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文体翻译教程(英汉双向)第六章时政文体的翻译.ppt
54页第六章 时政文体的翻译,时政文本是书面语体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文体,它富有政治色彩,主要作用是用来阐述、说明、解释某种观点、理论、政策,达到政治宣传和传达思想的目的 时政文本具有明确的政治倾向,政策敏感度较高,非常注重用词的高度准确,特别是在意义上具有细微差别的词语在翻译实务中,时政文本翻译体裁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乎国家大政方针的政策文件,二是国家党政领导人的讲话及权威人士的政论性作品 翻译所涉及的内容,大多是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理论性、现实性和指导性,涉及国家大政方针和基本政策,涉及政治影响和国家形象,反映说话人的政治态度和语言风格时政文本的翻译失误不仅直接影响到读者对原文精神的正确理解,造成读者思想上的混乱,而且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有鉴于此,在翻译中应必须格外强调对原文的忠实第一节 时政文体的语言特点与翻译,一. 时政文体的语言特点 1. 时政文本词汇的特点 政论文本因其特有的严谨性,因此在选词上也非常正式但是由于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在正式的用词中叶也不乏许多习语,委婉语,带有中国特色的词语,以及中国政体机构名称的使用对于它们各自的特点及翻译方法,下面以具体中文时政文体为例讨论时政文体的词汇特点。
例:文明城市 Civilized city × Modern city of social development √ 例:安居工程 Peaceful living project × Housing project for low-income urban residents √ 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时政习语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密切相关,所以,作为译者,我们必须结合国情,认真推敲语境,正确理解其内涵再以如下句子中划线习语的翻译为例 例:必须始终不渝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We must unswervingly give equal importanc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one hand 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ulture and ideology on the other hand. 分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国内典型的时政习语,形象生动,内涵深刻但是直译的结果只会是词不达意,起不到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政策的目的在本语境下,这两个习语的实际意义是“不偏不倚地同样重视”,所以译文准确的表达了原意。
1.2委婉语和缩略语的使用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委婉语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反映出它所代表的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差异在政论文本中委婉语使用的频率非常高,不仅仅是出于礼貌,委婉语的使用是政治家们在外交中达到目的的很好的一种手段有些其使用是为了掩盖事实或者缓和社会矛盾例如 “poor nations”通常会被 “backward nations”代替;而“贫穷”则有更多的委婉语,如needy, underprivileged, the indigent等有许多political euphemism出现在战争的描述中不是出于“礼貌”(polite),而是为了“掩饰”(disguise) 例如: civilian casualties(平民伤亡)→ collateral damage(附带损失) air strike(空中打击)→ air option(制空选择) invasion(入侵)→ pre-emptive action(先发制人行动),在汉语政论文体中,缩略语也十分常见通常这些缩略语都与数字有关所以,我们在翻译时首先要理解所实际代表的内容,然后采用直译或直译加解释的方式翻译,以便外国人更好的理解。
在第一次使用时,可以用直译加解释的方法译出,再次使用时,只用缩略语即可 例:“三个代表”可译为:“three represents”,具体解释为 “Our Party must always represen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the orientation of China’s advanced culture and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例:“两个转变”:two transformations, 加释:Firs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system from the traditional planned economy to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seco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from an extensive one to an intensive one.,1.3. 中国特色词的使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鲜事物不断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也越来越多。
在政论文本的汉英翻译中,也会经常遇上富有中国特色的词语对于这类词语的翻译我们要采用不同的策略 例: 走资派 capitalist-roader 资本主义自由化 bourgeois liberalism 精神文明 cultural civilization 草根文化 grass-rooted culture 这一类的带有中国特色的时政词的翻译方法都是采用的直译法 中国特色词的翻译也有另外的处理方法 例: 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 arbitrary charges, fund-raising, quotas and fines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vide a primary productive force. 民工 migrant laborer 形象工程 project designed to build one’s image 商业炒作 commercial hype 这一类中国特色的时政新词的翻译方法主要采用了意译法例:要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 We should continue to make sure that leading cadres are clean, honest and self-disciplined, investigate and deal with major cases and rectify unsound practices in departments and trades. 例: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Promoting officials according to their ability, we should prevent malpractice in official promotions. 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We should promote progress in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rectify unhealthy tendencies in all professions.,1.4. 中国政府机构及组织名称 在政体文本中,中国政府机构及组织的出现频率极高,对于这一类词语,其翻译方法十分固定,我们要按其约定俗成的译名处理,不得自由发挥本节将列举在政体文体中高频出现的政府机构的翻译 中国共产党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中央委员会 Central Committee (C.C.)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C.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中央统战部 United Front Work Department of C.C. 国家经济委员会 the State Economic Commission 民政部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司法部 Ministry of Justice 监察部 Ministry of Supervision 水利电力部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审计署 Auditing Administration 国家统计局 State Statistical Bureau 信息产业部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lecom Industries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政体机构的翻译名称,对于这类翻译,译者要多多关注权威外宣杂志,注意积累总结,切不可瞎译,以免在外国读者中造成政治误解,损害我国利益。
2. 时政文本句型的特点 汉语的句法特征是强调逻辑关联与意义关联,忽略词语之间和句子之间的形式衔接英语则强调形式和功能,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用形式标记表明在政论文本的汉英翻译中,我们要考虑汉英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差异,对汉语句子进行语义分析,区分主次信息,将主要信息译为英语译文的主干,然后对次要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采用各种语法手段将它们穿插到句子中,搭建符合英语组句习惯的“树形”结构 汉语政论文本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基础内容和细节或补充信息,前者是主要信息,在译文中一般作句子的主谓结构;后者是次要信息,应进行适当处理,做必要的合并或删减,运用介词短语、定语从句、同为语等语法手段穿插到句子中下面我们将一一举例说明2.1 用介词短语作状语传递次要信息 例: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译文:The two sides agreed tat countries, regardless of their social systems, should conduct their relations on the principles of respect for the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of all states, non-aggression against other states, non-interference in the internal affairs of other states,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and peaceful coexistence. 分析:该例原文是一句话,但却使用了“同意”、“尊重”、“侵犯”、“干涉”、“处理”等多个动词,而英语句子中只能有一个动词,所以在翻译时,我们应该对原文的结构进行调整。
该例中的主干是“双方同意,各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画线部分的细节信息,展开说明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译文中分别通过形容词 “regardless”引导的短语和介词 “on”引导的短语作为状语穿插到句子中2.2 用定语从句传递次要信息 例:文化特色和个性是历史文化名城独特和珍贵的标志,历史文化名城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将极大地促进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译文:Cultural exchanges amo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ly-s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