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现实主义.ppt

21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12140157
  • 上传时间:2019-11-0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56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综述 n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废 墟上兴起,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电影美学 革命,继承了电影史上的写实主义传统,把纪实性 电影美学观推向了高峰 n它反映反法西斯斗争以及战后意大利社会普遍的贫 困和失业问题,描写的人物是普通的中、下层阶级 ,具有强烈的纪实风格,它在真实、正义和道德的 原则基础上发展了它的整体审美原则 n 在新现实主义之前,第一次先锋运动已明显表 现出脱离民众的倾向;而其后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虽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把镜头转向社会底层,大量 表现一些社会边缘人群,如《母狗》中的小职员和 妓女,《雾码头》中的逃兵和黑手党,《托尼》中 的劳工杀人犯,《底层》中的流氓世相等但作者 的视点仍然是高人一等的,是作为一个万能的第三 者立场来叙述或者利用这些小人物形象,来阐述 自己的理念 n 而新现实主义的导演是真正站在民众的立场, 诚心观察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疾苦和快乐,用 镜头如实地记录他们的生活 一、产生的背景 n1、历史与社会现实背景 二战的结束; 长达20年的法西斯统治时期的结束; 社会问题突出,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痛苦与艰难 “我们常常谈到艺术家对待现实的态度,谈到观众对待影片的态度, 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艺术力量的标准,这就是观众对艺术家 所描绘的现实生活的态度。

      当银幕的情节与人民固有的现实主义思想 方法相吻合时,作品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任这种信任实际上意味着影 片在观众中获得了成功格拉西莫夫) 2、电影状况本身 蒙蔽人民的三种电影样式: (1)“政宣片” (2)“白色片” (3)“书法派电影” 二、立场与态度 ——“把摄影机抬到大街上” n浓厚的人道主义立场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把镜头对准千千万万普通人生活与斗 争,反映战后尖锐的社会问题,揭露穷困与失业给底层人民带 来的巨大苦难 “我们认为它首先是一个观察世界的道德立场后来变成一个审 美立场,但它是从道德开始的罗西里尼) 创作内容决定了它的创作风格与美学追求以严格的纪实风 格反映社会,真正实现“还我普通人”的美学追求 三、产生经过 n1、创作源泉 1910到1920年间的几部现实主义的 影片,如吉奥内的《大盗扎-拉莫》、马尔 托里奥的《迷失在黑夜中》,爱德华-德- 菲里浦的方言戏剧和维尔加的小说 n2、先声 1942年 卢奇偌-维斯康蒂的《沉沦》 德-西卡的《孩子们注视着我们》 勃拉赛蒂的《云中四部曲》 尽管当时对于“现实”的理解众说纷纭,但 是建立拒绝浮夸、肤浅的风气,建立面向 大众的、真实的电影的情绪是一致的。

      3、宣言 n温别尔托-巴巴罗在《电影》杂志上提出的四点 纲领: (1)清除“在意大利影片中占很大比重的幼稚和公 式化的老调”; (2)取消“不谈人类问题和人道观点的荒诞可笑的 和生编硬造的东西”; (3)不要听腻了的故事,也不要小说改编的电影 剧本; (4)扬弃硬说所有意大利人都为“同样崇高的感情 ”所鼓舞的高调 4、命名 n罗西里尼:新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 n奠基之作:《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n根本改变了意大利电影的创作道路和思想 5、消失 1、共产主义倾向为战后新政府所反对; 2、票房的失利,人们兴趣的转移 四、作者、作品与风格 n(一)罗西里尼 “战后三部曲 ”: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年) 《游击队》(1946年) 《德意志,零年》(1947年)——黑色纪实主义 (长镜头跟拍埃德蒙特的行走 ) 安德烈.巴赞指出:“这不是主题内容的现实主义,而是风格的现实主义这个风 格就是通过心理的客观性来表现社会性悲剧的审美立场和道德立场在一个已然经受 过、现在仍然经受着恐怖和仇恨困扰的世界中,几乎再也看不到对现实本身的热爱之 情,…… 特点: 麦斯特在《电影简史》中所说的:“他宁可牺牲光滑而追求真 实,用普通人来代替演员,用实景来代替布景,用即兴创作来 代替编写好的场景,用生活来代替虚构”。

      擅长表现现实与战争的关系; 工作方法往往是从调查、采访、纪录出发,转而形成影片戏剧 性主题的表现他在谈到创作时说:“看到人的本来面目,不 要硬把人表现为与众不同,只有经过调查才能发现与众不同” 拒绝剧本、摄影棚、服装、化装等 (二)维斯康蒂——“新现实主义之父” 《大地在波动》(1948年) 特点: 非职业性的真正渔民演出; 完全外景拍摄; 长镜头/景深镜头和变焦镜头的处理,增强了浓郁诗意; 拒绝并列镜头,在单镜头内完成含义的表达; 不使用象征含义的镜头,镜头美学限定在事实真实的造型; 类似纪录片似的的旁白解说 n(三)德-西卡 《擦鞋童》(1946年) 《偷自行车的人》(1948年) 影片故事本身没有任何戏剧性因素, 德西卡却以实景拍摄、粗糙和直接记录 的叙事风格,创造出了比场面调度、分 镜头效果更精彩的戏剧性影片的主人 公与画面空间、背景、人群处在等同位 置,在它们的相互作用之下,人物与周 围的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温别尔托-D》(1951年) n(四)德-桑蒂斯 《艰辛的米》(1948年) 《橄榄树下无和平》(1949年) 《罗马十一时》(1952年) 五、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 n(一)题材内容 主要表现人类对于生存的四个问题的思考: 反对战争; 反对饥饿; 反对贫困和失业所造成的困境; 反对家庭解体和堕落。

      ——〈大英百科全书•电影艺术部分〉 n柴伐梯尼曾为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确立了这样的定 义:表现事物的真实面目,而不是表面看上去的样 子;使用事实而不用虚构;描绘普通人而不是那些 油头粉面的英雄,揭示每天的事件而不是例外的事 件;表现人与他的真实社会关系而不是他的浪漫主 义的梦幻 n柴伐梯尼曾批评好莱坞电影是一种“经过过滤的现 实”,是一种“虚构的假定性情境”他说:“我更感 兴趣的是自己在周围生活中亲眼看见的事物中所蕴 含的戏剧性,而不是虚构的戏剧性” (1)纪录性 文学故事性消失在如同新闻报道的实际生活的叙事状态之中 ; (2)实景拍摄 (3)长镜头的运用 在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中,长镜头的运用作为表现空间真 实的手段,起到了突出影片形式与风格的独特作用; (4)非职业演员的应用 (5)结构形式 新现实主义电影制作者,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的结构形式他 们不使用什么倒叙、闪回等,那样一些令人费解的结构形式, 而是选择了一种最为简单、最为鲜明、最为直观的结构形式, 其结果也是一种最为清晰、最为自然、最为充实的结构形式 (6)地方方言的应用 (二)形式特征 六、继承与影响 n产生了欧洲现代主义电影大师费里尼和安东 尼奥尼; n巴赞长镜头理论的实践素材来源; n 对其他国家电影风格的影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