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物栽培试卷(A.docx
13页作物栽培试卷(A)——答案一、名词解释(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1、有效分蘖:分糵在拔节后向两极分化,一部分出生较早的分糵 继续生长,能抽穗结实,称有效分糵2、绿色栽培:指按照绿色农业生产体系,根据绿色农业生产要求 和相应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的一整套技术体系3、小麦春化阶段:小麦从种子萌动开始后到生长锥伸长必须经过 一个零上低温的阶段,然后才能抽穗、开花、结实,否则终生不实, 这一现象称为小麦的春化现象4、马铃薯退化:马铃薯品种连续种植几代后,植株逐渐变矮、分 枝逐渐减少、叶片皱缩、向上卷曲、生长势衰退、块茎变小、产量连 年下降、最后失去种用价值,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退化5、烟草漂浮育苗—-所谓漂浮育苗,即采用质地很轻的泡沫塑料 制成育苗盘,育苗盘的空穴中装上基质(人造土壤),种子播种在基质 内,然后将育苗盘移到育苗池中漂浮在营养液表面完成整个育苗过程.二、填空题(共 23 分,每空 05 分)1、作物按产品用途和植物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类,可将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三大类2、 确定烤烟移栽期的依据有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品种特性、育 苗技术、成苗因素等.3、 同品种的生育期,在同一地域,随纬度增高,生育期延长;纬 度相近,随海拔增高,生育期延长;在同一地点,随播期推迟,生育期缩 短。
同品种在不同条件下生育期的这种差异,也主要是营养生长期的 差异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异地播,一般生育期长的品种生育期的变化 比生育期短的变化大4、 作物栽培学的任务是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 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 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5、 在杂交育种或制种时,为了使两亲本花期相遇,可根据亲本的 温光反应特性调节播种期6、 种子的萌发分为吸胀、萌动、发芽等3个阶段.7、 粘稻和糯稻的区别主要在于胚乳淀粉性质的不同•粘稻胚乳含 有15〜30%的直链淀粉,其余为支链淀粉;糯稻胚乳几乎全部为支链淀 粉.8、 地膜保温育秧盖膜后秧苗管理可分为3个时期:密封期、炼苗 期、揭膜期.9、 烟田管理的“三一致”是指烟苗大小一致,烟株高矮一致,同 部位烟叶成熟一致10、 玉米从播种到成熟可分为苗期阶段、穗期阶段、花粒期阶段 三个生育阶段.11、 绿色食品的显著特点:一是安全、无污染;二是优质、有营养; 三是生产过程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12、 烟草适宜的前作有水稻、小麦、油菜等13、 由于作物根系具有向水性,所以经常在苗期控制灌水,实行蹲 苗,可促使根系下扎。
14、春小麦比冬小麦少两个生育时期,分别为越冬期和返青期三、选择题(共 8分,每小题 05 分)1、水稻促花肥的施用期一般在叶龄余数( B )A、 35B、 25C、 1 5D、 0 52、 根据水稻品种的“三性”,一般讲来,南种北引,宜选用( A ) 类型的品种,容易获得成功A、 早熟早稻组B、 晚熟晚稻组C、 中熟中稻组D、 晚熟中稻组3、 玉米一生中的需水临界期是( C ).A、 播种〜出苗B、 拔节期C、 抽雄~吐丝期D、 乳熟〜蜡熟期4、 马铃薯收获的主产品是( C )A、 籽粒B、 地下块根C、 地下块茎D、 地中茎5、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首先是( C )A、 环境B、 措施C、 品种D、 肥料6、 研究作物栽培的基本方法是进行( A )A、田间试验B 、温室试验C、 实验室栽培D、 大田示范7、 豆类作物的花序属( B )A、穗状花序B 、总状花序C、 肉穗花序D、 圆锥花序8、 我国油菜有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三大类型,其中( A )是 白菜型油菜区别于其它油菜类型的显著特征特性A、 主茎下部叶短叶柄,部分抱茎着生B、 叶形呈披针形、匙形C、 叶面密被茸毛D、 种子黑色或黑褐色9、 通常禾谷类作物发芽的标准是指种子萌发后胚根长至与种子等 长,胚芽长达种子( B )时.A、1/4B、1/2C、3/4D、等长10、 对作物生育期长短影响最大的环境条件是( D )。
A、 密度高低B、 营养条件C、 水分条件D 、光温条件11、 下列哪种情况最能在两地间相互引种成功( B ).A、 同经度的两地B、 同纬度的两地C、 同海拔的两地D、 同生产水平的两地12、 ( A )是评价禾谷类作物营养品质的重要指标A、 蛋白质含量及其氨基酸组分B、 脂肪含量及有机酸组成C、 总糖含量D、 可溶性糖含量13、 大面积生产上表明,每生产 500kg 稻谷及相应的稻草,需吸收 N 素约为 ( C )A、 4 05〜5 10kgB、 15〜19 1kgC、 7 5〜9 55kgD、 45〜7.01kg14、 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 C ).A、 转化率B、 经济产量C、 经济系数D、 产量构成15、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撒播 或同行混播在同一田地上称为( C ).A、 间作B、 套作C、 混作D、 轮作16、 一般认为,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低于( A )时,就会阻碍水稻正常 的生长A、 2〜 4ppm;B、 4〜6ppm;C、 6~8ppm;D、 8~10ppm四、判断题(共 10 分,每小题 1 分)1、(F)烟草育苗后期及大田移栽初期遭遇较长时间的低温,容易导 致底烘。
2、(F)油菜的粒重和含油量有70%-80%是在初花后的20天内形成 的3、 (T)硬粒型玉米通常比马齿型玉米的子粒品质要好•4、 (T)玉米属C4作物.5、 仃)我国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需由“粮食作物一经济作物”二 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6、 (F)我国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玉米、马铃薯、甘薯 等均起源于我国7、 (T)作物栽培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改善环境,创造条件, 使作物的遗传潜力得以最大表达.8、 (F)—般来说,早熟品种单株生产力低,晚熟品种单株生产力 高,因此早熟品种群体产量一定低于晚熟品种.9、 (F)马铃薯地上茎、匍匐茎和块茎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相互转化10、 (T)解除种子的休眠可通过改变光、温、水、气等条件或 采用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过氧化氢、硝酸盐等化学物质予 以处理.五、简答题(共 20 分,每小题 5 分)1、水稻晒田的作用和技术?(1)晒田的生理生态作用:① 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更新土壤环境,促进生长中心从蘖向穗 的顺序转移,对培育大穂十分有利② 是调整植株长相,促进根系发育,促进无效分蘖死亡使叶和节 间变短,杆壁变厚,植株抗到能力强。
2)晒田技术:晒田根据气候、土壤、施肥和秧苗长势不同而掌 握不同的晒田时期与晒田程度晒田一般多在水稻对水分不甚敏感的 时期进行,以分蘖末期至有穗分化初期适宜晒田要视苗情和土壤而定. 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肥力高的田应早晒、重晒,以人立不陷脚,叶 片明显落黄为度;相反则应迟晒、轻晒或露田,田中稍紧皮,叶色略退 淡即可2、小麦的穗有哪些特点?小花的结构如何?小麦的穗在植物学上称为复穗状花序,是由带节的穗轴和着生其 上的小穗组成,穗轴由节位组成,每节着生一枚小穗(在同一穗的节上 有时也见有复生或并列小穗)每个小穗由两片护颖、一个小穗轴(小枝梗)和数朵小花组成,每 朵小花包括内颖、外颖、三个雄蕊、一个雌蕊和两个磷片3、简述玉米的施肥技术⑴基本原则 施足基肥、用好种肥;轻施拔节肥;重施穗肥;适当施用,攻粒肥; 根据情况,使用根外追肥⑵基肥 基肥占总肥量的50%左右,过磷酸钙或其他磷肥应与有机肥堆沤后 施用一般每公顷施硫酸铵或硝酸铵 75~105kg 为宜微量元素肥料用于拌种或浸种,用硫酸锌拌种时,每 1kg 种子用2〜4g,浸种多采用02%的浓度⑶追肥① 苗肥一般在幼苗 4〜5 叶期施用② 秆肥又称拔节肥,一般在拔节期,即基部节间开始伸长时追施,约占总追肥量的10%〜30%。
③ 穗肥是指雄穗发育至四分体、雌穗发育至小花分化期追施肥料 此时为玉米大喇叭口期,距出穗前10d左右,是决定雌穗大小和粒数多 少的关键时期.穗肥一般应重施,施肥量约占总追肥量的 60%〜80%左 右,并以速效肥为宜④ 粒肥4、简述马铃薯的生育过程 根据马铃薯的生育过程中的植株形态、生理指标将马铃薯生长分 为五个阶段.(1) 块茎的萌发与出苗从种薯解除休眠,芽眼处开始萌芽、直到 幼苗出土生长中心为芽和根系2) 幼苗的生长和匍匐茎的伸长(出苗至孕蕾)以茎叶生长和根系 发育为中心,并有匍匐茎的伸长和发芽分化3) 块茎形成与茎叶生长(孕蕾至开花初期)此期从孕蕾开始,至主 茎出现9—17片叶,地上部分开始开花,地下部块茎直径约3cm时结束, 历时约20-30d块茎形成期是决定结薯多少的关键时期•(4) 块茎增长与茎叶繁茂(开花盛期至茎叶衰老)一般,块茎增 长的最盛时期与地上部分盛花期相一致5) 淀粉积累与成熟(茎叶衰老至茎叶枯萎 )开花结果后,茎叶 生长缓慢直至停止,植株下部叶片黄枯,进入块茎淀粉积累期此期 块茎体积不在增大,淀粉不断积累,块茎重量迅速增加,周皮加厚.六、论述题(共24分,每小题 8分)1、阐述水稻吸肥规律。
水稻的需肥量水稻必须从土壤中吸收一定量的等营养元素,才能 正常生长发育,其中作为肥料施用的,主要是N水稻对N三要素吸收,一般每生产稻谷和稻草各100kg时, 吸收的数量为 N:.50-1°91kg, P2O5:°81—1°02kg, K2O: 1.83-3.82kg, 三者的比例大致是 2:1:3,栽培地区、品种类型、施肥水平、土壤特 性、复种情况、产量水平等不同,对N的吸收量也不一样水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一般是移栽返青后逐渐提高,至抽穗前 达最高,以后逐渐减少对 N 的吸收,以分蘖期最高,吸 N 量约占总量的 50—60%,幼穗发育期次之,约占30-40%,结实成熟期仅占吸 N 总量的 5—20%左右对 P 的吸收,以幼穗发育期为最高,占总吸收量的 50%左右,分蘖 期次之,结实成熟期仍吸收相当数量的 P.对 K 的吸收,以抽穗前最多,达 90%以上,抽穗后吸收量很少,在分蘖盛期,中稻比早、晚稻吸K多,拔节到抽穗期中稻吸钾(K)量 又比早、晚稻少•同是中稻,品种不同,各生育期吸K量也不一样2、简述小麦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⑴引种一般而言,北种南引,由于春化阶段要求低温,且通过时间 长,光照阶段要求长日照,南方很难满足其要求,常表现迟熟,甚至不能 正常抽穗,故引种不易成功;南种北引,低温、长日照能够满足,一 般表现早熟,但抗寒性弱,易遭受冻害,难以越冬,产量低.所以,原则 上应从纬度相同或相近的生态区内引种,成功的可能性相当大。
⑵品种布局与播期冬性品种春化阶段要求温度低且时间长,早播 年内不会拔节抽穗,同时还有利扎根分蘖,增穗增产;春性品种播种 过早,因通过春化阶段温度范围较宽,且时间较短,则很快通过春化阶 段而进入光照阶段,年内就有可能拔节抽穗,易遭受冻害而减产,所以 应适当迟播⑶种植密度根据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 ,可调整播种量 .凡是 冬性强,春化阶段较长的品种,分蘖力较强,基本苗应少些,应充分利 用分蘖成穗;春性品种春化阶段较短,分蘖力相对较弱,应适当增加 播种量,主要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