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基础教育工作计划_1.docx
4页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县基础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进展观,仔细贯彻《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以建设“教育强县〞和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契机,在局党组的的正确领导及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的正确指导下,以“强管理、抓质量、保均衡、促进展〞为主线,狠抓学校内部管理、质量提高和学前教育建设,促进我县基础教育健康、均衡、可持续进展 二、工作目标 1、学前教育:实施学前教育XX年度建设计划,改扩建好武源、万水、土地、水东中心幼儿园等4所乡镇中心幼儿园、30所村级附属幼儿园,确保适龄幼儿接受三年学前教育率达65%,接受一年学前教育率达99%以上指导创建4所县级示范性幼儿园和1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 2、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达100%,辍学率掌握在0.5%以下;初中入学率100%,辍学率掌握在2%以下;推动建好特别学校,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城镇到达75%,农村到达60% 3、高中教育:高一招收新生1400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达3000人;推动一般高中向多样化、特色化进展;确保省、市示范性一般高中年检合格以上。
4、学生思想品德合格率:小学生100%、中学生达99%,学生犯罪率为零 5、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体质健康合格率城镇中学生98%,农村中学生96%,城镇小学生96%,农村中心小学93%,村级小学92% 6、教育质量:小学合格率98%,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一次性合格率95%,7a人数到达1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次性合格率90%以上,高考本科上线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狠抓学生综合素养培育,按规定开齐全部课程,力争体艺活动参与市级竞赛参赛项目和获奖人次有所增加 三、工作任务与措施 〔一〕紧抓机遇,促进各级教育均衡进展 1、学前教育要有新举措 一是搞好中心幼儿园建设实施学前教育XX年度建设计划做强公办幼儿园,力争改建好武源、万水、土地、水东中心幼儿园和禾鱼完小附属幼儿园等31所村级附属幼儿园,努力提高学前三年普及率召开学前教育现场会,全面推动学前教育进展学习资兴、苏仙安仁县、宜章县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中好的阅历,创建4所县级示范性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二是规范幼儿园日常管理推动标准化幼儿园建设,根据《湖南省幼儿园办园标准》和《湖南省简易幼儿园基本条件》等要求,建立幼儿园建设和管理指导、检查、考核与评估机制。
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多种形式,提高保教水平对民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小学附设的幼儿班分别进行量化评估检查对于办园、办班不合格的幼儿园、幼儿班进行整顿,限期整改到位,以到达端正办园思想,规范办园行为,改善办园条件的目的建立幼儿教师用书及教育教学资源审查制度,全县全部学前教育机构都要使用省教育厅推举的幼儿教材充分利用郴州市幼儿园网上管理系统构建覆盖全市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办事效率尝试幼儿园划片招生,杜绝恶性竞争入园年龄不低于3岁,民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小学以及今年改扩建的村级附属幼儿园逐步取消附设的学前班三是主动扶持与规范民办幼儿园进展努力争取资金用于扶持和嘉奖民办幼儿园,着力提高硬件设施好的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鼓舞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性学前教育机构,力争新批规范化民办幼儿园4所四是促进学前教育向前延长探究0—1岁以医为主、教支援医,1—3岁以教为主、医支援教的医教结合新模式,尝试构建3周岁以下散居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成立县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中心和县婴幼儿保健指导中心,为婴幼儿早期教养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早教指导站可依托幼儿园成立,保健指导站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
2、义务教育要有大进展 一是进一步理顺义务教育办学体制、完善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突出解决农村学校资源配套问题,主动推动城乡骨干教师均衡配置,因地制宜,区域推动,逐步提高;优先扶持薄弱学校,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二是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残疾少年儿童受教育权益;探究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其入学保障和教育管理;探究进城务工和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与升学考试的方法三是稳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成果,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仔细学习外地课改阅历,努力培育课改样板校,打造有效课堂四是推动中考制度、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导向作用,不断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五是加强学籍管理,启动学籍管理系统,严格掌握学生非正常流淌,加快缓解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进一步探究通过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优化城区教育资源配置,调整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启动扩容提质工程,努力增加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学位,实行划片招生,确保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就学权利严格掌握城区学校班额,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严格把关学生入学年龄,不准留级,确保不浪费义务教育资源六是努力建成覆盖面广使用便捷的管理服务平台,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促进基础教育的全面管理 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