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解析 (共92张ppt).ppt
92页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简介,,,教材特点,单元解析,总体介绍,,,,,,,,,,,,,,,,,,,,教学建议,课标要求,,课标要求,课标要求,,课标要求,设计思路: 立足时序,点线结合,历史线索: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时间起讫: 1840年——1949年 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晚清——中华民国时期 内容: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 斗的历史课标要求,总体介绍,总体介绍,,,知识点调整,补充“线”上的“点”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袁世凯独裁和复辟、北洋军阀 突出重大历史事件的作用和影响 解放区土地改革 原则:在不影响历史发展的主线情况下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而进行的删减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中华民国成立 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 北洋军阀混战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遵义会议 第二次国共合作、日本投降 南京解放、解放区土地改革 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 茅盾、齐白石 左宗棠收复新疆 严复,总体介绍,内容表述的变化,总体介绍,,,,,,内容表述的变化,总体介绍,,,,C. 为了突出历史主题,对具体的知识内容进行的调整 如将“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改为“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
为了突出历史发展主线而对知识内容进行的调整 如将“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改为“知道五四 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内容表述的变化,A. 为了降低学习要求而进行的更改 如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改为: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总体介绍,中国近代史的总体目标 认识近代外部世界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认识近代中国的民族苦难是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 造成的; 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知道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 知道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 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 斗的信念自1840年以后,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使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列强凭借武力并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包括侵占领土、破坏主权、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1.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认清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及侵华战争的本质。
分析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给中国造成的灾难要点,重要问题的认识,,,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抗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主要是围绕着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条主线2.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抗争,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振兴中华的抗争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要点,,,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这是中国近代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解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变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线要点,单元解析,,,,,,,,,第1课 鸦片战争,,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第4课 洋务运动,,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第6课 戊戌变法,,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单元解析,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1课 鸦片战争,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第1课 鸦片战争,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4课 洋务运动,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第1课 鸦片战争,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第4课 洋务运动,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第1课 鸦片战争,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6课 戊戌变法,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第4课 洋务运动,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第1课 鸦片战争,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第1课 鸦片战争,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第1课 鸦片战争,,19世纪40—60年代,单元解析,1、鸦片战争: 战败原因 《南京条约》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导火索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3、太平天国运动:人物、过程、纲领,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58 《天津条约》,1851金田起义,1864 太平天国失败,时空定位,,1860 《北京条约》,16,,,西方列强的侵略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虎门条约》等,林则徐虎门销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太平天国运动,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单元知识网络图,第一单元,,,,第一单元问题提示,1.正确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是说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它指的是在外国侵略下中国的一种不完全自主、不完全近代化的国家形态。
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第一单元问题提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一是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破坏了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但是封建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依然保持不变 二是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控制和阻碍下,它不可能得到正常的发展第一单元易问题提示,,,,,,,,,,三是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虽然日益腐败,它却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即或在封建皇帝被推翻之后,代之而起的北洋军阀依然是依附帝国主义的封建势力的代表 四是帝国主义不但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军事统治权力,而且凭借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各种特权,操纵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五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压榨,再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了中国的经济贫穷和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极端困苦,更无民主、自由可言第一单元问题提示,,,,,,,,,,,这些情况,决定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重要的矛盾中国近代的变革与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第一单元问题提示,,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从内部来讲:主要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也是形成半殖民地社会的根本原因(为了反抗内部落后势力,近代革命任务之一就是反封建) 从外部来讲:西方列强为了自身利益对中国的侵略(为了反抗外部侵略势力,近代革命任务之二就是反侵略),,,19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单元解析,1、洋务运动:一场近代化运动,4、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的兴起 侧重抗击/侵略,3、戊戌变法: 突出人物——康 梁 严 谭,2、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战争过程、瓜分狂潮,23,甲午中日战争 抗击八国联军,∣ ∣ ∣ ∣ ∣ │ 1860年 1894年 1895年 1898年 1900年 1901年,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马关条约》 百日维新 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洋务运动,时空定位,戊戌变法,,,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中国民族危机加剧,,,,民族危机的加剧,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戊戌变法,,,,第二单元知识网络图,第二单元问题提示,,1.近代化与近代史的区别: 近代化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生产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了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想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变革。
简单地说,近代化就是中国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强,寻求新出路的过程 近代史是一个历史阶段,指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历史1840—1949),,,第二单元易错易混点归纳提示,,2.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领导的变革,而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利用西方科技来维护落后的封建统治的运动,它引进了国外先进生产方式(机器生产),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我们要辩证的看待洋务运动4、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转型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10年代,单元解析,1、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人物为中心,2、辛亥革命:强化武装起义和革命精神,3、中华民国的创建:制度建立,权力转移,28,1894 1905 1911.10 1912.1 1912.3 1913.7 1915.12 1916.3 1916.6,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时空定位,,武昌起义,《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袁世凯窃权,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帝制取消,北洋军阀分裂,兴中会,同盟会,29,第三单元知识网络图,,北洋军阀 分裂混战,袁世凯 去世,,兴中会成立,革命思想传播、同盟会成立、武装起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窃权革命 果实,袁世凯专制 独裁、复辟,革命党人维护 民主共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三单元问题提示,,1.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的区别 君主专制制度是以君主专制、独裁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政治制度;封建制度则是一种综合性的政治概念,它不仅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还包括封建经济制度、封建的土地制度、封建的思想文化统治制度等。
辛亥革命中清帝退位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而不是封建制度的最终结束封建制度的废除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第三单元问题提示,,2.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胡锦涛: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第三单元问题提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1911年,在他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