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技术手册范文.doc
9页附件:中国渔业协会行业技术规程HYGC02/516—2013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2013-5-16发布 2013-5-16实施中国渔业协会发布前 言本规X中所指的潜江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称小龙虾本规X全文为指导性技术规程本规X根据《克氏原螯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与GB17924-1999《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而制定本规X的附件为规X性附件本规X由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本规X起草单位:XX省潜江市水产局本规X主要起草人:陶忠虎、X挺、周浠、周多勇、王淑娟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1 X围本规X规定了潜江龙虾“虾稻共作 ”的定义、养虾稻田环境条件、养殖模式、病害防治、防止敌害和捕捞、水稻栽培与管理、潜江龙虾质量标准、标志、包装和运输的技术要求本规X适用于潜江市境内龙虾所有养殖水体X围内(见附录) 2 规X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卫生标准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T 10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评价要求NY 5051-200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71-2002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200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T 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SC/T 1009 稻田养殖技术规XDB42/T496-2008 虾稻轮作 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虾稻共作”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克氏原螯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4 养虾稻田环境条件4.1 地理环境养虾稻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底质自然结构,保水性能好,不受洪水淹没,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符合GB/T18407.4要求的稻田4.2 水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应符合GB11607和NY5051-2001的要求4.3 面积面积大小不限,一般以33500m2 (50亩)为一个单元为宜4.4 稻田改造4.4.1 挖沟挖沟。
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m~8 m处,开挖环形沟,堤脚距沟2m开挖,沟宽3m~4 m,沟深1m~1.5m稻田面积达到50亩以上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一”字形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m~2m,沟深0.8m,坡比1:1.54.4.2 筑埂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田埂应高于田面0.6m~0.8m,顶部宽2m~3m4.4.3 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排水口的防逃网应为8 孔/cm(相当于20目)的网片,田埂上的防逃网可用水泥瓦、防逃塑料膜制作,防逃网高40cm4.4.4 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5 养殖模式5.1 投放幼虾养殖模式每年9月至10月,中稻收割后,稻田应立即灌水,每667m2(亩)投放规格为1.0cm的幼虾1.5万尾~3.0万尾,投放幼虾养殖模式,经幼虾培育和成虾养殖两个阶段养成商品虾5.1.1 幼虾培育场地a)在稻田中用20目的网片围造一个幼虾培育区,每亩培育区培育的幼虾可供20亩稻田养殖。
b)稻田水深应为0.3m~0.5m c)培育区内移植水草,水草包括沉水植物(菹草、眼子菜、轮叶黑藻等)和漂浮植物(水葫芦、水花生等)两部分,沉水植物面积应为培育池面积的50%~60%,漂浮植物面积应为培育池面积的40%~50%且用竹框固定有稻茬的可只移植漂浮植物,供幼虾栖息、蜕壳、躲藏和摄食 d)肥水幼虾投放前7d(天),应在培育区施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牛粪、鸡粪、猪粪),每亩用量为100kg~150kg,为幼虾培育适口的天然饵料生物5.1.2 幼虾质量 幼虾规格整齐,活泼健壮,无病害5.1.3 幼虾投放a)幼虾运输幼虾采用双层尼龙袋充氧、带水运输根据距离远近,每袋装幼虾0.5万尾~1.0万尾b)投放时间幼虾投放应在晴天早晨、傍晚或阴天进行,避免阳光直射 c)投放密度培育区每亩应投放规格为1.0cm的幼虾30万尾~60万尾d)注意事项包装、运输、投放幼虾时应避免离水操作,幼虾运到培育区应进行泡袋调温,温差不超过2℃5.1.4 幼虾培育阶段的饲养管理a)投饲:幼虾投放第一天即投喂鱼糜、绞碎的螺蚌肉、屠宰厂的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以下简称“动物性饲料”)饲料应符合GB 13078和NY 5072和NY 5072的规定。
每日投喂3次~4次,除早上、下午和傍晚各投喂一次外,有条件的宜在午夜增投一次日投喂量一般以幼虾总重的5%~8%为宜,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和虾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日投喂量的分配如下:早上20%,下午20%,傍晚60%;或早上20%,下午20%,傍晚30%,午夜30%b)巡池:早晚巡池,观察水质等变化在幼虾培育期间水体透明度应为30cm~40cm水体透明度用加注新水或施肥的方法调控 c)经15d~20d的培育,幼虾规格达到2.0cm后即可撤掉围网,让幼虾自行爬入稻田,转入成虾稻田养殖5.1.5 成虾养殖管理a)投饲:12月前每月宜投一次水草,用量为150kg/亩;施一次腐熟的农家肥,用量为100kg/亩~150kg/亩每周宜在田埂边的平台浅水处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或克氏原螯虾专用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30%~32%),投喂量一般以虾总重量的2%~5%,具体投喂量应根据气候和虾的摄情况调整当水温低于12℃时,可不投喂翌年3月份,当水温上升到16℃以上,每个月投二次水草,用量为100kg/亩~150kg/亩每周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用量为0.5kg/ 亩~1.0kg/亩每日傍晚还应投喂1次人工饲料,投喂量为稻田存虾重量的1%~4%,以加快克氏原螯虾的生长。
可用饲料有克氏原螯虾专用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28%~30%)饼粕、麸皮是、米糠、豆渣等,投喂的饲料应符合GB 13078和NY5072的要求b)经常巡查,调控水深:11月至12月保持田面水深30cm~50cm,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加深水位至40cm~60cm第二年的3月份水温回升时用调节水深的办法来控制水温,促使水温更适合克氏原螯虾的生长调控的方法是:晴天有太阳时,水可浅些,让太阳晒水以便水温尽快回升;阴雨天或寒冷天气,水应深些,以免水温下降5.2 投放亲虾养殖模式 每年的8月底,中稻收割前15d往稻田的环形沟和田间沟中投放亲虾,每亩投放20kg~30kg投放亲虾养殖模式经亲虾繁殖、幼虾培育、成虾养殖三个阶段养成商品虾5.2.1 亲虾的选择5.2.1.1 雌、雄虾性别特征,性成熟的雌雄虾性别特征见表l表1 雌雄虾特征对照表判别雌 虾雄 虾体 色颜色暗红或深红,同龄个体小于雄虾颜色暗红或深红,同龄个体大于雌虾同龄亲虾个体小,同规格个体螯足小于雄虾大,同规格个体螯足大于雌虾腹 肢第一对腹足退化,第二对腹足为分节的羽状附肢,无交接器第一、第二腹足演变成白色、钙质的管状交接器倒 刺第三、第四对胸足基部无倒钩成熟的雄虾背上有倒刺,倒刺随季节而变化,春夏交配季节倒刺长出,而秋冬季节倒刺消失。
生殖孔开口于第三对胸足基部,为一对暗色的小圆孔,胸部腹面有储精囊开口于第五对胸足基部,为一对肉色、圆锥状的小突起5.2.1.2 选择亲虾的标准如下:a)颜色暗红或深红色、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b)个体大,雌雄性个体重应在35g以上,雄性个体宜大于雌性个体;c)雌、雄性亲虾应附肢齐全、无损伤,无病害、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5.2.2 亲虾投放 a)亲虾来源:亲虾从省级以上良种场和天然水域挑选, 雌雄亲本不能来自同一群体,遵循就近选购原则b)亲虾运输:挑选好的亲虾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虾筐按雌雄分装,每筐上面放一层水草,保持潮湿,避免太阳直晒,运输时间应不超过10h(小时),运输时间越短越好 c)亲虾投放前,环形沟和田间沟应移植40%~60%面积的飘浮植物 d)亲虾投放:亲虾按雌、雄性比2~3∶l投放,投放时将虾筐浸入水中2次~3次,每次lmin~2min(分钟),然后投放在环形沟和田间沟中5.2.3 饲养管理a)投饲:8月底投放的亲虾除自行摄食稻田中的有机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周丛生物与水草等天然饵料外,宜少量投喂动物性饲料,每日投喂量为亲虾总重的1%10月发现有幼虾活动时,饲养管理方法见本标准5.1.4和5.1.5。
b)加水:中稻收割后将秸秆还田并随即加水,淹没田面6 防止敌害稻田饲养克氏原螯虾,其敌害较多,如蛙、水蛇、黄鳝、肉食性鱼类、水老鼠与水鸟等放养前用生石灰清除敌害生物,每亩用量为75kg;进水时用20目纱网过滤;注意清除田内敌害生物;可在田边设置一些彩条或稻草人,恐吓、驱赶水鸟7 常见疾病与防治克氏原螯虾常见疾病与症状和防治方法见表2,治疗过程应按NY 5071要求操作水稻病防治与农药使用按CS/T 1009的规定执行表2 常见疾病与防治病名病原症状防治方法甲壳溃烂病细 菌初期病虾甲壳局部出现颜色较深的斑点,然后斑点边缘溃烂、出现空洞避免损伤;饲料要投足,防止争斗;用10 kg/667m2~15kg/667m2的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或用2~3g/m3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生石灰与漂白粉不能同时使用纤毛虫病纤毛虫纤毛虫附着在成虾、幼虾、幼体和受精卵的体表、附肢、鳃等部位,形成厚厚的一层“毛”用生石灰清塘,杀灭池中的病原;用0.3mg/L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全池泼洒病毒性疾病病 毒初期病虾螯足无力、行动迟缓、伏于水草表面或池塘四周浅水处;解剖后可见少量虾有黑鳃现象、普遍表现肠道内无食物、肝胰脏肿大、偶尔见有出血症状(少数头胸甲外下缘有白色斑块),病虾头胸甲内有淡黄色积水。
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使水体中的药物浓度达到0.3mg/L~0.5mg/L;或者用季铵盐络合碘全池泼洒,使水体中的药物浓度达到0.3 mg/L~0.5mg/L;也可以采用单元二氧化氯100g溶解在15kg水中后,均匀泼洒在667m2(按平均水深1m计算)水体中;④聚维酮碘和单元二氧化氯可以交替使用,每种药物可连续使用2次,每次用药间隔2d8 成虾捕捞、幼虾补投和亲虾留存8.1 成虾捕捞 捕捞时间第一茬捕捞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到6月上旬结束第二茬捕捞时间从8月上旬开始,到9月底结束 捕捞工具捕捞工具主要是地笼地笼网眼规格应为2.5~3.0cm,保证成虾被捕捞,幼虾能通过网眼跑掉 捕捞方法将地笼布放于稻田与虾沟内,每隔3~10天转换地笼布放位置,当捕获量比开捕时有明显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