画 像石、五铢钱、石圭、石璧等遗物来看,西 高穴二号慕时代应为东汉晚期,慕葬规格 应为东汉晚期的“王陵”级墓葬通过对西高穴二号墓发现的刻铭石牌 文字内容和字体时代、西高穴二号慕出土男 性人头骨与文献记载的曹操去壯年龄、西门 豹祠遗址和邺城遗址与西高穴二号墓相对 分布位置、出土 “鲁潜墓志”与西高穴二 号墓地望关系、西高穴二号墓的地势和“不 封不树”现象与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代 帝王陵墓与都城位置关系等方而综合研究, 笔者认为西高穴二号墓墓主人就是死于东 汉晩期的魏王曹操,西高穴二号墓就是曹 操“高陵”一、关于“七十二疑冢”的“释疑”曹操高陵考占发掘Z后,有些人提出, 曹操有“七十二疑冢”,为什么就把西高 穴二号墓确认为曹操高陵?其实“七十二 疑冢”是宋代以厉编造的传说,真实的历 史上不存在“七十二疑冢”疑冢”之说, 历史文献较早的见于唐代张理、张務之墓设 置疑冢北宋土安石的《将次相州》诗中有“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邱”。
这里的“八九邱”是否为“七十二疑冢”还 说不清斃南宋文人范成大《揽辔录》记载:“入曹操讲武城,周遭十数里,城外有操 疑冢七十二,散在数里间南宋刘辰翁 《金缕曲•贺新郎》:“寂寞西陵歌乂舞, 疑冢嵯峨新土此后,元明清吋代关于 曹操“七十二疑冢”传说越来越多、越来 越离奇,有的说“七十二疑冢”中的曹操 墓被发掘了,(王士祯《居易录》卷29)有 的说曹操墓在漳河河底《坚瓠续集•漳 河•曹操慕》、《聊斋志异•曹操冢》)20 世纪80-90年代,考古工作者已经将地方 志书认定的“七十二疑冢”究明,它们属 于南北朝时代的东魏、北齐墓葬至于说曹 操慕葬于漳河河底的说法,更是经晚近《聊 斋志异》等记述流传下來的演绎关丁•曹操高陵的位置,在魏晋南北朝 时代是清楚的,《三国;忐•武帝纪》记载 曹操于“西门豹祠两原上为寿陵”三国时 代,曹操高陵地而Z上还有陵园及祭祀、 拜谒活动的建筑,《三国志・魏书•于禁 传》中就记载了于禁“谒高陵”的事情 至于十六国时代的鲁潜墓志记述其墓葬方 位,述是以魏武帝高陵为处标点唐太宗 征高丽,路经邺城,亲祭过曹操高陵,并 作《魏太祖祭文》至北宋初年,曹操高 陵还是明确的,宋太祖乾徳四年(966年) 曾在其诏书中说“魏武帝葬高陵,在邺县 西”。
并要求设置“守冢户”王明清《挥 塵录》)可见曹操墓“七十二疑冢”之说 是北宋以后的事情了二、关于“石牌”造假说的“释疑”曹操高陵认定与石牌关系密切,其中的刻 铭“魏武王常所用搭虎大戟”、“魏武王常 所用挤虎大刀”、“魏武王常所用挤虎短矛” 石牌备受关注有人认为,刻铭“魏武王 常所用扌各虎大刀”右牌是从盜墓分子那里 缴获的,因而其作为“文物”的真实性令 人质疑,不排除石牌造假可能n前我们 考古发掘的不同时代古代墓葬数以数十万 计,其中古今被盗的墓葬为数众多,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