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国家石油美元投资模式.docx
16页海湾国家石油美元投资模式 姜英梅摘要:本文阐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和21世纪初的石油美元回流和投资机制及途径,认为第一次石油美元回流促进了国际资本大流动和国际债务激增;21世纪新石油美元回流与第一次石油美元回流不同,有助于全球金融体系稳定,但也可能助长资产泡沫目前,海湾国家石油美元出现“向东看”趋势,但中国吸引海湾石油美元仍存在许多问题关键词:石油美元;石油美元回流;投资模式:1673—5161(2013)01-0010-13 F830.59 文献标码:A石油美元是一种流动性的资金,其投资模式即石油美元回流途径石油美元回流,指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收入重新流回石油进口国的现象石油美元的巨额增加始于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石油美元回流,主要是流向国际收支赤字国家:一是通过投资或贷款实现石油美元从石油出口国向石油消费国的资金回流;二是通过金融市场(如欧洲货币市场)或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各个逆差国家之间进行适当的再分配,使逆差国所获得的贷款与它们的国际收支赤字大体相等,也就是按各国的需要回流石油美元大量投放在欧洲货币市场,成为欧洲美元的组成部分,在美国纽约市场上也十分活跃。
经过20世纪九十年代的油价低迷,1999年油价开始反弹,并随着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和石油需求大幅上升,石油美元迅速增加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除投向美国和欧洲的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外,石油美元还流入东京市场和新加坡亚洲美元市场进行各种存放和投资目前石油美元是国际金融市场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对当前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率和对资产的可控性,决定了石油美元的投资模式一、20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的石油美元回流20世纪七十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使石油价格翻了10多倍据统计,欧佩克国家(OPEC)1973~1981年的石油收入总额为12748.2亿美元,其中石油美元占36.76%,为4686.4亿美元,主要集中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和阿联酋等少数海湾产油国到1980年底,上述四国拥有OPEC石油美元总额的80%,其中沙特占38.6%(1406.9亿美元)、科威特占18.9%(690亿美元)、伊拉克占11.3%(412.5亿美元),阿联酋占10.7%(391.5亿美元)20世纪七八十年代,OPEC国家积累了巨额石油美元,尽管石油输出国实施了规模庞大的经济发展计划,大幅提高商品和劳务进口,但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吸收资金有限,一些主要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石油出口收入的增加与国内资金吸收能力之间的矛盾开始出现,表现为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盈余快速增长。
这些石油美元在石油输出国内无法发挥效益,只能通过国际金融市场渠道寻找出路,生息获利,即回流到那些资金吸收能力较强、投资效益较高的市场上去与此同时,由于进口石油支出大幅增加,石油进口国出现了巨额国际收支逆差,其中发展中国家需要借入大量资金以弥补逆差,发展经济;西方发达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危机,同样渴求石油输出国的石油美元能够回流到当地货币市场这种张力和引力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石油美元回流机制,这段时期也是石油美元回流的高峰期,并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渠道展开:1.通过进口商品和劳务,回到石油消费国(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1982年OPEC进口支出达到顶峰,为1624.57亿美元,是1973年的8倍,而石油出口收入同比增长仅为5.56倍1973~1987年OPEC进口支出占石油出口收入的比例为68%,1986年和1987年进口支出一度超过石油出口收入2.对非洲和亚洲发展中友好国家的援助伴随石油收入滚滚而来,阿拉伯国家(主要是海合会国家)对外援助也日益增多,并随着油价的波动而起伏就援助方式来看,分为赠与和贷款两种方式,1970~1990年以赠与为主,占对外援助的67%;2000~2008年正好相反,贷款占对外援助的64%。
3.通过欧洲货币市场和美国货币市场在发达国家进行投资1973~1987年,OPEC对外投资总额为4732亿美元,主要流入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达3601亿美元,其中投入美国、英国的石油美元约为651亿美元和677亿美元,投入其他发达国家约为1804亿美元这一时期,银行存款占OPEC对外投资的比重逐年下降,与此同时,OPEC对英美两国的投资比例逐年下降,而对其他发达国家的投资则上升较快这一方面反映了新兴发达国家对资金的强劲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OPEC国家尤其是阿拉伯国家银行迅速发展,已有能力绕开欧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对其他国家进行直接贷款4.在国际货币和金融中心的存款,以规避汇率变动和通货膨胀损失OPEC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存款(包括IBRD债券)从1973年的22亿美元,逐年上升到1987年的409亿美元,占OPEC对外投资比例的8.8%从全球视野来看,20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出现“滞涨,,局面,以凯恩斯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干预政策失灵,新保守主义取而代之,并在经济上倡导新自由主义,主张资本国际化,并将其作为复苏经济的重要战略因此,七十至八十年代初的石油美元回流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现象,而是与当时西方发达国家新自由主义的国际战略相吻合。
石油资金的绝大部分都通过各种渠道用于国外投资和贷款,这不仅使石油输出国避免大量积压外汇资金,为本国带来利息和利润收入,而且对于稳定国际经济联系和国际金融秩序起着重要作用:国际金融市场可贷资金增加,国际资本流动也随之兴旺可以说,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发展中国家就始于20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之后,客观上解决了借款国的进口和偿债需求,并因此降低了石油价格上涨造成的全球紧缩性影响然而,新自由主义资本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全球债务的增加和借款国债务风险的增加由于西方国家货币市场和金融中心的石油美元主要是银行存款和政府债券短期资金的形式,金融资产多而生产资本少,在性质上大多是国际短期资金,借贷期限短而流动性大这在一方面导致了银团贷款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在浮动汇率的条件下,石油美元在国际间的大量流动,又使外汇市场、信贷市场和黄金市场剧烈波动,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1986年爆发第三次石油危机,油价暴跌到每桶10美元以下,此后油价一直徘徊在每桶十几美元的低水平,直到1999年油价再度上扬随着石油产量和价格下跌,1982年后,OPEC成员国开始出现经常项目逆差,1986年的第三次石油危机(反向石油危机)进一步恶化了国际收支状况。
由于之前的进口支出和经济开发计划耗资庞大,加上两伊战争的影响,中东石油出口国积累了大量赤字,海湾国家变成资本净进口国,大部分的资本来自外国银行贷款和借债,由于债券市场不发达,尚没有发行国际债券因此,石油出口国的石油美元累积过程被迫中断,石油美元回流的规模和速度也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国际石油市场形成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石油输出国之间为获取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竞争OPEC国家在1982年也出现了经常项目逆差,并在第三次石油危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和拉美国家一样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期二、新石油美元回流渠道及其投资结构从1999年起,OPEC国家的石油出口收入随着油价攀升再次呈现强劲的增势,2008年,OPEC国家的年石油收入高达1万亿美元,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油价下跌的影响,缩减到5753亿美元自2003年以来,拥有最大经常帐目盈余的国家,亚洲新兴国家(OPEC加上俄罗斯、挪威等其他非OPEC石油出口国),高企的油价让它们大发横财据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研究院2007年的报告,全球资本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直集中在发达经济体的金融权力正在分散,石油美元、亚洲中央银行、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发展迅速,成为新的世界金融权力经纪,石油美元位居榜首。
2010年海合会国家的海外资产约在2万亿~2.4万亿美元其中政府拥有的石油美元资产(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占65%,其余石油美元资产由政府投资公司、高资产净值的个人、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拥有2000年以来的高油价给石油输出国带来巨额石油收入,其中大部分又循环流入全球金融市场,使石油美元投资者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参与者然而,即使是IMF和国际清算银行(BIS)的专家也很难追踪中东资金的流向,因为大量盈余不是作为官方储备持有的,而是表现为政府的石油稳定与投资基金和国家石油公司的对外投资在油价达到顶峰的2008年,GCC官方储备增加了约92l亿美元,仅是其经常帐户盈余的35.8%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其无法掌握石油出口国自1999年以来积累起来的70%的石油美元的去向,而1978~1982年这一比例是51%那么这些“失踪”的石油美元躲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产油国本身不希望被统计机构跟踪调查,而且产油国国内管理石油美元的机构发展壮大,海合会国家发达的银行体系和主权财富基金已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规则,有能力直接参与石油美元投资,从而绕过欧洲和美国货币市场和国际金融机构这也说明银行存款在石油美元投资结构的比重逐步下降,更多地流向了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离岸金融机构,或被用于偿还债务,以及投资房地产和对外投资。
也有大量石油美元变成了海外私人资产,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国私人资本流出占GDP比例为20%,其中沙特私人资本流出占GDP比例高达36%,科威特为30%,卡塔尔为40%对于产油国来说,尽管美元持续贬值,美元资产仍是石油美元的最佳选择,不仅是其收入获利途径,更有利于其在政治上密切与美国的联系,为此中东各国均持有500亿~800亿美元规模不等的美国国债据国际金融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IIF)(目前唯一和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金融业协会,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2007年数据,2002~2006年GCC国家55%的资本流向美国,其次是欧洲海湾石油美元在美国多以证券和私人投资的形式,在欧洲则主要以股票和房地产形式投资值得注意的是,“9·11”事件是石油资本流向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后,中东投资者意识到需要将投资更加多元化石油美元有东移的趋势,投往亚洲、非洲的比例逐步上升(见表1)GCC与中东地区其他国家有着宗教、民族等千丝万缕的联系自2001年以来,GCC区域内投资迅速上升,累计达到41.8亿美元,主要投向黎巴嫩、埃及和突尼斯,并集中在服务业(66%)和工业(32%)。
沙特、阿联酋和科威特三国的投资占区域内投资总额的69%此外,亚洲经济增长迅速,地缘上与中东更为接近;新一代的基金经理对在新兴市场投资更有经验,他们善于在尚未充分发展的亚洲市场发现机会因此,亚洲逐渐成为中东投资的选择之一从地域来划分的话,海湾地区的公司及主权投资基金是中国股市中增长最快的一个投资者群体三、石油美元回流的实质如此多的石油收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贸易不平衡问题不能不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以美元为计价机制的石油美元加剧了全球经济失衡,而美元未来走势、流动性过剩下的投机资本盛行又给石油市场的未来增加了不确定性新石油美元出现之后,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确立了对世界石油产业的综合支配力,为产油国提供了丰富资金,改变了长期存在的单一经济结构,逐步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体系;第二,使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收支发生了新的不平衡,国际储备力量对比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如中东、俄罗斯由于油价上涨,赚到了更多的石油美元,中东欧、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的经常项目逆差进一步加大;第三,提高金融市场流动性,巨大的石油美元使利率保持低水平并支持了金融资产,新的流动性正在对资产价格产生通膨效应,助长泡沫的产生,如在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从而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第四,石油美元和其他三大金融权力经纪正重构全球资本市场格局,欧洲和美国以外的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决定着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