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对策的研究.doc
10页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对策的研究峰峰矿区淺泉幼儿园 鹿国栋一、课题的提出《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 往,形成文明交往习惯为此,我们在幼教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将文明礼 貌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幼 儿的“语言美”在文明礼仪众多领域中,礼貌语言是幼儿养成好的文明礼仪、 与人接触的前提,因此,文明礼貌语言的养成始终是孩子礼仪教育的重耍环 节婴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儿童通过言语这个“外壳”来形成思 维的最佳期,因此在幼儿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婴幼儿期的礼貌语言 养成教育也成为《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幼儿的语 言发展是一个逐渐分化的过程,他们首先获得笼统的或一般的语言思维,然 后逐渐分化为较细致而具体的语言思维因此,在养成教育领域中,礼貌语 言的养成教育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值得探索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农村幼儿的礼貌语言相对较匮乏,大部分孩子都 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在外地打工,家庭教育薄弱,一句简单的问 好或向父母家人表达爱意都比较困难,而城市幼儿的内向或羞于启齿,也使 得在礼貌语言教育方面较为淡薄。
即使是重视礼仪教育的人,更多的偏重于 养成教育中的行为教育,而忽略了人际交往最基础的工具——礼貌语言,因 此我们课题组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的对策研究这一课 题二、省内外研究现况分析关于本课题的内容,我们课题组的成员翻阅了各种资料进行调查,发现 与幼儿礼貌教育的相关内容比较多,大部分是关于幼儿养成教育的,而针对 幼儿礼貌语言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并没有针对性的相关研究河南省嵩县的王闪闪老师提出“加强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幼儿语言美”, 要求教师耍用亲切动人的礼貌语言,拨动幼儿共鸣的心弦;还耍以身作则, 让幼儿学有榜样;应该创设良好的环境,巩固礼貌语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 活动,强化文明礼貌教育;最后要加强家园联系,家园共育成珊、李红霞、王景娥老师也做岀了《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的实 践研究报告》,M 影响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家 庭的,也有来口幼儿园、社会的,他们通过不同的侧面、各种渠道综合影响 着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指出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 的重点,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因此制定了培养幼儿文明礼貌 习惯的目标,语言方面:能坚持主动问好,能坚持使用文明用语;行为方面: 没有推打拥挤现象、无争抢东西的现象、无随手扔东西的现象、能与同伴一 起愉快、友好的玩、能关心帮助同伴;举止方面:无抠鼻子和挤眼睛的现象、 无咬指甲的现象。
我觉得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之上,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的对策还有许多 值得研究的地方,本课题将立足于教师的教法,幼儿的学习与牛:活环境做深 入的研究,研究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的对策,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三、核心概念的界定1、礼貌:是指人与人交往中,需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并从语言和动作 表先出来其核心是有爱心会关心和尊敬他人2、礼貌语言:是人类语言的重耍组成部分,是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交流成功的必要手段3、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彳亍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 广泛的,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 思维习惯的培养4、 对策:本意是指古代应考的人回答皇帝所问关于治国的策略,现多指 对付的策略或办法四、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新《纲耍》明确耍求“耍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本课题 是从幼儿认知和生活经验岀发,通过老师的合理组织和引导,让幼儿在养成 良好文明礼仪的基础上,综合处理有关信息,加以整理组织成较规范的礼貌 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引导儿童对自身及日常司空 见惯的现象加以关注、概括和交流,也常常为之引发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 从而使幼儿的礼貌语言得到发展也使其社会性情感得到完善。
在幼儿园实施礼貌语言养成教育,不仅能发展幼儿的倾听、表达、阅读、 书写能力,更是养成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课题的研究 对于学校及整个社会将会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及实践价值五、课题的理论依据1•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不可能是每一个方面齐头并进的发展,每一个幼儿都可能呈现发展的优势方面,并形成发展领域的不同的组合, 在各个领域全面地得到发展的同时,各领域在发展水平、速率上又存在一定 差异,不同的领域在幼儿整体的发展中相互支撑,协调发展这就是幼儿的 和谐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幼儿和谐发展,充分展现幼儿发展的潜能根据这一思想,可以完善和重构关于幼儿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因此,和谐 发展应该是现代教育评价幼儿的一个重耍尺度2. 本课题研究主要依据王敏勤教授的整体构建和谐教学法理论和谐 教学整体建构思想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游戏习惯充分依据教材中的 典型内容,在幼儿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主动运用,适当拓展,自 觉地把掌握的方法、规律迁移到自己的游戏之中,从而培养幼儿的学习和游 戏能力六、 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课题的研究目标1、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出“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 方法。
2、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养成符合幼儿心理的文明礼貌语言的习惯课题的研究内容1、 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提出幼儿园文明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环境设置的 研究;2、 幼儿园文明礼貌语言养成教育活动的设计研究3、 幼儿园文明礼貌语言养成教育在日常交往活动中的渗透研究七、 研究方法:1、 调查法在研究期间期采用座谈、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 科学依据2、 观察法3、 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循序渐进,不断反思,不断修正,探索 最佳培养策略八、 实施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10—2011.12)课题组每位成员认真学习《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不断更新观念, 召开座谈会,构建现代生活礼仪养成教育背景下的幼儿礼貌语言教育的新目 标、新内容、新方法第二阶段:研究初期阶段(2012.1—2012.4)1、 召开家长会,了解家长对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的看法,以利于家园合作 开展有效的礼貌语言养成教育,写出调查报告2、 课题组成员在调研的基础上将所学的新的教法理论注入幼儿活动一日 常规,以月为单位,每月一篇教学反思,根据自己课堂上的“亮点”,记录自 己在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定期进行研讨,一月一总结有了理论知识后再用到 幼儿活动实践中去,寻找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的对策。
第三阶段:研究中期阶段(2012.4-2012.7)课题组成员每人准备一篇优秀教案,一个优质的半日观摩活动,组内成员 观摩、评议,进行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对策的初探第四阶段:研究结题阶段(2012.8—2012.10)整理课题资料,写出研究报告、论文,完成终结性研究报告开展多种 形式的展示活动有效推广运用课题研究成果九、预期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结果名称及形式 研究报告:《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对策的研究报告》鹿国栋 论文:《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的探究》 程丽华 论文:《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对策的思考与构建》许静《如何培养幼儿礼貌用语习惯》、《浅谈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的培养》优秀案例汇编刘超霞王玲十、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成员分工、经费、管理、现有基础、制度保障等)我园有从事教育科研多年的幼教专家做指导,具备一定的研究及指导能力,课题组成员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积累了较多相关经验,都是在幼教 一线上工作了多年,经验知识储备丰富的,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教师,我园 幼儿及其家长来自社会各层次,对幼儿的教育都很重视、支持、为课题的顺 利进行、研究成杲的真实、全面提供了人员质量上的保证取得相关研究成果:课题组负责人和组成人员潜心于幼儿教育教学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10 余篇。
部分课题组成员近年来曾参加过区、市级课题研究,均为课题组骨干 力量,现已顺利解题为此课题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必将推动此课题 顺利进行该课题组成员均为在幼教一线工作了 20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 验和理论知识储备的中青年教师,曾经多次担任对外观摩课,对幼儿的德育、 卫生保健方面有所研究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1、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1) 课题负责人,本科学历,从事幼教多年,发表了多篇论文,热心课 题研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精力充沛,积极向上;课题组成 员全部由一线的富有朝气的青年教师组成,均为幼教师范毕业,勇于创新, 专业知识丰厚,完全口」以承担课题专项研究2) 本课题组成员7人,均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且主要是从事教学第 一线的教师,她们工作积极、进取心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4人,初级职称 3人,都是我园的教学骨干,完全可以承担此课题的研究2、课题研究和成员分工1)课题主持人:鹿国栋(校长),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整体设计、各方面工 作协调⑵课题组成员分工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程丽华资料搜集人员:许静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对策研究的问卷调查:刘超霞王玲调查报告分析:程丽华 许静 刘超霞 王玲阶段总结:许静3、研究时间、经费、设备、资料等条件:(1)我们计划用一年的时间, 完成该课题。
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调度会,对在实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及时地研究解决,以保证实验课题的顺利进行2)在资料设备及经费保障 方面,幼儿园将对课题组给予大力的支持,提供必要的资料和设备十一、参考文献[1] 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 20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耍(试行)》•[2] 赵忠心•加强孩子的礼仪教育[M] •浙江:浙江教育报社,1996.[3] 李生兰.幼儿品德教育过程的优化[M]・浙江:浙江教育报社,1996・[4] 刘电芝•现代学前教育研究方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 祝士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6] 赵寄石,楼必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