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上第三单元《我们的guojia 机构》教学设计.docx
18页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我们的国家机构2022年11月 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一)单元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统编版单元名称基本第三单元信息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学期《我们的国家机构》单元组织形式自然单元序号课时名称国家机构有哪些第一课时 身边的国家机构对应教材内容第5课1第5课 42-43 页第5课国家机构有哪些23456789第5课 44-47 页第5课 48-51 页第6课 52-55 页第6课 56-58 页第6课 59-61 页第7课 62-65 页第7课 66-69 页第7课 70-71 页第二课时 国家机关的职权第5课国家机构有哪些第三课时 国家机关的产生第6课人大代表为人民课时信息第一课时 人民选出的代表第6课人大代表为人民第二课时 责任在肩 人民在心第6课人大代表为人民第三课时 我们是场外“代表”第7课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第一课时 权力行使有边界第7课 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第二课时 权力运行受监督第7课 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第三课时 权力违法必追责(二)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材以“法”为重点内容,吸收我国德育课程改革成果,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基于学生的思维领悟能力和价值判断水平,集中落实法治教育。
教材以“知识生活化”与“道德与法治相融合”为要求,基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水平,循序渐进地呈现宪法的根本地位、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国家公权力的来源及行使等基础法律问题和宪法常识 本册各单元主旨梳理本单元以“了解国家机构”“认识人大代表”和“知道权力运行”构成逻辑主线,单元结构图如下: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处于感性认知和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根据学生这些年龄特点,教学时须紧扣社会热点、学生的兴趣点和生活的困惑点搭建思辨平台同时,他们有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资料搜集及思辨能力,能借助书籍、网络开展课外的拓展活动这样能有效拓宽教学的途径和时空,但能否帮助学生理清层次脉络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在与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层层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炼为理性总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感悟、构建并丰富学习经验,真正实现知、情、行的统一生活中,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相关经验较少,但已经接触过相应的国家机构,通过新闻报道等对权力行使的案例有所了解但由于社会认知和经验有限,辨别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正确的价值观还有待加强为此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权力运行等法律知识的初步介绍,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结合生活实际,以法律知识为载体,突出法治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本单元对应着《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段目标第三学段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中的“初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道德修养”中“懂得自律,诚实守信,能够得体地与人交往,团结互助,能够平等友好地与他人相处,学会合作”;(3)“法治观念”中“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4)“健全人格”中“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5)“责任意识”中“关心公益事业,学习民主管理的规则和程序,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和志愿者活动,有团队意识,能够与他人合作互助”,以及课程内容中第三学段的法治教育学习主题中“认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对社会生活的意义,初步具备民主参与、责任担当意识”和国情教育学习主题中“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理解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小学高年级(3-6年级)教学内容与要求”第1条“建立对宪法的法律 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知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认知主要国家机构,国家主权与领土,认知国防的意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第3条“了解制定规则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
初步了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理解诚实守信和友善的价值与意义”和第6条“初步了解司法制度,了解法院、检察院、律师的功能与作用”五)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托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本单元主要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对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权力运行等法律知识的初步介绍,重在突出宪法精神,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主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所以,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能有效提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相契合的能力与品格六)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依据《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中提出的深度学习的实践模型,设计单元学习活动时要尊重单元深度学习的特征: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应用、价值与评价,尤其是其核心特征——“活动与体验”指导本单元教学设计要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感悟知识的本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力图从学生生活出发,设计活动带学生走出教室,将法律规定生活化,建立学习内容与生活的关系。
深度学习的实践模型二、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一)单元学习目标 (二)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身边的国家机构,了解它们的职权,知道国家机关的产生,初步认知我国主要的国家机构,懂得生活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国家机构的保障2.在认识人大代表如何产生及人大代表职责的基础上,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有参政议政的意识,初步了解国家的民主制度3.认识国家机关如何行使权力,权力运行受到哪些监督,权力行使违法会追责,对公权力及其行使有初步认识,逐步形成法治意识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本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路主要是教师依托课程性质、时代要求、学生发展对“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学生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安排,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在单元大任务驱动下,将单元大任务分解成课时小任务,从情景化感知,到社会生活调查,体现教学探究领域的逐渐增大,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国家机构”、“认识人大代表”、“知道权力运行”引导学生树立制度自信,增强国家认同,形成法治信仰的法律知识基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如下:学习本单元,应解决这个基本问题:国家机构和我们公民有什么关系?聚焦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问题来解决: 单元课题一级问题二级问题三级问题1.国家的正常运转通过谁来实现?2.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是什么?3.国家机构的组成是怎么样的?1.我们身边有哪些国家机构?《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有1.不同的国家机关具有怎样的职权?2.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2.国家机关有哪些有哪些》哪些?职权?1.人大代表如何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3.国家机关是怎样产生的?2.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1.人大代表是什么?2. 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3.选举对于公民有什么意义?4.选举资格有哪些?1.人民是怎样选出人大代表的?第三单元人大代表与人民之间有什么关系?《人大代表为人民》1.人大代表的构成有什么特点?2.人大代表是如何履职的?1.公民参政议政的内容有哪些?2.公民参政议政的方式有哪些?3.小学生可以建言献策吗?1.什么叫权力行使有边界?2.为什么权力行使要有边界?1.权力运行为什么要监督?2.人大代表为什么要履职?3.为什么要做“场外代表”?1.为什么权力行使有边界?为什么权力《权力受到制 约 和 监督》运行要受到 2.为什么要参与权制 约 和 监督?力监督?2.怎样监督权力运行?1.怎么追责?3.行使权力违法了怎么办?2.怎么赔偿?围绕“国家机构和我们公民有什么关系”这一基本问题,各课逐层展开问题引领下的活动设计。
课时安排如下: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中,结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情境体验、观看视频、调查采访、分析材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思辨和探究,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提升法治意识主要教学活动安排如下: 综上所述,本单元教学设计以“大任务”为引领,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以问题的解决方式推进学习,以活动为主要实施形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课时教学在完成各主题教学目标的同时,指向单元目标的达成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6 人大代表为人民第二课时《责任在肩 人民在心》教学设计2022年11月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六上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6 人大代表为人民第二课时 《责任在肩 人民在心》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本课围绕“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展开在认识人大代表如何产生、人大代表职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有参政议政的意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国家的民主制度本单元承载着引导学生从公民个体生活走向社会公共生活,感性认识法治政府,初步培养公民意识的作用。
教材包括“人民选出的代表”“责任在肩人民在心”“我们是场外‘代表’”三个框题《责任在肩 人民在心》是本课第二框题的内容它在本课学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方面认识到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由人民选出,代表人民的利益参与国家管理,行使国家权力;另一方面懂得人大代表要依法履行自己的职权,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课程标准】本课对应着《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段目标第三学段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中的“初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法治观念”中的“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3)“责任意识”中“关心公益事业,学习民主管理的规则和程序,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和志愿者活动,有团队意识,能够与他人合作互助”,以及课程内容中第三学段的法治教育学习主题中“认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对社会生活的意义,初步具备民主参与、责任担当意识”和国情教育学习主题中“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理解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小学高年级(3-6年级)教学内容与要求”第1条“建立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知。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认知主要国家机构,国家主权与领土,认知国防的意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和第3条“了解制定规则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初步了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理解诚实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