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模拟一(解析版).docx
20页2022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卷一】地理模拟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Ⅰ、选择题Ⅱ和非选择题三部分,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电影《流浪地球》中地球流浪的目的地是 4.2 光年外的比邻星下列天体系统中,与比邻星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同级别的是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答案】B【解析】【详解】电影《流浪地球》中地球流浪的目的地是 4.2 光年外的比邻星选项天体系统中,与比邻星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同级别的是太阳系,都是以恒星为中心天体的恒星系统,B对地月系是行星系统,A错银河系、河外星系是由很多恒星系统组成的,C、D错2. 新型的植保无人机,其作用之一就是利用卫星技术让无人机摆脱遥控器的操控,在喷洒农业农药过程中根据测量获得的数据全自主作业,作业精确到厘米,甚至可以单独围绕着一颗农作物进行植保喷洒。
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属于A. 生态农业 B. 有机农业 C. 精确农业 D. “处方”农业【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农业是能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有机农业是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处方”农业是针对不同区域采取特定处理措施管理的农业详解】新型的植保无人机,作业精确到厘米,甚至可以单独围绕着一颗农作物进行植保喷洒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属于精确农业,C对生态农业 是能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A错有机农业是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B错处方”农业是针对不同区域采取特定处理措施管理的农业,D错3. 下表为江西赣南地区2010、2015年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数据(单位:km2),其中耕地转化为林地、居民及工矿用地的面积分别为3176.06km2、542.70km2赣南地区在2010年至2015年的五年中,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类型是( )土地类型草地耕地居民及工矿用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2010年610.5510429.001541.252585060779.44129.842015年534.439512.441781.252666550778.7467.83A. 草地 B. 耕地 C. 林地 D. 未利用地【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读表可知,2010年江西赣南地区草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的面积分别为610.55km2、10429.00km2、25850.60km2、129.84km2,2015年江西赣南地区草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的面积分别为534.43km2、9512.44km2、26665.50km2、67.83km2,江西赣南地区草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的变化量分别为-76.12km2、-916.56km2、814.90km2、-62.01km2,相对于2010年,2015年江西赣南地区草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的变化幅度分别约为-12.5%、-8.8%、3.5%、-47.8%,因此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类型是未利用地,D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选D点睛】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4. ①处岩石最可能是( )A. 大理岩 B. 花岗岩 C. 板岩 D. 石英岩5. 甲、乙、丙、丁四地地貌成因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背斜成谷 B. 乙—向斜成山 C. 丙—沉积平原 D. 丁—地垒成山【答案】4. C 5. B【解析】【分析】【4题详解】读图可知,①处岩石为变质岩,正常位置位于页岩层之下,最有可能是页岩变质而成大理岩为石灰岩变质而成,花岗岩不是变质岩,属于岩浆岩,板岩是页岩变质而成,石英岩是砂岩变质而成,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ABD5题详解】图中显示,甲地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应为向斜,因此甲处谷地不是背斜形成,A错误;乙地整体上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地表形态为山地,因此乙地是向斜成山,B正确;丙地岩层出露,地表没有明显沉积物,因此不可能是沉积平原,C错误;丁地附近仅有一条断层,不能构造地垒构造,因此丁地是地垒成山的可能性不大,D错误点睛】岩石的成因类型有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1)岩浆岩:岩浆侵入或喷出冷凝而成如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2)沉积岩:外力作用下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3)变质岩:变质作用下形成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属于变质岩下图为极锋剖面示意图,箭头为气流方向完成下面小题6. 图中甲风带的风向是(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7. 受乙气流季节性影响的地区,植被类型是(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 温带落叶阔叶林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亚寒带针叶林【答案】6. A 7. A【解析】【分析】【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极锋是中纬西风与极地东风相遇形成的,根据极锋倾斜形态判断,甲风带来自高纬度,乙风带来自较低纬度,结合图中方向判断,图示区域北边纬度高,南边纬度低,因此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风带为北半球极地东风带,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南,气流向右偏,形成东北风,A正确,BCD错误7题详解】根据前题判断可知,乙应为来自较纬度的中纬西风带,受中纬西风(乙)季节性影响的地区应位于30°~40°大陆西岸,形成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中海气候,为了适应当地夏季干热的气候,形成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A符合题意;温带落叶阔叶林一般分布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和较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般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寒带针叶林一般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这些气候区都不是受中纬西风(乙)季节性影响的地区,排除BCD。
故选A点睛】极锋是一种大型的冷锋,是极地气团和热带气团之间的半永久性的锋,是寒冷的极地气流和温暖的热带气流的界线气象学上极锋是极地环流和费雷尔环流的边界在北极,来自北冰洋的寒冷而沉重的气流,将它下面的来自热带的热气流推动前进暖空气沿着倾斜的锋向上行进,一些暖空气向北流动被推向极地下图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 此时北京的天气最可能是( )A. 东风送爽 B. 细雨绵绵 C. 大风降温 D. 电闪雷鸣9.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温特征及成因是( )A. 甲地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最低B. 乙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气温最高C. 丙地位于海上且保温作用强,夜晚气温最高D. 丁地云层较厚且削弱作用强,白天气温最低【答案】8. C 9. C【解析】【分析】【8题详解】由图可知,北京受冷锋影响,出现大风、降温天气,C正确;北京西侧气压高,吹偏西风,A错误;冷锋带来的降水强度大,B错误;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可知,陆地上形成了强大的高压,应该为冬季,电闪雷鸣主要出现在夏季,D错误9题详解】甲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A错误;乙地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B错误;丙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多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且位于海上,夜晚气温最高,C正确;丁地位于高压中心,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D错误。
故选C点睛】冷锋和暖锋过境时天气的不同:①温度不同,冷锋过境气温骤降,暖锋过境温度会升高②天气状况不同,当冷锋过境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出现阴雨、大风、降温等天气;暖锋过境时,暖气团在徐徐爬升过程中冷却、凝结产生连续降雨,并且雨区在锋前③降水不同,暖锋持续性降水,连绵阴雨,雨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冷锋会形成强降水,暴雨或大雪,雨区范围较狭窄,降水时间短,主要在峰后2018年4月18日,绍兴风情旅游新干线正式载客运营,城际动车组“鉴湖号”从绍兴火车站驶出,沿着萧甬铁路向东行驶21分钟后就到达上虞火车站该干线规划西起柯桥区钱清,东至上虞区驿亭,全长约64公里,沿途经停9个站点,今后还将连通杭州和宁波完成下面小题10. 绍兴市首条城际轨道交通采用萧甬铁路改建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A. 连接城市多 B. 客运流量大 C. 建设成本低 D. 运营速度快11. 绍兴风情旅游新干线开通运营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①完善铁路网布局,加快农产品外运 ②促进三区融合,缩短通勤时间③加速逆城市化步伐,减轻“城市病” ④拓展城市空间,提升旅游产业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10. C 11. D【解析】【分析】【10题详解】交通线路另辟新路成本较高,采用线路改建或者沿着既有线路修建主要是为了节约建设成本和难度,加快工程进度,这是绍兴市首条城际轨道交通线路,为了节约建设时间和成本,所以选择采用改建方式,客运流量大,连接城市多,运营速度快都是城际轨道交通的特点,不是改建的特点,故选C。
11题详解】轨道交通线路主要是客运而非货运,所以并不能够加快农产品外运,主要影响是加快城际间的人员流动,促进三区融合,逆城市化是指的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城际轨道交通并不能加快逆城市化,城际轨道交通线是加快城市间的联系,拓展城市空间,提升旅游产业点睛】交通线的开通有利于完善地区交通线路网络,加强地区间的联系,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已有线路的交通运输压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拉动就业右图为南半球某地5000m等高面上的稳定风向轨迹示意图,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异造成原因仅考虑气温因素,且近地面不考虑地形起伏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2. 此时与甲地相对应的近地面风向是( )A. 偏北风 B. 偏东风 C. 偏南风 D. 偏西风13. 下列此时甲至乙相对应近地面的相关气象要素分布状况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12. D 13. B【解析】【分析】【12题详解】图文信息表明,图中风向为南半球某地高空风向,高空气流不考虑摩擦,因此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甲处风向是水平气梯度力向左偏转90°所致,由此判断,甲地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南指向西北,高空和近地面气压形势相反,则甲地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北指向东南,受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向左偏转一个锐角,应形成偏西风,D正确,ABC错误。
故选D13题详解】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图中风向轨迹可近似看成等压线分布形态,前题判断可知,甲处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南指向西北,表明高空甲、乙两处中间高压脊,高空和近地面气压形势相反,甲、乙两地近地面处于低压槽两侧,该低压槽向西延伸,易形成冷锋天气系统,由于位于南半球,甲位于暖气团一侧,乙位于冷气团一侧,冷锋降水集中于冷气团一侧,因此甲到乙之间云量和降水量较大,且云量和降水量最大值偏向乙地一侧,因此B正确、C错误;甲位于暖气团,乙位于冷气团,因此从甲到乙气温降低,气压呈上升趋势,因此A、D错误点睛】锋面气旋中,由气压中心向偏西方向延伸出来低压槽往往形成冷锋,由气压中心向偏东方向延伸出来的低压槽往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