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知识讲座.ppt
68页LOGO如何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如何开展社区康复工作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残疾人是社会的一员,享有与正常人一样的所有权利通过康复服务,能使他们更好融入社会大家庭之中目前相当多的残疾人没有得到康复服务目前相当多的残疾人没有得到康复服务●自身原因●医务人员●社会大众LOGO一、社区康复的概念一、社区康复的概念1.社区的含义社区的含义●1.结构上是一个以地理和行政管理为依据明确划分的局部区域,如市、 区、街,县、乡(镇)●2.功能上是由一群具有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凝聚力和文化氛围(价值观念、 行为规范、交流与互助等)的居民组成2.社区康复社区康复● 1981年,WHO对社区康复所下定义:●在社区的层次上采取的康复措施 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进行的 包括依靠有病损、失能、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有关单位、组织)1.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2.为残疾人康复、机会均等、减少贫为残疾人康复、机会均等、减少贫困和社会包容的一种战略困和社会包容的一种战略3.通过残疾人及其家属、残疾人组织通过残疾人及其家属、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所在社区以及相关的政府和残疾人所在社区以及相关的政府和卫生、教育、职业、社会机构和和卫生、教育、职业、社会机构和其他机构共同努力贯彻执行其他机构共同努力贯彻执行2004年年CBR的的定定义义关键点之一关键点之一●从“人人享有康复”的目标出发阐述了社区康复的地位和性质●——社区康复是属于社区自己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一项战略和任务●——应该纳入社区本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范畴之内关键点之二关键点之二●从大康复的概念出发,阐述了社区康复的目的和内容●——指出社区康复包含了促进所有残疾人得到康复,享有均等机会均等机会、融入社会融入社会和社社会相结合会相结合●——一个全面康复的模式,包含了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方面的康复●均等机会——有上学和就业的机会●融入社会——回归社会,重返社会●与社会相结合——残疾人不受歧视、孤立、隔离,不与社会分开,残疾人能得到必要的方便条件和支持以参加社会生活关键点之三关键点之三●从社区工作和康复工作的特点出发●指出社区康复的实施要靠3方面的力量:●⑴残疾人本人及其家属⑵所在社区⑶有关的卫生、教育、劳动就业、社会民政福利等部门——联合起来,通力合作3.社区康复的特点社区康复的特点●战略位置●管理方式●服务层面●服务对象●病伤残者的角色●技术支持●效果与效益●康复训练3.1 战略位置战略位置●社区发展的一种战略●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基本策略●纳入社区建设规划3.2管理方式管理方式●政府领导●多部门参与●各司其职、协调运作●发挥NGO(非政府组织)、社会和个人的力量●社会化的管理方式3.3 服务层面服务层面● 城乡基层社区● 因地制宜因地制宜● 提供就地● 就近● 便利3.4服务对象服务对象● 残疾人● 慢性病人● 老年人3.5 病伤残者的角色病伤残者的角色● 主动参与● 参与康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主动、积极开展康复训练3.6 技术支持技术支持● 指导● 转介3.7 效果与效益效果与效益● 资金投入少● 服务覆盖面广● 康复效果良好3.8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 场所就地、就近● 方法简单易行● 器材因陋就简● 时间经常、持久4.社区康复的目标社区康复的目标●1.使残疾人和慢性病、老年病者的身心得到康复●2.使残疾人在社会上能享受均等的机会●3.使残疾人能融入社会如何做到?如何做到?●建立有效的、健全的社区康复工作制度,为残疾人提供较全面的康复服务●建立起有效的三级社区康复工作网络和社区康复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系统,转诊系统和支持系统 ●配备各级社区康复工作人员,建立培训制度,建立一支经过训练、素质较好的社区康复工作队伍 ●社区的残疾人在可能范围内得到了必需的康复训练或其他康复安排和服务● 公众、残疾人家属对残疾人和残疾应有正确认识和态度,从物质上、精神上建立起无障碍的环境●好了,休息片刻,稍后继续……LOGO二、社区康复的内容和工二、社区康复的内容和工作方法作方法1.社区康复的内容社区康复的内容●全面康复● 1.残疾预防● 2.残疾普查 ● 3.康复训练● 4.教育康复● 5.职业康复● 6.社会康复● 7.独立生活指导1.1残疾预防残疾预防●1981年《里兹堡宣言》: 大多数残疾的损害是可以预防的●三级预防ü一级预防(预防致残性损害和疾病的发生)ü二级预防(发生伤病后防止残疾)ü三级预防(残疾出现后采取措施,ü 预防残障)一级预防((预防致残性损害和疾病的发生)措施目的和内容预防目标免疫接种取得相应的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力如急性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等致残性疾病预防性咨询及指导掌握预防相应的残疾性伤病知识和方法,指导自我预防或群体预防如婚前医学咨询、优生优育咨询,关于运动、营养等咨询预防性保健如围生期保健、保证婴儿健康发育和顺利出生预防先天性残疾避免引发伤病的危险因素或危险源如避免吸烟、酗酒、肥胖和超重;控制致伤致残的危险源预防多种肺感染性伤害和疾病实施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营养、适当运动、作息规律等预防心、脑血管和糖尿病等提倡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保持心理平衡、减轻精神压力、避免心理、行为过激反应预防抑郁、焦虑及其他精神障碍和身心疾病安全照顾防护幼儿、老人有人照看预防意外伤害遵守安全规则养成安全习惯遵守交通规则、乘车使用安全带、避免酒后驾车预防车祸及其他损害维护安全环境改善社会安全环境及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的安全预防意外伤害二级预防(发生伤病后防止残疾)措施目的和内容预防目标疾病早期筛查如筛查血压、血糖、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听力、视觉等如早期筛查高血压、糖尿病、儿童精神障碍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定期健康检查发现有关疾病、以便早期干预早期查出疾病,及时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如戒烟、禁酒、控制体重、控制血脂、减轻精神压力、补充必须营养控制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的发展早期医疗干预药物治疗、护理、手术促进伤病痊愈或好转,预防并发症早期康复治疗功能训练、心理、体位处理(防止关节痉挛、压疮)促进身心功能恢复,防止功能受限,预防并发症三级预防(残疾出现后采取措施,预防残障)措施目的和内容预防目标功能康复训练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改善功能、预防或减轻残疾使用义肢、矫形器、辅助功能用品用具如义腿、义肢、脊柱矫形器、助听器、眼睛、坐垫等预防畸形,改善功能,改善视听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步行用具的使用腋杖、拐、自行车、轮椅辅助步行康复咨询预防残疾进一步恶化提高自我康复能力支持性医疗、护理(预防并发症)如脊髓损伤患者采取医疗护理措施,预防尿路感染、压疮等改善机能情况、减轻残疾手术治疗矫形性手术、替代性和补偿性手术如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改善下肢功能1.2残疾普查残疾普查 ●挨家挨户进行调查●查出残疾人员和分布●做好登记●进行残疾总数、分类、残疾原因等的统计分析●为制订残疾预防和康复计划提供资料1.3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在家庭,对需要进行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开展必要的、可行的功能训练●对疑难的、复杂的病例则需要转介到区、县、市以上的医院、康复中心等有关专科进行康复诊断和治疗1.4教育康复教育康复●帮助残疾儿童解决上学问题●组织社区内残疾儿童参加特殊教育学习1.5职业康复职业康复 ●提供就业咨询和●介绍到职业和培训中心●指导自谋生计的本领和方法●社区内残疾人的就业,尽量就地解决1.6社会康复社会康复 ●文娱体育和社会活动●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和问题●对社区的群众、残疾人及其家属进行宣传教育●——正确地对待残疾和残疾人,为残疾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1.7独立生活指导独立生活指导●协助社区残疾人组织起“独立生活互助组织”●提供有关残疾人独立生活的咨询和服务 有关残疾人经济、法律、权益的咨询、维护 有关残疾人用品用具的购置、使用和维修服务 独立生活技能咨询和指导等2.社区康复模式的选择社区康复模式的选择lYour subtopic goes here社区社区康复康复优势优势1便于散处在城乡基层的广大残疾人就地得到康复训练便于散处在城乡基层的广大残疾人就地得到康复训练 多领域康复工作者协作,使患者获得综合康复效果多领域康复工作者协作,使患者获得综合康复效果 23社区康复的费用低廉,经济,节省开支社区康复的费用低廉,经济,节省开支 便于患者与普通群众建立良好关系,改变歧视观念便于患者与普通群众建立良好关系,改变歧视观念以利于患者回归社会。
以利于患者回归社会 45便于患者在社区继续接受巩固性康复治疗便于患者在社区继续接受巩固性康复治疗 3.社区康复工作方法社区康复工作方法•建立社会建立社会化工作体化工作体系系• 制定工作制定工作计划计划• 建立工作建立工作队伍队伍• 培训培训• 调查社区调查社区康复资源康复资源和残疾人和残疾人的康复需的康复需求求• 开展康复开展康复训练,提训练,提供康复服供康复服务务• 进行检查进行检查评估评估3.1组织筹划组织筹划成立本地区的“社区康复小组” 社区领导人、社区民政、卫生、文教负责人、残疾人专职委员、残疾人代表、志愿人员代表等 3.2拟订计划拟订计划 进行调查研究,制订康复工作的计划 召开会议 学习上级有关部门关于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示和计划 听取社区内有关部门汇报残疾人情况 召开残疾人或其家属代表的座谈会3.3培训骨干培训骨干●选拔培训基层康复员、康复协调员 职责:指导和监测残疾人进行家庭康复训练 农村:村委会干部、基层卫生人员 城镇:街道卫生员、居委骨干●条件:●热心群众工作,在本村或本居委有一定群众基础●自愿从事残疾人康复工作●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听懂和看懂简易的材料●年龄17—50岁工作要求●如何普查残疾,查出残疾者●如何根据残疾人的情况选择康复训练方案和指导具体训练3.4普查残疾普查残疾●分初查和复查●初查:由基层康复员进行,在分管乡村或居委范围内,挨家挨户按《残疾调查表》的项目进行询问和登记●目的:查出哪一户哪一家有残疾人●复查:社区医务人员与康复协调员一起进行,对在初查中初步查出的残疾人进行上门复查●目的:确定残疾种类、残疾严重程度、康复需求等,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3.5开展康复训练开展康复训练●主要是家庭康复训练●开展社区康复训练的功能训练 3.6开展全面康复工作开展全面康复工作 同时开始进行教育、职业、社会康复 全面康复: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支持和指导下进行,社区要积极提倡和推动3.7发展提高发展提高●在小结、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深化社区康复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益●把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加以推广●大家累了吧?再休息一会?LOGO三、残疾人康复知三、残疾人康复知识识培培训训 残疾人康复指导视力残疾指导视力残障者 视功能训练和盲人行走训练听力语言残疾指导听语障碍者开展听力语言训练及时配戴助听器 智力残疾1、儿童智力残疾主要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的训练。
2、成人智残为其提供生活自理、简单劳动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训练 肢体残疾1、残存功能的训练指导2、协助和指导生活自理的训练3、辅助用具的使用训练及护理4、假肢的使用训练和护理精神残疾对精神病患者进行 1、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2、督促指导药物治疗,用药安全监测3、开展生活技能、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服务偏瘫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心理疗法、文体疗法、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方面的训练截瘫开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文体疗法等方面的训练脑瘫开展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训练、日常活动四方面康复训练低视力康复 ●低视力康复的主要方法是:配用适合的助视器同时进行相应的训练 ●常用的助视器有两大类: ●(1)光学助视器:如眼镜式助视器、望远镜、放大镜(手持式、立式)等 ●(2)非光学助视器:如照明灯、阅读裂口器、大字印刷品、太阳帽等 ●低视力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低视力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助视器使用训练和配戴助视器后的功能性视力训练 盲人行走训练 ●(1)选择盲杖 :●(2)正确握杖 :根据自己的习惯,可选用右手或左手持杖,将拇指放在杖的里面,食指延伸贴在盲杖上,其他三个指头在杖的下面弯曲,轻松握住。
●盲人行走训练是康复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训练盲人依靠听力、借助辅助工具学会独立行走盲人借助的辅助工具主要有盲杖和导盲犬,其中,使用盲杖最为普遍 ●(3)盲杖的位置 :将盲杖放在身体的正前方距脚尖约1米的地面上 ●(4)手腕动作 :持杖行走时,将肘部稍微弯曲靠近身体握杖的手最好保持在身体前方的正中央,这样可以使走的方向正直要用手腕控制盲杖左右摆动,使盲杖的下端在身体前方左右均匀移动,不要移动整个手臂 盲人行走训练● (5)摆动幅度 ● 行走时,盲杖在地面上左右轻轻摆动,摆动的幅度,要比身体略宽些,以确保前方路面没有障碍物盲杖的下端不可从一面跳向另一面,而应在地面上划动,否则容易漏掉地面上的障碍物 ● (6)协调步伐 ● 盲杖向左摆动时,要迈出右脚,反之,盲杖向右摆动时,要迈出左脚 ● (7)如何识别和绕开障碍物 ● 识别盲杖碰到的障碍物,应用另一只手顺着盲杖轻轻滑下,直到触摸到物体;如要绕过障 碍物,应先用盲杖探出一条可以行走的路上下楼梯时,可先用盲杖下端敲击台阶边缘和探 察台阶的高度、宽度,然后再行走沿草地、篱笆、墙壁边缘行走时,要先用盲杖触其边沿 或壁,然后反复摆动,探出道路,便可行走。
聋儿听力语言康复 ●"三早"在聋儿康复中的作用 ● "三早"是指早发现、早配助听器、早训练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 (1)先理解后表达的原则; ● (2)在活动中学习的原则; ● (3)表达要从简到繁的原则; ● (4)要充分利用和创设语言环境的原则; ● (5)注意发展聋儿思维能力的原则 肢体残疾康复 ●首先是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小儿脑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肢体残疾康复● 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 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 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 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
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康复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文体治疗:选择患者力所能及的一些文娱体育活动进行功能恢复,如轮椅篮球、台球、网球、乒乓球、射箭、击剑、轮椅竞速、游泳等,一方面恢复其功能,另一方面使患者得到娱乐。
文体活动的好处在于可提高运动功能和改善体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除此之外,参加文体活动可以分散对自身残疾的注意,许多文体活动可以和健全人一起进行,对他们积极参与和重返社会十分有利 ● 中医治疗:利用祖国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按摩、电针、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有助于截瘫病人残余肌力的恢复和大小便的功能改善另外,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对治疗截瘫并发症也有一定效果 精神残疾防治康复 ●精神病人的康复形式主要有:医院内康复训练服务、医院外康复训练服务其中医院外康复训练服务又分为家庭康复、工疗站以及其他职业康复家庭康复是目前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一种主要形式,监护小组是家庭康复的主要承担者,它由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居(村)委会干部、基层精防康复医生和其他志愿者组成,对病人督促服药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家庭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组织一些活动,帮助其参与社会生活;工疗站是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中一种重要的康复形式,它是以政府扶持,镇、村(街道)组织实施的方式,目前我县还没有设立工疗站;其他职业康复形式包括回原单位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福利工厂就业以及在社会公开就业对康复后的精神病患者,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理、职业技能的,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促进康复。
对农村精神康复者进行劳动技能训练,帮助他们提高劳动生产能力,改善生活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