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偏差造成的学校适应障碍.doc
6页个性偏差造成的学校适应障碍一、基本资料:(一) 、案主姓名:吴某(二) 、性别:男(三) 、年龄:11 岁(四) 、年级:四年级(五) 、时间:2004 年 2 月 28 日——2004 年 6 月 29 日(六) 、个案来源:吴某在校成绩直线下降,上课讲话不遵守纪律,不能自控,作业马虎二、主要问题概述:(一) 、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进入小学后,认读拼音的能力强,擅长解答数学思考题一年级的成绩处在班级前五名,进入二、三年级后急剧下降,语文成绩保持合格,数学有不合格现象发生二) 、违反课堂纪律课堂上有教师在时,吴某时有分心现象教师不在时,违反课堂纪律受批评后,屡教不改,带头影响全班自修三) 、作业完成欠佳原本作业清楚,字迹端正而受老师表扬转变后,课堂作业马马虎虎,应付老师家庭作业则不做或经常少做四) 、教育无效,反应剧烈教师对其多次教育,虽能虚心接受,却屡教不改,无心学习,我行我素家长教育后,以不回家吃中饭以示反抗三、背景资料:(一 )、家庭背景:1、个人成长史:吴某足月顺产,身体健康5 岁入幼儿园小学 1 年级时学习表现好,思维灵活,成绩优异,是男同学中的佼佼者进入 2、3 年级时表现一般,上课思想爱开小差。
进入 4 年级后,成绩急剧下降,家庭作业屡次不做家长批评后,借故不回家吃饭以示抗议2、家庭情况: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吴某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较为宠爱,什么情况也不告诉其父母,造成小孩贪玩成性二) 、学校背景 1、学校大环境省实验小学,学习风气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普遍重视,要求较高,学生间能相互尊重2、班主任、同伴看吴某班主任认为吴某在一年级时聪明、好学,上课注意力集中,能不懂就问,因而学习成绩优异但爱打小报告而受老师排斥二、三年级时,聪明依旧,可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作业有拖拉现象四年级时,常有作业不做现象,并屡教不改同时,认为吴某喜爱表现自己教师在课堂上时,表现出非常的配合不在时,和同学争吵,甚至打架经批评后,泪流满面当老师不顺心时,能讨好老师,博老师欢心许多同学认为吴某有“毛病” ,爱拍马屁,爱打小报告、喜爱动手动脚而厌恶他,不与之接近四、分析与诊断(一) 、基本需要满足的欠缺1、亲情的需要由于从小父母远离身边,虽然有奶奶及姑姑等人的照顾,但最终不能与母爱相比在渴望母爱时,对于母亲的前来探望,奶奶总是把吴某关在房子里使吴某从小在家中感受到的只是物质的满足,对亲情尤其是母爱的需要,明显不足。
因此,吴某更需要从同辈群体(同学)及教师处充分满足心理对亲情的需要2、表现与尊重的需要他需要从同辈群体(同学)及教师处得到慰籍于是帮助老师管同学、打小报告等3、关注的需要一年级时,由于吴某的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拥护可打小报告,导致同学不愿与之接近,教师也觉得其心胸狭窄因此,为引起同学的注意和老师的重视,其时常不做家庭作业或与同学打架得到老师的批评而引起老师的注意二) 、对立与参与的心理矛盾在上述情况下,吴某产生了与同学、老师的对立情绪并伴随反抗行为以不做家庭作业得到老师的批评而引起老师的注意虽有着迫切地参与班级群体的意向,以从中找到归宿,获得承认与尊重但其的表现受班级群体的拒绝与排斥,使之无法实现从而产生剧烈的心理冲突并为之困扰三) 、热心与冷漠的结果基本需要满足的缺失与剧烈的心理冲突,使吴某心理严重失衡由此,带来了行为的偏差如:捣乱班级纪律、家庭作业连续不做……同学与教师的不理解,训斥与希望受到重视的心理互为矛盾,导致对学校、班级生活的热心与冷漠的表现这样表里不一的局面出现四) 、诊断出于父母的需要,用异常的表现衬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来得到同学与老师的关注据目前的现状基本属于个性偏差造成的学校适应障碍。
五、策略与实施 (一) 、整体策略根据吴某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对策从吴某本人来说,首先从稳定情绪入手,调整认知,指导行为主要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入手其中争取学校班级的支持作为的关键主要过程:建立关系——调整认知——助其行为转变——积极体验(二) 、实施要略1、与该生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第一次面谈(2004 年 2 月 28 日)引导吴某倾诉用时 1 个小时,从中了解到吴某大量情绪的认知困扰和心理矛盾发现吴某对老师和同学过激的话很在意,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当吴某满怀心事的出现在室门口时,我亲切地迎接了他待他坐稳后我便问他:“你有什么烦恼吗?”话没讲完,吴某的眼泪就不断地往下落,抽抽搭搭的说开了:“在我懂事时,爸爸妈妈就很少回来,就只能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他们也不在怎么跟我少话,很多时候我是一个人没有人关心我,理解我每次爸爸妈妈回来只是给我带点吃的,买点玩具,给我和爷爷奶奶一些生活费就走了 ”说话间,我发觉吴某常常话语间歇,并伴有焦虑不安的情绪,由于时间关系,约定四天后再谈利用特殊身份,接近吴某,建立关系利用班活动,在班里组织课堂教学游戏,并有意识地选择吴某参加当游戏成功后,我及时地表扬他。
下课后,拍拍他的肩膀,并面带微笑地说:“你真行 ”之后,连续两天运用机会找他谈天,问他喜欢什么活动,喜欢看什么样的电视等,与他建立友善的关系 2、了解该生的有关情况,助其调整认知第三次面谈(2004 年 3 月 10 日)与他建立友善的关系后,我和吴某进行了第三次面谈,帮助吴某调整认知:师:你说说,还有什么烦恼或心事吗?吴:是啊,我有好多好多 师:哦,说说看师:你小时侯是谁带你呢?吴:(回忆小时候,表情高兴)是我奶奶有时候,奶奶干活去了,是姑姑和我一块玩,姑姑还教我写字师:那你很喜欢姑姑喽!你愿不愿意姑姑一辈子陪你?吴:不,姑姑要有自己的家和小妹妹的师:姑姑现在来不来看你?吴:来,还带来好多东西给我 (很高兴状)师:你认为姑姑嫁人了,是不爱你吗?吴:.......师:你想想,老师和同学是否真的不喜欢你!吴:.......(沉思,双手托者下巴思考)要求回去想想2、抓住时机,助其转变行为 (历经两个月四次面谈)(1) 、讨论方法,助其自控第四次面谈(2004 年 3 月 24 日)当吴某进来时,告诉我,他已想通了,也在努力的改变但对同学动手动脚的习惯改不掉我和他定了一个“契约” 要求他根据契约要求做,并且提出改变途径有两条:第一,利用空闲时间,多找老师和爸爸妈妈、奶奶沟通,倾述自己的内心,寻求理解与帮助。
第二,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少违反课堂纪律,改变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印象第五次面谈(2004 年 4 月 5 日)吴某心情较好,并说自己已取得教师和同学的谅解 (2) 、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在该班上心理课时,我上了一堂名为“优点轰炸”的心理导向课,让同学说说同伴的优点当同学说到吴某时,同学认为他没有优点我便启发同学想一想最近,吴某有没有变好的地方于是,有的同学认为他性格开朗、会帮助人了于是我当着同学的面下发“你也了不起”恭贺信第八次面谈(2004 年 5 月 8 日)吴某兴高采烈地告诉我:最近和同学关系挺好的,情绪较稳定,有信心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友谊 (3) 、改变思维定势,体验成功以后每经历一周,吴某都要和我谈谈一周来的情况,觉得自己心胸开阔了不少可第九次面谈时,吴某忧心忡忡:“濮老师,我期中考时,语文成绩出现两个不合格,而数学有一个不合格,是不是我学不好了 ”见吴某这样,我觉得他虽然遇到了麻烦,但可以自己解决了于是我问到:“你想怎样办呢?”吴某猛然抬起头,双眼绽放出光芒, “我想请小老师教我,你能帮我吗?” “能,老师一定帮 ”望着吴某,我的心激动了我们,不正是要助人自助吗?于是,我利用语文课,向同学说明了吴某的想法,并对自愿帮助吴某下发了小老师委任书。
同时,在面谈中向吴某真心诚意地指出:首先,自己要形成合理的定位意识到:“难题做不出是正常的,因为我是普通的人 ”思想认识到为了,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其次,选择难度合适的题目当解答不出时,可以寻求小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不要气馁,要向小老师真心诚意请教,既可以提高学科成绩又可以改善同学关系第十一次面谈(2004 年 6 月 10 日)吴某近来心情愉快,未出现大波动,通过向小老师询问学习方法求得帮助后现在,在语文课上有较好的表现,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他对自己的前景充满希望,觉得自己已经能自然的面对一切第十三次面谈(2004 年 6 月 28 日)吴某心情愉快,满面笑容在期末考中虽然成绩还不是很理想,但被同学评委“劳动积极分子” ,很高兴于是,我趁机向其提出:运用假期好好自学语文,争取在下学期中考出好成绩六、效果与思考和吴某第十三次面谈后,我与吴某的接触不再预约固定,个案进入追踪阶段经追踪了解表明:第一,吴某在假期中在家人的帮助下已制定学习计划,温故学过的知识,完成暑假作业第二,和同学的关系改善,同学能找其一起活动第三,在外用午餐的现象已不存在,并能尊敬长辈,深深博得爷爷奶奶的疼爱。
本个案总的来说干预是成功的,效果是明显的主要感谢吴某家人和任课老师的协助支持个案的研究结果也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重大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现在好多家庭中父母忙于赚钱,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与教育教师应做好适当的“填补”作用,对孩子的爱要如“春风” ,做到“润物细无声” 2、学校教师和同伴群体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影响巨大特别是对学习和行为表现不良的同学,不给他们机会,不肯定他们,排斥、孤立他们是极为有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