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哭泣的古遗迹》说课稿.doc
6页《哭泣的古遗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和静县第一小学的教师毛美霞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我国的国宝》中的第三个主题《哭泣的古遗迹》,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在《哭泣的古遗迹》一课中,我将以感受、体验、领悟、内化为主线,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八大版块展开今天的说课首先我来说说这堂课的教学理念:第一版块:教学理念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动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所以学习本课程时就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协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这也是本课程的两个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在设计《哭泣的古遗迹》这节课时,我力求把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无论是让学生探究古遗迹的价值,或是找寻古遗迹被毁的资料时都力图从他们的身边出发,分析他们所熟知的事例,展示他们熟悉的图片,以便更好地实行情感体验接下来我对教材实行简单分析:第二版块:教材分析《我国的国宝》一课包括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探索古遗迹、哭泣的古遗迹和文物古迹的保护这四个主题的内容。
而《哭泣的古遗迹》旨在承接前两个主题,也就是了解、探索中国古遗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遗迹的价值,知道我国古遗迹保护的现状,通过大量古遗迹被毁坏事例的分析,引起他们对古遗迹的注重,激发他们保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了解学生是教育教学的起点,只有心中有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才会是成功的教育所以我对学生做如下分析:第三版块: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日益扩大,绝绝大部分学生对一些熟知的古遗迹,如万里长城、故宫、圆明园等比较了解,能够说出它们所蕴涵的价值,也能够找到一些古遗迹被毁坏的资料,个别学生即使不太了解,也能通过多种途径去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但五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还有局限性,对问题的理解只能形成较为实际的形象第四版块: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课前调查和课上交流,使学生知道古遗迹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2)使学生了解我国古遗迹保护的现状,知道如何从我做起保护古遗迹2、过程与方法:课上通过对古遗迹的价值、破坏古遗迹的事例的进一步探究和交流及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保护古遗迹的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古遗迹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保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课前调查和课上交流,知道古遗迹的价值遗迹我国古遗迹的保护现状;教学难点是如何激发学生保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为了使学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第五版块:教法学法1、说教法:叶老先生曾说“教师当然讲,尤宜致力于导导者,想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所以根据教材内容在设计本课时,我侧重于采用活动探究法,同时采用直观感知法、媒体演示法和讨论交流法来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2、说学法:根据学生的道德情感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的学法有直观感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协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本节课的教学准备是:第六版块: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破坏古遗迹的资料以及破坏古遗迹受到处罚的案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静县的古遗迹的资料2、学生准备:课前调查古遗迹的价值,搜集破坏古遗迹的相关事例以及和静县古遗迹的资料第七版块:教学过程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欣赏绚丽美图,引发情感萌动第二环节、观看残垣断壁,激起情感波澜第三环节、借助典型案例,强化情感体验第四环节、迁移课程资源,升华道德情感第五环节、深化课堂知识,诱发求知欲望接下来我就具体谈谈这个堂课的教学过程:1、欣赏绚丽美图,引发情感萌动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恰巧本课内容紧贴学生的生活,于是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说出自己旅游去过的的地方,随后欣赏绚丽的古遗迹组图,并即时让他们畅谈自己观看后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自豪感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交流并感悟课前调查的古遗迹的价值,继而话锋一转引入新课2、观看残垣断壁,激起情感波澜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的外延是儿童的生活,教学时既不能脱离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学时应该协助他们发掘身边的典型事例,把教学内容和本地实际有机联系起来”我通过释课题让学生说出古遗迹哭泣的原因,并结合“如果古遗迹被破坏了,我们失去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引领,和学生共同观看和交流在课下收集的古遗迹被破坏的的短片事例,并让学生角色扮演说出自己内心的哭诉,以此让学生明白古遗迹的现状更好的形成保护古遗迹的忧患意识3、借助典型案例,强化情感体验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学以致用因此我让学生说说为了保护古遗迹,我们的国家都做了哪些工作?由此引出《文物保护法》,并借助因破坏古遗迹而受到法律制裁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做到知法学法用法,树立其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随之很自然地过渡到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我们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古遗迹?4、迁移课程资源,升华道德情感大纲指出品社课要坚持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注重教学的延伸,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因此我通过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自己家乡的古遗迹,并拟定保护古遗迹的宣传标语,从而将家乡和自己的情感、态度结合起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感觉,有效的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升华全课5、深化课堂知识,诱发求知欲望课堂总结是本课的系统概括、深化,还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因此我在最后总结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在课后继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知识,搜集并了解和静县以及巴州地区需要受到保护的古遗迹还有哪些? 第八版块:板书设计哭泣的古遗迹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经济价值保护古遗迹 人人有责板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系统的建构,为此我设计了以上板书这样的板书,既直观形象,又一目了然,关键是通过古遗迹的重要价值能更好地突出保护古遗迹的重要性本节课我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多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最后我要用徐世昌的一句名言来结束我的发言:凡建立功业,以立品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老师们,让我们用好手中的教材,为祖国育德才兼备的接班人!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领导及老师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