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锅炉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
12页茂名石油化工公司I 录1、 编制依据 .............................................22、 工程概况 .............................................23、 施工特点 .............................................34、 施工准备 .............................................35、 混凝土浇筑 ...........................................46、 混凝土的抹面 .........................................47、 混凝土养护 ...........................................58、 混凝土测温 ...........................................59、 混凝土模板安装和拆除 .................................610、 施工中注意事项 .......................................611、 其他质量保护措施 .....................................712、 安全措施 .............................................71、 编制依据2、 根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图纸会审记录、变更记录和现行的电力施工规范(1) GB 175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2) GB 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3) GB 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4) GB 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 GB 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6)(7)(8)GB 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J 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9)( 10)JGJ 1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11) JGJ 53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12)( 13)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63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14) JGJ 107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2、工程概况: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热电厂扩建工程,位于福建混凝漳州古雷港口经济区;锅炉基础为桩基承台和筏板基础,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由业主指定的混凝土搅拌站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
3、施工特点:混凝土施工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混凝土高度 2.5m, C35砼约 2400m2, 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混凝土的截面尺寸较大,在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水化过程中温度增高, 使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内外温差产生的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应力,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在混凝土施工中必须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主要是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控制内外温差,减小混 凝土内外由于温度差而产生的温度应力4、施工准备:4.1 钢筋通过隐蔽验收,符合设计要求,螺栓及螺栓支架预埋件位置准确、标高正确,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要求4.2 测量准备:根据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提供的坐标及高层控制点, 用全站仪对锅炉基础进行定位测量放线,在砼垫层上把轴线、承台、筏板及短柱的位置标注清楚;用水准仪把标高控制点标 注在短柱插筋上4.3 机械(机具)准备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两台泵车, 4 台插入式混凝土振动棒施工前先将机械设备调试完毕辅助机具: 2m刮杠、木抹子、尺子、灰桶、线绳、铁锨、铁耙、马凳等4.4 劳动力准备:操作人员实行昼夜连续作业,两班人员轮换施工,每班 6 小时施工人员不少于 24 人,其中振动棒操作手每班不少于 3 人,混凝土抹面人员不少于 4 人。
4.5 技术准备:认真熟悉图纸,做到施工中重点突出,心中有数认真做好施工方案的三级技术交底工作, 并使技术交底落到实处 尤其是施工班组长向操作工 人交底,须认真彻底,避免流于形式5、混凝土浇筑5.1 混凝土浇筑顺序:两台泵车分别安放在东西两端,由东西两端向中间分层浇筑,每层浇筑 不超过500mm;在已浇筑的下层混凝土尚未初凝前,开始浇上一层,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 为了不使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冷缝,初凝时间不小于 8h 5.2 振动棒操作人员应安排有操作经验的人员担任,熟练振动棒的操作方法作到“快插慢拔” 每个插入点的振捣时间应由现场确定(表面出现少量砂浆,无气泡逸出为止) ,一般 10 秒左右,插入点之间距离控制在 500mm左右,不得漏振,振捣时不得用振动棒赶浆,不得振动钢筋和模板5.3 振动棒的插入深度应至少插入下层混凝土 50m m, 消除上下层混凝土之间的缝隙混凝土的抹面:6.1 浇注完成设计标高后的混凝土,应由专门的抹面人员收面找平根据柱筋上的标高控制点,拉线控制混凝土上表面的标高,用 2m 刮杠找平,并用木抹子收平混凝土面6.2 浇筑后的混凝土初凝开始至终凝前, 对找平收面的混凝土再次收面抹压, 消除由于混凝土干 缩造成的细微裂缝,并把面层收成毛光。
该工序在必要时应多次进行,保证表面无裂缝出现7、混凝土养护:7.1 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浇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浇筑完找平后,混凝土表面及时铺一层 塑料薄膜,降低水化热的释放速度7.2 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水泥凝结过程中产生大量水化热, 因而易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当温差大于 25C时混凝土易产生温度裂缝,为防止混凝土产生危害裂缝,采用如下措施:a. 选用水化热较低水泥,掺加缓凝型减水剂,控制水泥用量,以减少水化热b. 采用合理的养护和表面温度控制方法,减小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c. 在 1-2.5 轴和 3.5-5 轴各安放两条通长 110mmPVC管,管道标高分别为 -3.00m 和-2.5m 每条管道 每隔 6m,离筏板边 3m,向上接 75mmPVC管,管高至 -1.3m 见(附图 1), 以便混凝土散热附图 18、 混凝土测温8.1 根据在混凝土施工中的实践经验及有关资料, 混凝土浇筑后内外温差厶 t<25 C , 混凝土的裂缝 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一段时间内对混凝土内外进行测温, 温差较大时, 在混凝土表面增加保温覆盖,降低温差8.2 测孔布置:测温孔采用巾 20 的薄壁钢管制作,管长 0.6m, 管下端用镀锌铁皮焊死,预埋入 混凝土内,管口高出混凝土面 50mm。
本工程筏板基础比较规则,因此布置三个测温孔(个 /300m2)8.3 测温方法:将温度计伸入管内中下部位置,管口用软橡皮塞堵严,以保证内部测温准确,三 分钟后迅速提出温度计读取温度读数,并按测温孔平面布置图的编号依次测量并记录数据8.4 混凝土初凝后,开始测温,第一至七天每四小时测温一次,第七至十四天每八小时测温一次 值班人员分三班测温,对每一孔进行编号,做好测温记录,根据测温结果绘制温差变化曲线,混 凝土内温度连续 24 小时呈下降趋势且平稳时,可停止测温9、 混凝土模板安装和拆模9.1 模板安装用丝杆加固,丝杆的间距上下、左右不大于 500mm以保证混凝土的外观尺寸,避免涨模9.2 墙体混凝土拆模时间不易过早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 拆模也不易过迟,否则因养护推迟,易造成水化受阻墙体混凝土应根据现场观察,当混凝土表面、棱角有一定强度不易被破坏时即可 拆模9.3 平面结构混凝土在终凝后应立即进行浇水养护,墙体混凝土在拆模后要立即进行浇水养护, 将表面浇湿后,用塑料薄膜或麻袋覆盖在表面,并时刻保证薄膜内有凝结水或麻袋湿润10、 施工中注意事项:10.1 避免施工缝的方法:在人员组织和材料准备上,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浇筑时在下层混凝土开始初凝前,及时 覆盖上层混凝土,避免施工缝的产生间隔时间应由现场确定,约 1-2 小时10.2 浇筑混凝土时,要保证在浇筑时不能摇动钢筋,避免钢筋发生移位钢筋工应派专人负责 看守配合,及时恢复移位的钢筋11、 其它质量保证措施11.1 对到场不合格的混凝土由现场调度退回搅拌站,并记好车型、车号11.2 质量检查人员检查施工, 严格按顺序振捣; 接班振捣人员提前半小时到岗与上班振捣人员 共同操作,交班人员推迟交班半小时撤岗(有一小时共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