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报告—鹅大肠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doc
5页见习报告一鹅大肠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一、 病例2012年3月17日,泰州姜堰送来三只35日龄的鹅就诊,饲养1400只,死亡100 只病史:10天时注射鹅副粘苗;病程10天,已使用氟苯尼考临床检查:肝周炎,气囊炎,心包炎(浆膜炎)脾肿大,肝肿大,肠道有较多出 血斑二、 诊断大肠杆菌感染三、 背景资料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条件性传染病该病因鹅的品种、年 龄、抵抗力以及大肠杆菌的致病力、感染途径的不同,可以发生许多不同的症状 和病理变化包括大肠杆菌性败血症、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卵 黄囊炎等,最常见的是急性败血症和卵黄性腹膜炎本病常在产蛋鹅中流行,一 般是产蛋初期零星发生,产蛋高峰期发病最多,非产蛋期间不易感,一旦发病, 常造成鹅的成批死亡该病发病范围广,死亡率较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禽大肠杆菌病类型越来越多,呼吸道是木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此病的水 平传播和垂直传播途径及诱发因素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集约化养殖场,暴发的 机会不断增加禽大肠杆菌病引起的死亡增加、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下降和胴体 加工过程废弃升高,以及大量的药物、疫苗和人工费等的支出造成损失很大四、 发病原因1. 大肠杆菌药药物的不正确使用养殖户往往把使用鹅大肠杆菌抗生素当作控制鹅大肠杆菌病的主要手段,但 大肠杆菌药药敏试验普及率低,用大肠杆菌药盲FI性大,且在实际生产中有时选 择大肠杆菌药不合理,随意加大剂量长时间使用,投药途径不当、不注意交替使 用大肠杆菌药,造成鹅大肠杆菌耐药严重,导致大肠杆菌药药效下降甚至无效, 药物控制难度增大。
另外大肠杆菌药物的滥用造成机体内微牛物菌群的失调,也 是鹅大肠杆菌病常见的诱发因素之一2 •鹅大肠杆菌病的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鹅大肠杆菌引起的败血症、腹膜炎涉及的母鹅 卵巢及输卵管的感染,从而引起卵内污染,传给下一代雏鹅;另种是种蛋本来 不带菌,但蛋壳表面污染有大肠杆菌的粪便,在种蛋保存期或孵化期侵入蛋内部, 也可引起死胎、爆蛋或出壳后成为感染雏鹅,这种情况下如果孵化和岀雏过程消 毒不严造成感染会更严重3. 各种病毒病容易继发感染鹅大肠杆菌病继发感染主要是由禽流感病毒的感染造成其中一些高致病力的毒株,因可 引起死亡,往往容易确诊,但那些非高致病力的毒株,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和分辨 正是这些目前仍广泛存在于家禽环境中的非高致病力毒株,往往会破坏呼吸道和 消化道的黏膜屏障系统的完整性,致使被感染禽不同程度地出现免疫抑制等,从 而为鹅大肠杆菌的入侵打开了门户4. 饲养管理差,环境污染严重鹅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恶劣的外界环境条件和各种应激因素都能 促进鹅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流行气候突变、寒冷、闷热、通风换气不良、氨味 过浓等应激因素,使鹅群抗病力减弱,各种病原微生物乘机侵入,引起机体发病。
卫牛条件差,粪便、污水、病死鹅等不能及时处理,从而造成了鹅场环境污染严 重,细菌、病毒大量存在对消毒工作不重视或不严格,密度过大,潮湿的环境 又为鹅大肠杆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的滋生创造了条件5. 其他原因引起的鹅大肠杆菌病饲料营养缺乏(维生素A、B、E等含量不足)、饲料霉变等,导致鹅抵抗 力下降,对鹅大肠杆菌易感性增加,引起鹅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五、实验室诊断1. 取送检鹅的肝组织无菌接种于LB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上,倒置放于37°C 恒温箱中培养24h,观察结果:LB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良 好,粉红色菌落2. 分离病料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杆菌3. 细菌生化试验结果:项目结果项目结果葡萄月东水MR+葡萄豚水VP—葡萄糖酸盐—山梨醇㊉棉子糖㊉半固体琼脂—尿素—葡萄糖㊉蛋白陈水+枸椽酸盐—硫化氢—赖氨酸+木糖㊉鸟氨酸脱竣酶+侧金盏花醇氨基酸对照注「+”表示阳性,“一”表示阴性㊉”表示产酸产气4 .细菌药皱实验结果:抗生素名称分离株抑 菌圈人小抗生素名称分离株抑 菌圈大小抗生素名称分离株抑 菌圈大小卡那霉素18复方新诺明8痢特灵19蔡呢酸8多粘霉素B17庆大霉素20氟哌酸8链霉素8罗美沙星8氯霉素9菌必治16美洛西林17左氟沙星18丁胺卡那霉 索20四环素8六、治疗最佳的治疗药物就是对应不同的鹅舍挑选其敏感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根据诊 断结果,建议用庆大霉素肌肉注射:每只每次5000-100001U\kg, 一 Fl 1次,连 用3天;用丁胺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4〜7.5mg肌肉注射;由药敏试验可知本菌 对痢特灵敏感,但痢特灵于2002年6月5 □已被中国农业部列为禁用兽药, 严禁在任何食品动物中应用,故不可用此药治疗吋还应对症治疗,补充维 牛素和调节电解质平衡等育雏期间或发病时,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有利于控 制本病的暴发七、预防1消毒方法对发病鹅舍专人饲养,加强消•毒,彻底清除舍内的垫草、粪便和垃圾,舍内 用0.3%过氧乙酸和0.5%百毒杀交换使用,每天一次,连用7天,以后每隔两天 消毒一次即可鹅用过的饲槽、饮水器和一切用具用2%的烧碱溶液彻底刷洗, 再用清水冲洗,而后在太阳光下曝晒1〜2h再使用2.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减少应激对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保持饲料、饮水清洁,改善饲养环境,及吋清除粪便等垃圾,使舍内的空气流通,进行换气,降低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 度同时降低饲养密度,降低空气湿度,避免骤冷骤热,以减少各种有害因素 对患鹅进行隔离治疗,淘汰病死鹅且进行无害化处理3免疫接种接种大肠杆菌菌苗是作为今后控制大肠杆菌病及其并发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但因每个鹅场大肠杆菌菌株有所差界,为了确保菌苗的预防效果,可采用本场典 型发病鹅分离出的菌株制苗。
种鹅免疫后,雏鹅可获得被动免疫,菌苗需注2 次,第1次在第90〜105日龄,第2次在120〜125日龄,以后每隔6个月进行 一次加强免疫,体重在3Kg以下皮下注射0.5ml, 3Kg以上皮下注射lml,要注 意菌苗中每毫升的含菌量,每个型不低于40亿个另外油佐剂灭活苗也可用于 雏鹅免疫4控制其它疾病在基层服务中发现,很多疾病导致大肠杆菌病的继发或混合感染对于其他 疾病,目前都有较好的疫苗或药物进行预防因此制定本场的防疫程序并认真实 施,尽可能防止其它疾病的发牛,这样也就间接的起到预防和减少了大肠杆菌病 的发生八、注意事项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疾病,其病原抗原 性复杂,血清型多样,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多变,且多与病毒性疾病和其他细菌 性疾病并发感染,给养禽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由于该病在一些鹅场中严重发生, 兽医临床上抗菌药物被大量地应用,导致大肠杆菌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耐药谱不 断扩大,形成恶性循环;同时也加剧了抗菌药物在畜禽体内的残留,给养禽业的 持续发展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在防治本病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选择高度敏感的药物,最好的方法是 对对应的养禽场做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克服盲目用药I⑼;无条件进行药 敏试验的鹅场,应选用平时一般不常用的药物或新药,同时还应避免选择一些单 一的原粉,而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复合药物进行治疗,可收到满意效果;要有足够 的用药剂量和疗程,根据药物的用法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但药量也不可过大, 以防发生中毒。
总Z,鹅大肠杆菌病防治应根据其流行特征,一方面要选用特效 药物,另一方面要注意原发病或混合感染的防治九、参考文献刘桂荣,侯文红.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状况与防治.家禽科学[J].2007.06:29.[2]陆承平编.兽医微生物学[M].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01-102.⑶白文彬,于康震编•动物传染病诊断学[M]冲国农业出版社,2002(09):326.|4]葛兆宏编•动物传染痢M]冲国农业出版社,2006(01):41-47.⑸李清艳编•动物传染病学[M]冲国农业科学科技出版社,2008(02):72-74.⑹ 王红宁编.禽呼吸系统疾病[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0):153-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