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检测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docx
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检测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 第十五单元 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总分值:100分) 编者选题表 考点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17、18、19、20 和“三个代表”思想 综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中国近代某一出名思想家看法:“然那么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此人的著作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变法通议》 D.《各国律例》 解析:B 魏源在其名著《海国图志》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题干中“欲制外夷”与此一致 2.(2022苏、锡、常、镇四市调研)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其于西方之所以富强之源,茫乎未有闻焉,正所谓:无盐效西子之颦,邯郸学武陵之步最能佐证梁启超观点的史实是( ) 21、22 题号 1、2、3、4、5、6、7 8、9、10、11、12、13 14、15、16 A.绞杀太平天国,挽救清朝统治 B.投身洋务运动,成为中兴名臣 C.力主加强海防,创立近代海军 D.签订屈辱条约,留下千古罪名 解析:B 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未真正认清西方富强的根源,看法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故有梁启超“无盐效西子之颦,邯郸学武陵之步”的评论。
3.下图为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76年列出的课程筹划该课程( ) ①表达“中体西用”思想 ②重在培养翻译人才 ③要求学生文理兼修 ④提防近代思想启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A 解答此题关键是留神理解材料从材料看,汉文经学始终不已,同时也提防学习西方的技术,也就是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①符合题意;从学习内容可知②③符合题意④中“提防”表述错误,洋务运动客观上起到了近代思想启蒙作用 4.(2022南京模拟)以下言论属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 A.“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那么君反制于臣也” B.“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C.“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 D.“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解析:D 此题的解题关键是切实理解各选项中文言文的真实含义A项全力倡导法治,属于战国法家(韩非子)的思想;B项提倡“君权神授”,是西汉董仲舒的看法;C项把儒家的传统思想“三纲五常”宣扬成先验存在的道德模范,即天理,可见是程朱理学(朱熹)的看法;D项反对君主专制,属于维新派(严复《辟韩篇》)的看法。
5.(2022兖州模拟)甲乙两人交换对时局的观法甲说:“四夷交迫??覆亡无日乙认为:“非变法不成甲表示:“以现在的气力,行可变之事,虽不能完全变法,假设掌管重点,亦足以救中国但是大臣守旧,不通外国若要凭借他们变法,就犹如缘木求鱼甲乙两人理应是( ) A.商鞅与秦孝公 B.林那么徐与道光帝 C.康有为与光绪帝 D.孙中山与宣统帝 解析:C 材料甲乙两人围绕变法举行交流,且变法前提为“四夷交迫”“覆亡无日”,故两人为康有为与光绪帝 6.有为说“中国人才衰弱之由,皆缘中西两学不能会通之故”,故“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成然而,“今世之学者,非偏于此即偏于彼,徒相水火,难成通才”这说明 他实质上要求( ) A.改革我国社会风俗 B.要向西方学习 C.进展近代教导 D.供认西学比中学先进 解析:B 此题主要测验康有为对待西学的态度从“中西两学??会通”“二者相需,缺一不成”等语句可以判断在当时的条件下,认为中学和西学缺一不成,是要提倡西学,是把西学提到与中学同等重要地位,即要向西方学习 7.(2022梅州二模)以下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中能反映推动中国近代化诉求的有(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①1865年 本。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②1894年 兴商务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③1903年 即以革命去之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持续的觉悟努力,万万④1913年 不会维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D 四人的看法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的进步要求,①为洋务运动时期的工业近代化,②为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看法与西方举行商战, ③看法用暴力革命推翻封建政治,④为梁启超的近代政治思想,以上所述都为推动中国工业化或民主化作出了确定付出 8.20世纪初,学识界日益流行的观点是:建厂修路、兴办洋务不过是“文明之皮相”,编制法规、兴办学堂可谓“文明之肉脂”,而无形的国民精神才是“文明之骨髓”以上关于“文明”的认知最有可能展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解析:C 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初学识界对“文明”的熟悉已由西方科技之表层深入至国民精神即思想文化领域,故该认知最有可能展现于新文化运动时期 9.(2022广州调研)陈独秀说:“1911年10月10日的中国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清宫廷瓦解之表征。
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的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导,几乎丝毫没有受伤”他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 )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熟悉缺乏 C.断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根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解析:A 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从题干中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没有触及“儒士阶级的思想”分析,这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