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交生化大纲.doc
14页本大纲共二十三章,内容要求划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第一章 绪 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生物化学发展简史第二节 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节 本书纲要第一篇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第二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点,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分类、三字英文缩写符号2.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的化学键3.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概念、主要化学键和形式:α-螺旋,β-折叠,β-转角与无规卷曲掌握α-螺旋,β-折叠的结构特点4.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概念和维持其稳定的化学键: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引力5.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的概念和维持稳定的化学键6.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决定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决定生物学功能7.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电离,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和意义,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熟悉】1. 肽、肽键与肽链的概念,多肽链的写法生物活性肽的概念2. 肽单元概念3. 模序(motif)、锌指结构、分子伴侣的概念4. 结构域(domain)的特点。
5. 蛋白质的分类6. 蛋白质的沉淀,等电点沉淀,凝胶过滤,超过滤和超速离心7. 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技术:盐析、电泳和分子筛的原理了解】1. 几种重要的生物活性肽2. 胰岛素一级结构的特点3. 分析血红蛋白的四级结构特点4. 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的原理5. 蛋白质空间结构预测的原理和意义教学内容第二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一、 氨基酸二、 肽三、 蛋白质的分类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一、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三、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四、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第三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 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二、 蛋白质二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一、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二、 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三、 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四、 蛋白质空间结构测定教学方法首先从蛋白质是生物体含量最多的固体成分,种类繁多,功能复杂,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章的难点是蛋白质的结构及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讲授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用动画等三维空间结构图形象、生动地讲授蛋白质分子上各基团的相互作用形成蛋白质特定的空间结构,进而表现出不同的理化性质和功能,利用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又可进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进一步进行蛋白质的研究。
第三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 常见核苷酸的结构、符号和性质DNA和RNA的分子组成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键的方向性,核酸的一级结构及其表示法2. DNA的二级结构的特点,掌握原核生物DNA的超螺旋结构,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核小体的结构DNA的生物学功能3. RNA的种类与功能信使RNA和转运RNA的结构特点tRNA二级结构的特点与功能4. DNA的变性和复性概念和特点,解链曲线与Tm熟悉】1. 核蛋白体RNA的结构与功能2. 核酸分子杂交原理了解】了解核酸酶的分类与功能教学内容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一、核苷酸中的碱基成分二、戊糖与核苷三、核苷酸的结构与命名第二节 核酸的一级结构第三节 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一、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二、DNA的超螺旋结构三、DNA的功能第四节 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一、信使RNA的结构与功能二、转运RNA的结构与功能三、核蛋白体RNA的结构与功能四、其他小分子RNA五、核酶第五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一、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二、DNA的变性三、DNA的复性与分子杂交第六节 核酸酶教学方法首先从核酸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出核酸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没有核酸就没有生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常规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启发式教学与课堂讨论教学相结合等教授方法第四章 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 酶的概念,酶的化学本质2. 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和全酶3. 酶的活性中心的概念必需基团的分类及其作用4. 酶促反应的特点:高效性、高特异性和可调节性5.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米一曼氏方程,Km与Vmax值的意义6. 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不可逆抑制的作用,可逆性抑制包括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的动力学特征及其生理学意义7. 酶原与酶原激活的过程与生理意义8. 变构酶和变构调节的概念、机理和动力学特征掌握酶的共价修饰的概念和作用特点9. 同工酶的概念和生理意义熟悉】1. 酶促反应的机理,酶与底物复合物的形成即中间产物学说2. 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3. 酶活性的测定与酶活性单位概念4. 酶含量的调节特点和调控【了解】1. 酶的作用原理:诱导契合学说、邻近反应及定向排列、多元催化、表面效应2. 酶的分类与命名的原则3. 酶在疾病发生、疾病诊断、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教学内容第一节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一、 酶的分子组成二、 酶的活性中心第二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一、 酶促反应的特点二、 酶促反应的机制第三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一、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二、 酶浓度三、 温度四、 pH五、 抑制剂六、 激活剂七、 酶活性测定与酶活性单位第四节 酶的调节一、 酶活性的调节二、 酶含量的调节三、 同工酶第五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一、 酶的命名二、 酶的分类第六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一、 酶与疾病的关系二、 酶在医学上的应用教学方法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即生物体进行物质的谢与分解代谢),新陈代谢的停止就生命的终止,生命活动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
在酶的催化下,机体内的物质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酶的异常会导致代谢的异常,严重的会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接着引入正题酶是蛋白质,具有蛋白质的一般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讲授过程中联系前面已讲授的蛋白质知识,做到知识的连贯,酶结构的改变会引起酶催化活性的改变,进一步说明了本质为蛋白质的酶其催化功能是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的本章的难点是酶促反应动力学与酶的调节,其实质基本上都是通过改变酶的结构来影响酶的催化活性,从而调节酶促反应速度,掌握了这个要点,学习起来就有规律可循了第二篇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第五章 糖代谢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糖酵解的概念,糖酵解途径的基本反应过程、限速酶、ATP生成、作用部位及生理意义2.糖的有氧氧化概念,糖的有氧氧化途径中丙酮酸氧化脱羧及三羧酸循环的基本反应过程、限速酶、ATP生成、作用部位及生理意义3.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NADPH的功能4. 肝糖原合成与分解的限速酶及其催化的反应5. 糖异生的概念、限速酶及其催化的反应和生理意义6. 正常人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激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熟悉】1. 糖酵解调节2. 糖的有氧氧化的调节3. 巴斯德效应的概念。
4. 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反应过程和调节5. 肝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6. 糖异生途径的调节7. 乳酸循环及其生理意义了解】1. 糖的重要功能及其在体内的消化、吸收了解糖代谢的概况2. 肌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及糖原累积症3. 高血糖与低血糖等糖代谢失常疾病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糖的生理功能二、糖的消化吸收三、糖代谢的概总第二节 糖的无氧分解一、糖酵解的反应过程二、糖酵解的调节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一、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二、有氧氧化生成的ATP三、有氧氧化的调节四、巴斯德效应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二、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第五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一、糖原的合成代谢二、糖原的分解代谢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四、糖原累积症第六节 糖异生一、糖异生途径二、糖异生的调节三、糖异生的生理意义四、乳酸循环第七节 血糖及其调节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二、血糖水平的调节三、血糖水平异常第六章 脂类代谢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 脂肪动员的概念和限速酶2. 脂肪酸的β—氧化概念掌握脂酸的活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脂酸β—氧化的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等步骤,掌握脂肪酸氧化过程中能量的计算。
3. 酮体的概念,酮体的生成和利用的部位、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4. 磷脂的分类甘油磷脂的组成、分类和结构5. 胆固醇的合成:部位、合成原料和限速酶掌握胆固醇的转化产物6. 血脂的概念血浆脂蛋白用电泳法和超速离心法分类的种类、主要组成成分和功能熟悉】1.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部位、合成原料和合成过程2. 酮体生成的调节3. 脂肪酸的合成:原料、部位和限速酶,熟悉脂肪酸合成酶的特点,激素对脂酸合成的调节4. 甘油磷脂的合成途径:甘油二酯合成途径和CTP-甘油二酯合成途径甘油磷脂的降解:磷脂酶类对甘油磷酯的水解及产物的作用5. 胆固醇合成的主要步骤和调节6. 血浆脂蛋白的结构载脂蛋白的功能,某些载脂蛋白对脂肪酶活性的激活作用7. 血浆脂蛋白的代谢熟悉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高脂血症了解】1. 脂类的概念、分类和生理功能了解脂肪酸的命名、来源和分类2.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3. 脂肪酸的其它氧化方式4. 脂酸碳链的加长和不饱和脂酸的合成过程5. 前列腺素等多不饱和脂酸的结构、命名、合成过程和生理功能6. 鞘磷脂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神经鞘磷脂的合成部位和原料教学内容第一节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节 甘油三酯代谢一、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二、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三、脂酸的合成代谢四、多不饱和脂酸的重要衍生物----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第三节 磷脂的代谢一、甘油磷脂的代谢二、鞘磷脂的代谢第四节 胆固醇代谢一、胆固醇的合成二、胆固醇的转化第五节 血浆脂蛋白代谢一、血脂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三、载脂蛋白四、血浆脂蛋白代谢五、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第七章 生物氧化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 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2. 呼吸链的概念掌握线粒体的两条呼吸链——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排列顺序3. 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熟悉】1. 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2. 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类型ATP的利用3. 胞液中NADH氧化的两种转运机制:α—磷酸甘油穿梭及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了解】1. 化学渗透假说2. ATP合酶的结构及ATP合成的机制3. 机体其他氧化体系:需氧脱氢酶和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体的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