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质素磺酸盐.docx
9页木质素磺盐液体: 一、木质素磺盐液体(粘合剂)主要特点1、利用阔叶木、荻苇和芦苇蒸煮浆滤液,经沉降、分离提取、化学 改性、蒸发等工序加工制成2、红褐色液体(俗称红液),其颜色的深浅与生产方式有关 ;3、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磺酸盐,含量 25~30.5%基本结构是苯基丙烷 的衍生物;4、水溶性好 ,可配制成 1%至 51%浓度的水溶液;5、粘结力强,浓度在 45~51%时黏度最大;6、物理化学化性质稳定;7、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二、木质素磺盐液体(黏合剂)质量标准: 固形物含量% >45比重 g/cm3 >1.2水不溶物含量%<0.5PH 值 5.0~7.0氯离子含量% <0.2还原物含量% <2.5三、用途: 广泛用作粘合(结)剂、鏊合剂、减水剂和分散剂1、用作冶炼矿粉的团球、耐火材料的分散、粘合剂2、用作建筑混凝土的减水剂:可以减少混凝土搅拌时的用水量,降 低水灰比,能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提高混凝土强度和密实性,具有缓 凝效应3、用于油田钻井泥浆添加剂、三次采油表面活性剂、牺牲剂4、水煤浆填加剂5、用作沥青乳化剂,用于路面施工,安全快捷,且节省沥青6、用作工业容器和管道防垢剂7、用作农药分散覆着剂,炭黑原料及吸附剂等。
8、可用于生产精细化工产品的原料,等木质素是由四种醇单体(对香豆醇、松柏醇、5-羟基松柏醇、芥子醇) 形成的一种复杂酚类聚合物木质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之一, 具有使细胞相连的作用因单体不同,可将木质素分为3 种类型:由紫丁香基丙烷结构单体聚合而成的紫丁香基木质素(SYRINGYL LIGNIN, S-木质素), 由愈创木基丙烷结构单体聚合而成的愈创木基木质素(GUAJACYL LIGNIN, G-木质素)和由对-羟基苯基丙烷结构单体聚合而成的对- 羟基苯基木质素(HYDROXY-PHENYL LIGNIN, H-木质素); 裸子植物主要为愈创木基木质素(G),双子叶植物主要含愈创木基- 紫丁香基木质素(G-S),单子叶植物则为愈创木基-紫丁香基-对-羟基 苯基木质素(G-S-H)从植物学观点出发,木质素就是包围于管胞、 导管及木纤维等纤维束细胞及厚壁细胞外的物质,并使这些细胞具有 特定显色反应(加间苯三酚溶液一滴,待片刻,再加盐酸一滴,即显 红色)的物质;从化学观点来看,木质素是由高度取代的苯基丙烷单元随机聚合 而成的高分子,它与纤维素、半纤维素一起,形成植物骨架的主要成 分,在数量上仅次于纤维素。
木质素填充于纤维素构架中增强植物体 的机械强度,利于输导组织的水分运输和抵抗不良外界环境的侵袭转载:国内改性木质素类降粘剂研究进展1 前言 水基钻井液一般由水、粘土、化学处理剂组成它在钻井过程中起着 重要作用,是适应各种复杂地质条件、提高钻井质量的重要因素随 着温度升高,体系中的化学处理剂及有机物成分会越来越活跃,促进 了体系中SiO2的溶胶化(指SiO2在pH值大于9的环境中形成硅溶 胶或称硅酸钠),结果使钻井液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稠如果 钻井液粘度和切力过大,则使钻井液流动阻力过大、能耗过高,严重 影响钻速,此外还会引起钻头泥包、卡钻、钻屑在地面不易除去和钻 井液脱气困难等问题因此,降粘剂是钻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钻井液处理剂,它对调节钻井 液流变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固控设备能有效清除钻井液中的 各种固相,起调节钻井液流变性、减少降粘剂使用量的作用但在现 场固控设备的使用不理想,降粘剂的作用就更加重要木质素是一种复杂的芳香族天然高分子,由苯丙烷基以醚键(C-O-C) 或碳-碳键(C-C)键结合形成杂支链的三维网状结构它是植物纤维 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自然界的分布极广,蕴藏量仅次于纤维素。
目前用于燃料以外的工业木质素主要是木质素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 是木浆法造纸的副产品,价廉易得,分子上含有各种官能团,在一定 条件下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多种改性反应(主要有氧化剂氧化、金属离 子络合、磺化剂磺化、甲醛缩合或接枝等),其进行化学改性后,是 良好的降粘剂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铁铬木质素磺酸盐一直被广 泛应用于钻井液中2 改性木质素类降粘剂的国内研究概况2.1 木质素磺酸盐的接枝改性 根据接枝方法的不同,木质素磺酸盐的接枝改性目前主要分为3 类: 化学接枝、生物化学接枝和电化学接枝在合成降粘剂时,通常使用化学接枝化学接枝分为一步法和二步法 一步法:先将木质素磺酸盐溶于水中,将引发剂、不饱和单体及还原 剂一并加入反应瓶中,然后升温反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 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但由于不饱和单体的一次加入,会由于竞聚 率的不同,可能导致单体的部分自聚,而少量与木质素接枝反应,得 不到高接枝化的产物,而且产品的粘度会较大,不宜获得高固体含量 的产物二步法:先将木质素磺酸盐溶于水中,并加入还原剂,搅拌均匀,升 温后,将不饱和单体及过氧化物并流滴加,两个滴加口离开一段距离, 让单体有足够的时间与木质素磺酸盐混合后引发。
其优点是共聚物粘 度低,发硬易于控制,可制备高固体含量的接枝共聚物,但生产效率 较一步法低2.2 近年国内已研制或应用的木质素类降粘剂221 AMPS/AA/DMDAAC-木质素磺酸盐接枝共聚物降粘剂 将木质素磺酸钙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酸(AA) 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 )接枝共聚,合成了无毒、无污染 的 AMPS/AA/DMDAAC-CaLS 接枝共聚物钻井液降粘剂,由于高分 子链中引入了新的基团,其作为钻井液降粘剂具有很强的耐温、抗盐 和抗钙、镁污染能力,具有较强的防塌能力,适用于各种水基钻井液 体系,特别适用于高温深井2.2.2 木质素磺酸盐/有机硅氟共聚物复合降粘剂 为了适应环保和复杂地质钻探要求,采用木质素磺酸盐、 2-丙烯酰胺 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酸(AA)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共聚,合成AMPS/AA/DMDAAC-木质素磺酸盐接枝 共聚物,再将该接枝共聚物与有机硅氟共聚物复配成无毒、无污染、 高效的钻井液复合降粘剂,对其在钻井液中的降粘性能进行了室内评 价结果表明,复合降粘剂可使淡水钻井液的表观粘度和动切力明显 降低,可获得较好的降粘效果;复合降粘剂在盐水钻井液、聚合物钻 井液和含钙钻井液中也具有较好的降粘作用;复合降粘剂在不同钻井 液中老化后钻井液的表观粘度、动切力均未有明显的增加。
研究结果 表明,该复合降粘剂是一种热稳定性好、降粘和抗温抗盐能力强的降 粘剂2.2.3 降粘降滤失剂 MGBM-1、MGAC-2 以木质素磺酸盐为主要原料,通过甲醛缩合反应、烯类单体接枝共聚 反应、金属离子络合反应及磺化剂磺化反应等一系列化学改性工艺 , 合成了兼具降粘、降滤失作用的新型钻井液处理剂 MGBM-1、MGAC-2,具有明显的降粘和降滤失效果在加量为0.5%时表观粘度 下降 50%,滤失量下降 51%,动切力下降 80%,静切力下降幅度更 大,抗温抗盐能力优于FCLS,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岩心回收率明 显高于 FCLS2.2.4 改性制浆黑液碱木素 自制硫酸盐法阔叶木浆废液,加入丙烯酸、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甲 酯等有机高分子与废液中的碱木素进行反应制得改性碱木素,然后将 其干燥,与FeSO4 ・2H2O复配制得一种复合降粘剂,该降粘剂因不 含铬,从而排除了铬对环境的污染对其进行了钻井用钻井液降粘性 能测试结果表明,该降粘剂抗温能力较好,并具有较强的抗钙污染 能力当温度升至150°C时,加量为0.8%时的降粘效果较好;温度超 过150C后,其降粘效果已经明显降低在同等条件下,自制降粘剂 的降粘效果非常接近 FCLS 的效果。
2.2.5 无铬降粘剂 SLS用木质素磺酸盐和有机硅作原料,使木质素磺酸盐中的醇羟基及烯醇 式羟基与聚硅氧烷的硅醇基团在碱性条件下缩合形成共聚物,研制出 污染小的新型无铬钻井液降粘剂SLS在淡水钻井液中其性能优于FCLS,抗温可达到200r,加量以0.5%〜1.0%为宜,此时可有效降低动切力,但对滤失影响不大与聚丙烯酰胺、磺化酚醛树脂具有很好 的相容性,可增加它们的抗盐、抗温能力2.2.6 抗高温降粘剂 PNK以木质素磺酸钙为主要原料,通过甲醛缩合、接枝共聚、金属络合及 磺化处理等一系列改性反应,在实验室制备的新型钻井液降粘剂PNK,已在南海、河南、新疆等地区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PNK能显著降低水基钻井液的粘度、切力,具有较强的抗盐能力,有利于 井壁稳定,是一种新型的适于高温高压、高矿化度、高固相含量的钻 井液及复杂地质条件下使用的降粘剂3 展望近年来我国在钻井液降粘剂研究与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钻井液用降粘剂是一类用量较大的钻井液处理剂,在钻井液中可起到 降粘、高温稳定、调节钻井液流变性等作用木质素作为一种可再生 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物,其开发及利用有重要意义我国在木质素利用 方面虽然也做了一些工作,但其研究水平和工业化应用与国外还有很 大差距。
主要是因为现代工业对化学剂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使木质 素类降粘剂的实际应用受限;对木质素类降粘剂的研究与其应用脱 节,开发及改性研究的工艺复杂,导致成本增加,难以得到实际利用 就目前发展看,应加快木质素分子结构、化学改性(引入吸附基团和 水化基团)等基础性研究,以提高现有木质素类降粘剂的性能,并把 研究方向放在无毒的高效降粘剂,研制抗温、能抑制粘土进一步分散 的新型降粘剂;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小、抗高价离子及抗温能力强、 能适用海上钻井和深井钻探的降粘剂的研制;以及开发将无机降粘 剂、有机降粘剂以及木质素磺酸盐的有机结合或者是有抑制作用的无 铬木质素降粘剂上目前国内有些新单体已经工业化,应在利用新单 体方面开展研究,并通过天然材料接枝共聚物,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围绕环保、安全、高效的目标开发新型钻井液降粘剂,以满足石油工 业发展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