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调整与融合1.docx
5页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调整与融合 高雅丽(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上海 200083)【摘要】本文分析了“红”与“绿”这两个颜色词在中美两种文化中的内涵差异,进而指出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取观尽管,全球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深入,人员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文化之间的差异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当代中国社会中出现的“官二代”现象为例,指出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应处理好文化认同与文化多元之间的平衡关系,找出一套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原理与方法,以适应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并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发扬光大关键词】全球化;调整;文化;融合“红线代表多头力量,绿线代表空头力量红线慢慢变长,表示多头力量在强盛红线由最长开始变短,表示多头力量慢慢在变弱绿线则刚刚相反,……”略微了解中国股市(特指大陆股市)的人都知道,中国股民喜欢大盘“翻红”,自己的股票“长红不衰”,因为“红色”意味着相对的收益,而“绿色”意味着相对的损失红”与“绿”对于美国股市的意义却完全不同,“红色”意味着“相对损失”,“绿色”意味着“相对收益”红”与“绿”在中美股市中的不同含义并非偶然一、中美两国文化对“红”与“绿”的不同理解红色和绿色这两个颜色词在英语和汉语中的概念意义是一致的,即在英语和汉语中指的是同一种颜色。
但同一种颜色词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却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红色在中国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从远古时代就崇尚红色在中国,“红”常含有“幸福”、“好运”、“庆贺”、“繁荣”等类似寓意红色是火的颜色,火常被视作火神或太阳神的化身,所以古人用红色来驱鬼辟邪古代官员五品以上穿红官服,还用红色涂大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里的“朱门”就由此而来在清朝时期,呈上的奏章经皇帝批定后由内阁用朱书批下,这种奏章称为“红本”在商务中也有“开门红”、“红包”之说在美国人的眼里,“green”才能传达类似的意义美国文化中“红”所代表的意义与汉语中的“红”所指的意义相差甚远在英语中,人们通常将red与“危险的”、“具有威胁性的”、“残忍的”或者是“血腥的”相联系在美国人眼中,“红”会使人联想到危险与流血美国人对“红”的理解起源于他们的祖先是以游牧为生的传统,红色多是屠杀牲口和生命的象征,所以,很多有关红色的表达都带有此意味,多数带有“red”的词语也都表示否定含义,如seered(大怒),redasabeet-root(窘得满脸通红),redlining(繁文缛节,尤指官僚作风)商务中也inthered(赔本经营),redink(亏本),getsomebodyoutofthered之类的表达方式。
一个国家所选择的语言表达方式与这个国家的文化价值取向紧密相关再如,美国文化受希腊、犹太——基督教传统左右,重视个人主义、自由、平等Aman’shomeishiscastle”便反映了美国人对隐私与个人财产的重视,“Timeismoney”反映了美国人对时间的重视中华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家庭内的层级关系系统是儒家思想价值取向最有特色的体现,如“百善孝为先”说明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是天经地义的,三纲五常中的“父为子纲”说明了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对等的层级关系,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则表达了华人家庭与社会系统重视和谐的文化价值观因此,语言就像一面镜子,它反映了文化的内涵二、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调整与融合进入20世纪,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在这个新纪元中,科技革命已将文化与国家之间的界限一层一层地剥落,生活在地球上各个角落的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人们接触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全球化成为时代的主流全球化的潮流不仅要求在新的寰宇社区内整合文化的多元特性,而且还鼓励人们寻求建立各自文化的文化认同文化多元和文化认同两股势力的辩证拉锯,乃是人类未来社会必须面对的第一个问题Chen,2009)与此同时,全球性媒体为文化的传递开出了一条突破国界与政治认同界域的新路。
当今中国社会,有太多外来的东西,各大媒体中充斥着各种外来思想从国家层面来讲,我们提倡以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外来文化,而现实社会中,部分年轻一代却在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放弃了对自身文化价值观的坚持,“吸收”了其他文化“表象”的同时却忽视了对方核心文化层面的内容众人皆知[],美国社会的价值观是个人主义取向,整个社会注重个体目标的实现和个体利益的满足于是,中国社会中很多年轻人也“学习”到了这一点,他们凡事毫无原则的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只考虑自己的得与失,不考虑其所在团队、组织的利益,甚至不考虑事情本身的对与错他们不知道美国文化在重视个人成就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团队合作精神?美国个人主义的核心是整个社会提倡个体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成功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负责,凡事喜欢自己做决定,依靠自己的实力完成任务,而个体利益的实现与集体利益的维护是并重的但是,这一部分年轻人却歪曲了对方某一方面的价值观,甚至可以理解为只是选择性的学习了对方文化的一部分行为方式前不久网上传播最火的是河北“官二代”李启铭在校园内开车撞人逃逸之事校园内撞死人后,李启铭一句“有本事你去告,我爸是李刚”,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官二代”,一个年轻人灵魂深处的东西。
我爸是李刚”也成为继杭州“富二代”飙车撞死人案件之后引人关注的交通肇事案之一官二代”现象所体现出来的是当前中国社会中部分年轻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外现,一种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背道而驰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些年轻人自认为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学习到了其他文化的“精华”,自恃为潮流的代表者,殊不知他们只是学习到了对方文化的一些表象虽然全球化的潮流起源于西方世界,全球化主要是把西方现代性的中心文化推往非西方的文化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个统一或中央集权式社会的来临相反,各个民族的文化认同观念将愈发明显理想的全球化不仅必须整合新的寰宇社区的多元文化,也须要估计到个人或各自文化认同的发展全球化是一个同时分化与同化的过程,它借着认可各种文化的重要性,给这个世界注入了多元化的色彩国外文化的流入必然伴随着国外意识形态的倾销,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不可避免,我们在吸取其精华的同时,尤其要传承好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和传统,意识到“文化融合”不同于“文化被侵蚀”只有在坚持自身优秀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才符合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才能将自身的文化发扬光大三、结语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全球化也是一种必然。
世界已渐趋于扁平化,但是在文化层面,这个全球日益标准化的世界尚存在许多差异……这个新世纪全球化社会也代表着一个整合了多种不同文化的世界针对这种那个毫无选择余地的创世纪之巨变,个人或国家若无法在与浪同行之时,寻找出一套适应时代的原理与方法,势必将失去生活的重心与生命的意义而惨遭灭顶之灾”(Chen&Starosta,2000)协助人们如何来整合不同的文化认同与利益,涉及到我们整个国家的利益年轻一代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政府应该从各个方面对他们加强中华文化传统思想的熏陶,以便更好的适应全球化的发展综上所述,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应建立起一种全球性的心态,在对其他文化采取开放的态度的同时,对文化的差异保持高度的敏觉性,以批判与整体性的思考来对待自己与他人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文化认同与文化多元的辩证关系之间取得均衡只有这样,中华文化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乘风破浪,中华文化才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参考文献[1]陈国明.跨文化交际[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全文完-。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