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学第二节爬行类躯体结构.ppt
63页1 第二节 爬行类的躯体结构一、外形 爬行类一般具有四足动物的基本体型身体分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体表被角质鳞片颈的外观明显,四肢平衡发展,较两栖类强健,前、后肢都是五趾型,指(趾)端具爪,尾发达等,都不同于两栖类,而显示了陆生动物的特点 石龙子可作典型代表23二、皮肤 表皮角质层增厚,其中沉积大量角蛋白,有极好的防水性在很多种类中角质层分化形成覆瓦状的角质鳞片,或与皮下真皮结合形成甲板在指(趾)端则由角质衍生为爪角质层是无生命的死细胞层,因此随动物的生长必须定期更换,称为蜕皮(ecdysis) 真皮较薄,内有发达的色素细胞,由其形成各种体色,除有保护、警戒等意义外,有的种类还有吸收辐射热提高体温的功能某些种类且具有迅速改变体色的能力,如避役(Chameleon),有变色龙之称4皮肤纵切皮肤纵切5三、骨骼系统 (一)头骨 1、与两栖类明显的区别是:头后仅有1个枕髁,活动方向和范围增多增大 2、高而隆起的脑颅(高颅型 tropibasis type),说明脑腔的扩大 3、颞窝(temporal fossa)是眼眶后颞部膜性硬骨缩小或消失所形成的穿洞。
颞窝的出现与咬肌的发达密切相关,咬肌收缩时其膨大的肌腹,可自颞窝突出这一结构加强了摄食和消化机能颞窝主要类型有三种,列表如下:6喙头目、鳄目、有鳞目、鸟类、由双颞窝类演化而来恐龙类、翼龙类颞窝2个,位于眶骨后,鳞骨之上面3、双颞窝盘龙类、兽齿类(犬、狼)颞窝1个,位于眶骨后,鳞骨之下2、合颞窝杯龙类、龟鳖类无颞窝,头骨坚固1、无颞窝主要动物类群主要动物类群颞窝颞窝数目与位置数目与位置颞窝颞窝类型类型上颞窝类单个鱼龙类7爬爬行行类类的的颅颅骨骨类类型型及及其其演演变变8 4、次生硬颚位于颅底口腔顶壁,由前颌骨、颌骨的腭突及腭骨的水平突所组成,把口腔和鼻腔分隔开来,并使内鼻孔后移鼻腔是嗅觉和呼吸的通道口腔则是食物的通道两者在咽部交叉 9 (二)脊柱 脊住分化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五部分除个别种类外,成体无脊索 1、颈椎:多枚,前2枚特化为寰椎(atlas)和枢椎(axis)寰椎和头骨的枕髁相关节,能和头骨一起在枢椎齿突上转动,使头部有更大的活动性除低等种类和喙头蜥、守宫等仍保留双凹椎体外,多数为前凹型或后凹型10寰椎前面观寰椎侧面观枢椎侧面观第三颈椎侧面观胸椎侧面观11 2、胸椎、腰椎:都有肋骨。
胸椎、肋骨和胸骨互相连接构成胸廓胸廓在爬行类首次出现,为羊膜动物所特有与呼吸机能的完善相关,并有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蛇类无胸骨) 3、荐椎:2枚,有横突与腰带牢固相连,增强了后肢的承重和运动能力 4、尾椎:其数目因种类而异多数蜥蜴类尾椎椎体的中部未骨化,故常能在此处自截断尾逃生,即自残(autotomy)其断落的部分可以再生12乌喙骨乌喙骨锥肋锥肋肩胛骨肩胛骨中胸骨中胸骨胸肋骨胸肋骨后胸骨后胸骨腹膜肋腹膜肋前胸骨前胸骨锁间骨锁间骨前耻骨前耻骨扬扬子子鳄鳄的的胸胸廓廓和和腹腹膜膜肋肋及及荐荐椎椎13 (三)附肢骨 带骨和肢骨均较发达 肩带:骨块较多,骨化较好乌喙骨、前乌喙骨、肩胛骨、上肩胛骨、 锁骨、锁间骨(上胸骨)——龟鳖类转化为腹甲 腰带:由髂骨(肠骨)、坐骨和耻骨在腹中线联合,构成闭锁式骨盆,使后肢的支架更坚固 前肢骨与后肢骨的结构与两栖类相似,但指(趾)端具爪上肢骨:肱骨、尺骨、桡骨、腕骨、掌骨、指骨下肢骨:股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跗间关节:后肢的踵关节位于两列跗骨之间的关节方式14四肢姿态与其活动方式的关系四肢姿态与其活动方式的关系1516 蛇类无四肢,退化部分种类内保有退化的骼骨和股骨和四肢退化成的角质爪突17四、肌肉系统 爬行类的肌肉系统比两栖类更为复杂。
躯干部肌肉的初生分节构造几乎消失,而分化出陆地脊椎动物所特有的肋间肌和皮肤肌石石龙龙子子肌肌肉肉18肌肉类型代表肌肉起于止于作用皮肌肋皮肌躯干肌、附肢肌、咽部肌肉皮肤皮肤及附属鳞片活动咬肌颞肌、咬肌颞部、上颌后部上颌闭口肌腹肌舌弓下颌骨腹面开口肌肋间肌营胸腹式呼吸特有肌肉,肋上有同下方肌肉,位于两肋间,扩张和收缩胸廓躯干肌背最长肌髂肋肌颅骨枕区后缘 头部活动腹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呼吸及保护附肢肌背阔肌、三角肌、三头肌等收缩前肢前举和伸展耻坐股肌、骼胫肌、股胫肌、臀肌收缩后肢内收,膝关节闭合1920五、消化系统 1、口腔: (1)齿:少数种类为异型齿,具有初步的分化;多数为圆锥形的同型齿(homodont),各种牙齿脱落后都能重长新牙龟鳖类无牙齿,以角质鞘代替,无论何种齿型均无咀嚼功能,仅能防止食物滑脱以三种形式着生在颌骨上: A、端生齿(acrodunt):低等种类,如喙头蜴和某些蛇类,附生在颌骨咬合面的顶端表面,无齿根,易脱落 B、侧生齿(pleurodont):多数蜥蜴和蛇的牙齿,附着在颌骨内侧面,也容易脱落 C、槽生齿(thecodont):鳄类的齿,着生在颌骨齿槽中,有发达的齿根,较坚固不易脱落。
21爬行动物的齿型爬行动物的齿型 A A侧生齿侧生齿 B B端生齿端生齿 C C槽生齿槽生齿22毒牙: 毒蛇前颌骨和上颌骨的少数几枚特化的大牙因表面有沟槽或中内有管而分成沟牙、管牙,通过基部的排毒导管与毒腺相连沟牙可因着生部位不同而区分为前沟牙和后沟牙毒腺: 上唇腺转化而来,一般位于眼后部、口角上方或上颌外侧,外覆有坚韧的结缔组织,内侧具压毒腺肌,有压挤毒腺及牵引启闭下颌作用23毒毒蛇蛇的的毒毒牙牙及及毒毒腺腺24525 ((2 2))口口腔腔腺腺::发发达达,,包包括括唇唇腺腺(labial (labial gland)gland)、、腭腭腺腺(palatine (palatine gland)gland)、、 舌舌 腺腺 (lingual (lingual gland)gland)和和 舌舌 下下 腺腺(sublingual (sublingual gland)gland)等等腺腺体体,,有有湿湿润润食食物物帮帮助助吞吞咽咽的的功功能能在在某某些些有有毒毒种种类类,,口口腔腔腺腺特特化化成成为为毒毒腺腺(toxic (toxic gland)gland),,和和毒毒牙牙(fangs)(fangs)相通,借肌肉运动压迫毒液注入捕获物。
相通,借肌肉运动压迫毒液注入捕获物 ((3 3))舌舌::爬爬行行类类有有发发达达而而富富肌肌肉肉质质的的舌舌,,除除完完成成吞吞咽咽功功能能外外,,具具有有示示警警器器、、感感觉觉器器和和捕捕食食器器功功能能蛇蛇类类舌舌无无味味蕾蕾,,存存于于知知鞘鞘内内,,尖尖端端有有化化学学感感受受小小体体,,分分叉叉舌舌尖尖从从上上颌颌前前后后中中央央缺缺口口向向外外伸伸出出,,能能将将外外界界气气体体变变为为液液态态,,传传入入口口腔腔顶顶壁壁犁犁鼻鼻器器产产生生嗅觉,以此探知周围环境嗅觉,以此探知周围环境 壁壁役役的的舌舌则则发发展展为为捕捕食食器器,,可可伸伸得得很很长长,,当当充充血血后后可可迅迅速速从口中伸出,粘捕昆虫从口中伸出,粘捕昆虫 龟鳖和鳄的舌紧连口腔底部,不能伸出,仅能帮助吞咽龟鳖和鳄的舌紧连口腔底部,不能伸出,仅能帮助吞咽 26 2 2、肠:消化道的分化比两栖类更明显肠:消化道的分化比两栖类更明显食道明显加长,在大、小肠交界处,出现雏食道明显加长,在大、小肠交界处,出现雏形形盲肠盲肠( (caecumcaecum) )。
这是在脊椎动物中首次出这是在脊椎动物中首次出现的消化器官,与消化植物纤维有关爬行现的消化器官,与消化植物纤维有关爬行类的大肠和泄殖腔有重吸收水分的功能,这类的大肠和泄殖腔有重吸收水分的功能,这对减少体内水分散失和维持盐水平衡有重要对减少体内水分散失和维持盐水平衡有重要意义272829腹侧观腹侧观30 1、爬行类由于皮肤丧失了呼吸功能,气体交换主要在肺内进行 2、有了真正的喉头和以“C”形软骨环支持的长气管(trachea),并首次出现了支气管(bronchi)的分化内鼻孔开口在腭顶的中部或咽喉附近,有了明显的气管和支气管的分化 3、呼吸运动主要靠胸廓的扩张与收缩来完成,除仍保留借口底运动的口咽式呼吸外还有胸腹式——羊膜动物共有 4、水生种类的咽壁、泄殖腔壁、副膀胱,密布毛细血管,有辅助呼吸的功能六、呼吸系统31肺脏: 一对位于胸腹腔前部背面的呼吸器官,囊状,内部具有复杂的间隔,分成为数小的室——肺泡,其上分布有丰富的肺动脉和肺静脉微血管,增大气体交换表面积蛇类和蛇蜥类肺位置常两侧不对称左肺大多萎缩或退化蝮蛇和避役肺脏结构特殊,前部为呼吸部,后部内壁平滑并伸出若干气囊,分布于内脏间,称贮气囊,无气体交换作用32呼呼吸吸系系统统和和肺肺33不完全双循环不完全双循环1、心脏 爬行类的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和一个趋于退化的静脉窦。
心室不仅肌肉发达,且在腹壁出现了一个不完全的室间隔使心脏成不完全的四心室鳄类的室间隔较完全,仅在心室背侧左右主动脉弓基部留有潘氏孔(卵圆孔,人为膜盖)相通静脉窦因动脉压增高而趋于退化,成为右心房的一部分七、循环系统34右左352、动脉 原始状态的腹大动脉和动脉圆锥,纵裂为三条动脉弓: (1)肺动脉弓(心室右侧):从含静脉血的心室右侧发出一条肺动脉弓,很快分为左右肺动脉,把静脉血送入两侧肺内来自肺静脉的动脉血,流回心脏左心房到心室左侧 (2)右体动脉弓(心室左侧):心室左侧发出一条右体动脉弓,向前分出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动脉血首先供应头部和前肢,然后绕心脏右侧后行 (3)左体动脉弓(心室中部):从含混合血的心室中部发出一条左体动脉弓,经心脏左边通向体后和右体动脉弓合并成背大动脉,由它分支到内脏器官,最后分出一对髂动脉到后肢,一条尾动脉入尾部36髂动脉37 3、静脉 静脉系统与两栖类相似,回心血管:一对前腔静脉,后腔静脉(前大静脉、后大静脉) 、肝门静脉各一条,一对肾门静脉但肾门静脉趋于退化,加快了血液回心的速度后大静脉和肺静脉有相当的发展 两栖类的一条腹静脉在爬行类演变为一对侧腹静脉,汇集后肢和腹壁的血,进入肝脏。
383940 八、排泄系统八、排泄系统 爬爬行行类类的的肾肾脏脏为为后后肾肾( (metanephrosmetanephros) ),,位位于于腹腹腔腔后后半半部部腰腰区区肾肾脏脏基基本本结结构构与与更更高高等等的的陆陆栖栖脊脊椎椎动动物物的的肾肾脏脏无无本本质质区区别别,,仅仅肾肾单单位位较较小小,,数数目目也也少少,,因因而而滤滤过的液体也少,从而可以避免体内水分的过多丧失过的液体也少,从而可以避免体内水分的过多丧失 后后肾肾管管专专司司输输尿尿,,不不再再兼兼有有输输精精功功能能,,因因此此称称输输尿尿管管尿尿液液经经泄泄殖殖腔腔排排出出体体外外蜥蜥蜴蜴类类在在泄泄殖殖腔腔腹腹面面还还具具有有膀膀胱胱(bladder)(bladder),,是是由由胚胚胎胎时时期期的的尿尿囊囊发发育育而而成成的的,,故称故称尿囊膀胱尿囊膀胱41 陆生爬行类氮代谢废物主要以尿酸(uric acid)和尿酸盐形式排出(淡水鳄类以氨和尿酸为主,龟鳖类以尿素(urea)和尿酸为主),尿酸难溶于水而沉淀,沉淀时水可被重吸收入血,又因肾小管、膀胱、泄殖腔等均有重吸收的功能,因此通过排尿的失水量很少。
同时爬行类的胚胎在卵壳内完成发育,必须要保持一定水分,以尿酸形式排泄,可以达到最小失水量,且代谢废物能以最小体积容纳于尿囊中以上特点无疑是爬行类对陆栖生活成功的适应性之一 在尿酸沉淀时,尿液中离子不是全部一起沉淀,仍有部分离子,如钾离子,钠离子,留在溶液中和水一起被吸收入血所以有的爬行类有相应的泌盐器——盐腺42盐腺:执行肾外盐排泄机能,通过盐腺分泌物将血液中多余的盐分带出体外盐腺的位置视动物种类而不同,海龟位于眼后上方;海鬣蜥位于鼻部嗅囊外,分泌的含盐液体经小管流入鼻道,并形成氯化钠或氯化钾的结晶;海蛇的盐腺位于舌下;鳄类的舌腺位于舌中部及其两侧,扬子鳄的舌腺既有单管腺,也有复杂的泡沫状腺能将体内过多的盐分排出体外,以维持体内盐水平衡,这就称肾外排泄器官其重要性不比肾脏小对于体内盐水平衡和酸碱平衡均有重要意义43 九、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一)神经系统 爬行类的神经活动中枢已开始向大脑转移,并且出现脑曲大脑半球比两栖类明显发达,表层出现了灰质的新脑皮(神经细胞聚集成一薄层)(neopallium)中脑仍是高级中枢,但已有少数神经纤维达于大脑,表明神经向大脑发展的趋势。
间脑发出脑上腺和顶器,松果体发达,有的种类发展成顶眼,有感光功能延脑出现了高等动物特征的颈弯曲中脑有些种出现四叠体,小脑也较两栖类发达 脑神经12对,前10对和两栖类同,第11对副神经副神经为运动神经,分布至喉、气管及肩部肌肉,第12对舌下神经舌下神经也是运动神经,支配舌肌及颈部肌肉44特点:特点:1 1、大脑体积明显增加、大脑体积明显增加 2 2、形成新脑皮、形成新脑皮3 3、中脑的视叶仍为高级中、中脑的视叶仍为高级中枢枢4 4、小脑比两栖类发达而不、小脑比两栖类发达而不及鱼类发达及鱼类发达5 5、具、具1212对脑对脑N N:加脊副:加脊副N N和和舌下舌下N N4546 (二)感觉器官二)感觉器官 爬爬行行类类感感觉觉器器官官较较两两栖栖类类发发达达,,并并发发展展了了一一些些特特殊殊的的感感受受器 1 1、、视视觉觉器器官官::眼眼的的结结构构基基本本同同其其他他脊脊椎椎动动物物相相似似,,一一般般有有能能动动的的上上、、下下眼眼睑睑及及瞬瞬膜膜((蛇蛇类类和和某某些些穴穴居居的的蜥蜥蜴蜴眼眼外外常常被被有有透透明明而而不不能能活活动动的的皮皮膜膜))。
视视觉觉的的调调节节不不仅仅靠靠捷捷状状肌肌((横横纹纹肌肌))改改变变晶晶状状体体和和视视内内膜膜间间的的距距离离,,而而且且主主要要还还靠靠改改变变晶晶状状体体的的凸凸度来实现,从而使爬行类的视觉调节功能更完善度来实现,从而使爬行类的视觉调节功能更完善 爬爬行行动动物物后后眼眼房房内内通通常常有有一一个个从从脉脉络络膜膜突突出出的的锥锥状状突突,,主主要要由由结结缔缔组组织织构构成成,,内内具具丰丰富富毛毛细细血血管管,,有有营营养养眼眼球球作作用用巩巩膜中有巩膜骨,保护眼的作用膜中有巩膜骨,保护眼的作用 楔楔齿齿蜥蜥和和一一些些蜥蜥于于两两眼眼稍稍后后方方头头部部正正中中有有单单个个顶顶眼眼结结构构与与正正常常眼眼一一样样,,只只是是小小不不能能成成像像,,但但能能感感光光,,与与调调节节和和适适度度地地利用日光、周期性生命活动、识途有密切关系利用日光、周期性生命活动、识途有密切关系 47482、听觉器官:多数爬行类耳的基本结构似两栖类,听觉器官由于鼓膜下陷而出现了雏形的外耳(听)道,中耳内有耳柱骨和耳咽管,耳柱骨的外、内两端分别接触鼓膜和紧贴内哥的椭圆窗,椭圆窗之下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正圆窗,窗外盖有薄膜,使内耳中淋巴液的流动有了回旋余地。
内耳的膜迷路构造与两栖动物大致相同,但是司听觉的瓶状体有了明显扩大,瓶状体的基部是一个由感觉毛细胞组成、并被胶质基膜掩盖的基乳突,为爬行动物的重要听觉区在鳄类已发展为卷曲的耳蜗(cochlea)蜥蜴的鼓膜下陷,出现了雏形的外耳道蛇类因穴居生活中耳完全退化,无法感知空气中声波,而是靠声波沿地面传播,使方骨产生振动再传递给听骨而发生听觉,故蛇类常以头部触及地面而盘伏49声波通过鼓膜、听骨的振动,自椭圆窗传人内耳,再由一个外淋巴管绕过瓶状体的基乳突抵达正圆窗外淋巴管与基乳突下的感觉毛细胞仅以一薄层的基膜相隔.基膜的振动可激发起感觉毛细胞的同步振动,并由毛细胞下方的神经传入脑内感知听觉50 3、嗅觉器官:首次出现鼻鼻甲甲骨骨,其上覆有嗅上皮,分布有嗅神经和嗅觉感觉细胞,是真正的嗅觉区爬行类由于次生腭的出现,鼻腔延长,嗅觉感觉面积因而大为扩展此外,蛇和蜥蜴还有盲囊状的犁鼻器,其开口于口腔顶壁,内壁有嗅粘膜,能感觉化学刺激 514、红外线感受器(infrared receptor):是某些爬行类所特有的一种极敏感的热感受器,如蝮蛇的颊窝颊窝位于鼻孔和眼之间,开口斜向前方,窝内充满线粒体,并有三叉神经末梢分布,能感知外界辐射热及其微弱的变化,实验证明,2x10-5 卡/平方厘米的微弱能量就足以使它在35毫秒内作出反应。
红外感受器对蛇的捕食、避敌等有重要作用52嗅觉器官红外线装置5354 十、生殖系统十、生殖系统 雌性生殖系统有卵巢一对,输卵管为两端开口 雌性生殖系统有卵巢一对,输卵管为两端开口( (牟勒氏管牟勒氏管) ),一端以喇叭口开口于体腔,另一端开口,一端以喇叭口开口于体腔,另一端开口于泄殖腔,中段为蛋白分泌部(蜥蜴和蛇无些部),于泄殖腔,中段为蛋白分泌部(蜥蜴和蛇无些部),下段为壳腺部(纤维质(革质),石灰质)下段为壳腺部(纤维质(革质),石灰质) 55l雄性生殖系统有一对浅雄性生殖系统有一对浅色色卵卵圆形精巢,并有由残余中肾圆形精巢,并有由残余中肾形成的附睾精液通过输精形成的附睾精液通过输精管达泄殖腔泄殖腔腹面不管达泄殖腔泄殖腔腹面不同种类有同种类有1--2个盲囊状交接个盲囊状交接器器——半阴茎半阴茎(楔齿蜥除外楔齿蜥除外),交配时能翻出,将精液送,交配时能翻出,将精液送入雌性泄殖腔龟、鳖类有入雌性泄殖腔龟、鳖类有阴茎阴茎l 56l受精卵一般借阳光孵化,少数种类有护受精卵一般借阳光孵化,少数种类有护卵行为某些毒蛇和蜥蜴有卵胎生现象,卵行为。
某些毒蛇和蜥蜴有卵胎生现象,母体与胚胎之间不仅交换水和气体,还母体与胚胎之间不仅交换水和气体,还能交换含氮物质这一现象不仅提高了能交换含氮物质这一现象不仅提高了后代成活率,并为动物演化史上,卵生后代成活率,并为动物演化史上,卵生与胎生间架起了一道桥梁与胎生间架起了一道桥梁5758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l稳定生态系统:稳定生物链l食用:乌龟肉、蛇肉、龟蛋等l工艺品:皮革、龟甲装饰品等l医药用:龟甲、蛇胆、蛇毒、蛇蜕、蛇毒等l其他方面:仿生学59毒蛇的危害及防治l世界约有世界约有600种毒蛇,我国约有种毒蛇,我国约有50种种l蛇毒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进入人和动物体内蛇毒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后,能随淋巴及血液扩散,引起中毒症状前后,能随淋巴及血液扩散,引起中毒症状前沟牙蛇类的蛇毒对入的危害较大,分别含有眼沟牙蛇类的蛇毒对入的危害较大,分别含有眼镜蛇神经毒、镜蛇神经毒、α-环蛇毒神经毒和海蛇神经毒-环蛇毒神经毒和海蛇神经毒等神经毒,可引起乙酰胆碱失去作用,造成机等神经毒,可引起乙酰胆碱失去作用,造成机体的神经肌节头之间的冲功传导受阻.短时间体的神经肌节头之间的冲功传导受阻.短时间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痹而死。
管牙类的蛇毒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痹而死管牙类的蛇毒中含有血循毒,可引起伤口剧痛、水肿、渐至中含有血循毒,可引起伤口剧痛、水肿、渐至皮下出现紫斑,最后导致心脏衰竭死广皮下出现紫斑,最后导致心脏衰竭死广60l区别:区别: 毒蛇有毒牙和毒腺毒蛇有毒牙和毒腺l 毒蛇毒蛇 无毒蛇无毒蛇l 1、头大三角形、头大三角形 头小椭圆形头小椭圆形l 2、色彩斑纹鲜艳、色彩斑纹鲜艳 色彩斑纹大都不明显色彩斑纹大都不明显l 3、尾突然变细、较钝、侧扁、尾突然变细、较钝、侧扁 尾逐渐变细尾逐渐变细l 4、具颊窝、具颊窝 无颊窝无颊窝l 5、背鳞扩大成六角形、背鳞扩大成六角形 背鳞不扩大成六形背鳞不扩大成六形l 6、前半身能竖起,颈可、前半身能竖起,颈可 不能竖起,不膨大变不能竖起,不膨大变 膨大变扁膨大变扁 ,主动攻击,主动攻击 扁,不主动攻击扁,不主动攻击l 61l 毒蛇毒蛇 无毒蛇 无毒蛇l牙痕:两个大而深的牙痕牙痕:两个大而深的牙痕 上颌四列,下颌两列上颌四列,下颌两列l疼痛:灼痛,范围扩展疼痛:灼痛,范围扩展 不痛不痛 ,不扩展,不扩展l肿胀:肿胀: 肿胀,扩展肿胀,扩展 红肿不扩展红肿不扩展l症状:头晕、眼花、抽搐症状:头晕、眼花、抽搐 、昏睡、昏睡 无症状无症状62几种常见毒蛇的头部几种常见毒蛇的头部几种常见毒蛇的体纹几种常见毒蛇的体纹63爬行纲的主要特征1、皮肤干燥缺乏腺体、被有角质鳞或角质板、皮肤干燥缺乏腺体、被有角质鳞或角质板2、出现了颈部,颈椎数目多,有两枚荐椎,有、出现了颈部,颈椎数目多,有两枚荐椎,有胸扩胸扩3、大脑发达,出现了新脑皮层、大脑发达,出现了新脑皮层4、完全依靠肺呼吸、完全依靠肺呼吸5、心脏分为两心房和两心室、心脏分为两心房和两心室6、肾脏为后肾、输尿管和输精管分开、肾脏为后肾、输尿管和输精管分开7、体内受精、产羊膜卵或卵胎生、体内受精、产羊膜卵或卵胎生8、变温动物、变温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