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年级差异对自我接纳状况影响的研究与分析教育论文.doc
2页高校学生年级差异对自我接纳状况影响的研究与分析_教育论文 自我接纳(self-acceptance)是由美国心理学家Gordon Willard Allport提出的它是指个体接受和爱护自身及自身具有的特点,对自己的一切,包括身体、能力、品德、名誉等各方面,都能确认其正面的价值,接受自己的现实其中正确地自我接纳是建立在对自己的了解之上的,只有真正了解自我,才能使人拥有自信和自尊而如果无法正确了解自身,那么就会使人处于骄傲自大或者自卑失落的心理状态中不能准确如实地自我接纳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一、研究结果 1.研究对象和工具被试选自河北某高校的学生,共265人,大一至大四年级的人数分别为67人,77人,70人,51人自我接纳问卷(SAQ)由国内学者丛中、高文凤编制该量表有自我评价(SE)和自我接纳(SA)两个因子,共16个条目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347和0.9124,重测信度为0.7653 2.不同年级对该高校学生自我接纳的影响(见表1) 表1.该高校学生不同年级自我接纳得分单元方差分析(M±SD)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二、讨论 (一)大三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最低 1.对于未来的迷茫经历过大一的懵懂,大二的浮躁,大三的学生开始正视自己毕业以后的发展问题但是由于学校的每一年的工作重心问题,并没有关注大三学生的心理变化,学校每一年工作的重点往往是新生的适应教育工作,以及毕业生的毕业就业问题,这就使得大三学生心理疑惑却难以得到来自学校和教师的更多关注 2.人际关系的转化学生在校两年学习和生活之后,到了大三,学生的交际和人际关系会有一定的变化,学生会因为一些相同的志向和爱好而结成一些圈子和团体,例如考研一族,留学一族、求职一族等有句话说的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跨专业的,有高低年级的,有校外朋友,还有社会上认识的不同类型的人群由于很多交际圈在大三的时候开始重组,有的人觉得自己到了大三不仅交际圈变小了,甚至变得孤独了尤其大三时还对自己的前途有着种种迷惑,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被迷茫困扰和寂寞折磨 (二)大四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最高 1.学业上的收获,专业知识的学习,相关书籍的阅览,拓展了自己的知识层面参加相关的资格考试,取得了的相应领域的资格认证,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2.兴趣和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活动来充实提高自己。
经过各种活动的锻炼,大四的学生在各种适合自己的平台上尽情展现自我,做到全方位的发展 3.人际收获,大学同学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一起学习、娱乐,互帮互助,和睦相处集体生活使学生们懂得了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 4.心智成熟经历了大学四年,懂得要尊重他人,更学会了尊重自己比如自己要更加坚强和独立;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负责;遇到事情要冷静地思考,不要急躁;不轻易地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等等 四、指导和建议 1.拓展交际范围,积攒生活经验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只有具有开放性的心态,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拓宽自己的交际范围,接触一些不同的人和事,要在其中汲取新的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能力一个人接触面越广,生活经验越丰富,就越能在最大限度上获得新的经历、新的人生态度、新的转变 2. 正视自己的过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有不足,面对挫折表现出消极反应也都是正常的这其实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去应对挑战和挫折要接纳自己的一切,这并不意味着就此满足,而是指一个人只有在接纳自我的前提下,才能客观、冷静、全面地分析自己对于自己无法改变的(比如出身、容貌等),应鼓起勇气坦然接受;对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的,则应该毫不迟疑地改正。
只有在诚实、平和的心态下,人们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重新出发,谋求发展 3.树立切实可行的理想 理想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奋斗的动力和目标但是理想要建立在一种切实可行、符合自身能力和发展的实际情况上如果理想过低,那就无法发挥我们自身的潜能,无法激发我们的斗志相反若是理想过高,则会因为无法实现而产生失败和自卑,从而影响到一个人的自我接纳 4.勤奋地学习和努力地工作是获得成就感的有效途径 当一个人勇于面对现实的问题,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一切障碍,而取得最后的成功,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自信心也就会随之产生,从而更易于接纳自己 5. 接纳自己的同时积极接纳他人 个人和社会要想进入良性循环,就需要与他人合作,仅仅对自己的接纳是不够的,还需要做到积极地接纳他人其实,真正接纳自己的人也会接纳别人,而无法接纳他人的人也不能接纳自己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学会真诚地接纳自己,就会很自然地去接纳别人 6. 做最好的自己 每个人生来就拥有很多只属于自己的财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不必以某方面高于别人为傲,或低于别人为耻,而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各种潜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追求自身的丰富与充实。
一个人若把赢得他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他的一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已经失去了自我,那么就更不可能去发掘自己心灵深处的潜能,进而实现自我的价值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与特质,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词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丛中、高文凤,《自我接纳问卷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