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理20.pdf
7页天水一中高一级天水一中高一级 20182018——2019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学段考试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理科理科) ) (满分:100 分 时间:9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明代中后期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施复夫妇是苏州织绸的小户人家, 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 这反映此时期出现了( ) A.官营手工业 B.私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资本主义萌芽 2.晋商曾自豪地说:“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 ” “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 人,那个地方就只有村落了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 把这个小村落变成了个小市镇 ”据此,请判断晋商徽商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应该是在:(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3.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 ,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 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 A.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4.一战期间,张骞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了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 ) A.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性质 B.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 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 D. 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5.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主要影响是导致:( ) A.自然经济的产生 B.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C.商品经济的活跃 D.集体耕作方式的出现 6.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 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 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 业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7.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 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 ”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 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 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 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 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 之煤出口税每吨减 1 钱这一举措( )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9.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 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 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下列各项属于鸦片 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 A.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 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10.如图中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 1840~1956 年四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 D 曲线 代表的是何种经济形式( ) A. 自然经济 B.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11.据国民政府经济部 1942 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 3758 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 1654 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 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 B. 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 C. 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 D. 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 12.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 “虽穷乡僻壤, 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 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13.据统计,1600-1609 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 22430 匹和 15000 匹,而从 1640-1649 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 11450 匹和 3000 匹。
与同时 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 A. 商业革命的影响 B. 价格革命的影响 C. 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 D. 英法重视技术的革新 14.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其根本依据在于( ) A. 洋务运动打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 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方式--机器生产引入中国 D.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外交机构 15.1927~1936 年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段较快的发展期1936 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 86%, 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 ) A. 全面抗战的需要 B. 国民政府推出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 C. 国共合作的推动 D. 西方列强完全放弃对华的经济侵略 16.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 ,而清末状元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 商业这里反映出的时代观念是( ) A. 实业救国 B. 工商皆本 C. 重利轻义 D. 重商轻农 17.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 成就” 。
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 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以下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 ①蒸汽机车 ②内燃机③发电机 ④珍妮纺纱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8.“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 洲这块‘新大陆’ ,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 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 ) A. 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B. 把美洲纳入世界大家庭 C. 导致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 导致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9.20 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三个伟大的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 60 年的历史进程中, 中国人民在 1919、1949、1979 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是( ) A.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B. 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C. 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觉醒 D. 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20.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 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 缩小城乡差距 B. 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 推动城市化进程 D.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21.1902 年美国巳有发电厂 3621 座,总装机容量 121.2 万千瓦;1907 年德国已有三分之 一的企业使用电动机这预示人类进入到(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智能时代 22. “轮船减价货争装,局设招商是保商不让外人专垄断,经营经济策都良” 这首近代 上海的竹枝词反映的是( ) A.洋务运动中兴办近代军用企业 B.中国扭转了对列强的贸易逆差 C.列强控制中国水上运输局面被打破 D.晚清政府成功抵制了外国经济侵 略 23.1914—1924 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之后 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 A.维护了清政府统治 B.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 C.推动了政治近代化 D.与国际环境密切相关 24.据湖南口岸贸易情形的记载:“自近年设立洋船税关,生意顿盛。
洋纱一纵,尤为畅 销业此者现有四十五家,而每日所获,各不下三四百金惟本地所产之棉花,其价日贱, 且无人问津 ”这说明( ) A.近代民族纺织业发展缓慢 B.本地棉花价廉难销售 C.洋纱占据中国大部分市场 D.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5.1868 年,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 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 所好转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工业革命为信号灯的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B.城市化的发展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C.政治改革后,议会地位有了较大提高 D.汽车的发明应用使城市交通环境更复杂 26.中国电影《定军山》诞生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下列关 于这部电影表述正确的是( ) A.1900 年在北京拍摄成功 B.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开始起步 C.满足了人们视听的需求 D.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27. “2017 世界移动互联网大会(WMIC)暨新媒体门户大会”将于 6 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 心举行,大会将以“创观——前所未有的世界”为主题,展现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 现状和成绩。
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互联网大大增加了全球空间距离 B.互联网诞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 C.互联网与报纸、电影、电视被称为“四大媒介” D.互联网能迅速传播信息,高度互动,双向传授 28. “一只只银燕把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紧密地联系起来对于现代人来 说,早晨还在北京,下午已毫无倦意地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这已经是十分平常 的事了 ”材料中的交通工具是( ) A.轮船 B.飞机 C.汽车 D.蒸汽机车 29.1958 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 1070 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 铁的大军……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对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 的是( ) A.体现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B.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D.直接导致农村形势好转 30. “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 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 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 大特点是( ) A.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二、材料解析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31 题 14 分,32 题 12 分,33 题 14 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 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