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doc
3页沁园中学三案设计 年级 : 八 学科: 生物 课题: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型:新授 备课时间:3.5 主备人:周永丽 审核人:李兴芳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敢于发言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训练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画青蛙的活动,训练学生的画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 2.通过短时间内画青蛙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流程导航台知识链接自主探究环节1、青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雌雄蛙都能鸣叫吗?雌雄蛙抱对有什么意义?2、根据第二节所讲内容,分析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以及受精的方式3、阅读P14内容,弄清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初步感知教材内容,并勾画要点,指明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两栖动物的概念及例子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强调必须用概念去描述两栖动物合作交流环节1、雌雄蛙的抱对现象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小组讨论,解决疑难合作交流,达成共识抱对现象:使精子和卵细胞同时排出身体,更好地完成受精过程生殖:有性生殖发育:变态发育受精:体外受精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展示点拨环节青蛙的发育过程根据变态发育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青蛙的一生经历的时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巩固达标环节1.春末夏初,池塘里常听见青蛙的鸣叫声,这是:A.雌蛙在求偶,召唤雄蛙; B.雄蛙在求偶,召唤雌蛙;C.蝌蚪正在变成成蛙; D.雌蛙在产卵 2.青蛙能在陆地生活的原因是:A.有鳃,能用鳃呼吸; B.能同时用鳃和皮肤呼吸;C.有肺,能用肺呼吸; D.能用皮肤呼吸 3.青蛙能生活在陆地上,有时必须跳入水中,原因是:A.喜欢在水中游泳; B.保护皮肤,不被阳光晒坏;C.在水中繁殖后代; D.必须在水中呼吸。
4.青蛙的发育过程是: A.受精卵→蝌蚪→有四肢的蝌蚪→有尾的蝌蚪→幼蛙→成蛙; B.受精卵→蝌蚪→有后肢的蝌蚪→有前肢的蝌蚪→幼蛙→成蛙; C.受精卵→蝌蚪→有前肢的蝌蚪→有后肢的蝌蚪→幼蛙→成蛙; D.受精卵→有四肢的蝌蚪→有尾的蝌蚪→幼蛙→成蛙 5.下列动物中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A.娃娃鱼;B.乌龟;C.蟾蜍; D.蝾螈 围绕问题先自己做,疑问小组内交流解决6.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A.幼体植食性,成体肉食性; B.幼体和成体都是营水陆两栖生活的; C.幼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青蛙的受精作用是在体外进行的雌蛙将卵细胞排到水中,雄蛙排出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 (2)两栖动物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 ) (3)蝌蚪是以植食性为主的动物,青蛙、蟾蜍主要以昆虫或其他小动物为食 ) (4)两栖动物的卵没有外壳,如果水中含有有毒的化学物质,将会导致卵细胞死亡或幼体畸变。
) (5)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小、种类少的重要原因是两栖动物只能生活在气候温暖的地区 )教学反思:采用多媒体图片,让学生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通过这样的教学给学生创造出欢快的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让学生参与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从而使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