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一切从“壳”开始.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43073561
  • 上传时间:2018-06-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切从一切从““壳壳””开始开始“众意”泛滥的时代中“公意”的可能性——读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生而自由”呈现了人们无条件自由、平等的自然状态,而“枷锁”作为人们受到约束的状态的象征,这枷锁既是来自于强力的控制,也是来自于社会契约的约束 《社会契约论》第一卷第一章这句话,作为整篇文章的起始,也是卢梭对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概括,在这一过程中,饱受争议的“公意”一词得以产生一、卢梭笔下的“公意”公意的来源公意是形成社会契约的基础卢梭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了为什么社会契约是必须的:首先自由是人性的产物;其次,任何人都没有对自己同类的天然权威,任何强力都不构成合法权威在此基础之上,卢梭得出只有“每个结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整个集体” ,才能在跳脱出自然状态的同时获得约定的自由,并且受到更大力量的保护公意之所以会产生,便是基于人们以缔约的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共同需要,作为标准指导集体的行为、评判集体行为的对错公意的确立既然公意的来源是基于结合的共同需要,那么对公意的确立也基于共同需要把共同的意愿以缔约的行为方式体现出来,并在契约的内容中有所反映被确立的公意在契约中以法律形式确定人民主权作为缔约者实现共同意志的最高权力。

      在此之后,卢梭论证了主权的不可转让和不可分割,因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 ,而主权者是一个“集体的生命”至此,卢梭把公意引入到操作层面,架起了连接理念和现实层面的桥梁在社会契约赋予政治体生命之后,通过立法赋予它以行动和意志了法律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体现了对于人性并不完美的关照由于“人民自己却并不能永远都看得出什么是幸福,公意永远是正确的,但是那指导公意的判断却并不永远都是明智的” 因此,为了保障它不受个别意志的诱惑,就需要有一个完美的立法者公意的执行公意的执行实质上包含着两个层面的行为方式一是指对最高主权的行使,创制政府以使普遍的行为过渡到个别的行为;另一个层面是指政府进行执政的行为在这期间,又产生了相应的两种权利,即立法权力和行政权力最高主权作为人民意志的体现,也即是立法权力的行使者之后,卢梭把目光投向了后一种,即政府进行执政的行为,怎样建构政府才能保证政府既能有足够的管理力量,又能使政府在管理中体现公意 “行政官的人数愈多,政府的力量就愈弱” , “按构成政府成员的人数来区分政府的各种不同类别或不同形式” ,卢梭对政府进行分类,分为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并做进一步阐释,得出没有任何一种政府形式适宜于一切国家。

      公意的维持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如果公意没有转化为相应的权利,那么公意依然只是停留于抽象,而主权者虽然作为实现公意的载体,但是仍然也只停留于悬于半空中的抽象感念在卢梭看来,要长久地维持公意,就需要把公意转化成最基本的权利——投票权尽管公民有某种私利倾向, “但除了这种私利之外,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也还是会和别人一样强烈地要求公共福利的” 若在投票过程中出现非正义的行为,也只是暂时“回避了公意而已”卢梭认为“公意永远是稳固的、不变的而又纯粹的” 通过投票来时时警醒内心对于公意的认知,公意自然就能建立起基于内心同意而形成的合法性基础,也就存在了继续维持的可能性二、 “众意”泛滥的时代1、网络背景下的“众意”前有“六九圣战” ,近有“微博骂战” ,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下,所有人都可以成为隐藏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账号后的发声者发帖、转发、分享,一步步的网络人际传递中,个人意志可能会影响一部分人对于问题的观感,个人意志的叠加使得众意以网络为平台得以建立随着 3Q 大战浮出水面的网络水军,成为网络“众意”泛滥时代的又一代表,他们受雇于企业组织或个人,通过发帖、回帖等方式,传递出对雇主有利的言论公众对于这样的情况往往无从辨别真假,唯一无无可置疑的是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隐藏在商业利益的背后,制造一个个话题,并且通过各种方式使之更接近众意的表象。

      但事实上,所谓的网络水军只是“互联网公关业的农民公” ,处于整个营销食物链最低的一环,他们传递的也只是个别利益团体的私利而已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俞国民这样形容网络民意的产生:“用水来比喻的话,别的闸门全部封着,这个闸门突然是能打开的,那这个闸门的水一定是很凶猛的 ”众意正在网络这一平台迅速崛起,在这背后,是对于公意的可能性的探求?还是个人意志的非理性叠加?2、公意是否可能在卢梭看来,公意与众意的区别在于,公意着眼于公众利益,而众意则着眼于私人的利益,是个别意志的总和但是,他同时也提出,“除去个别意志间正负抵消的部分,剩下的总和仍然是公意” 目前的情况是,在大多数情况,网络舆论呈现一边倒的情形,所有的矛头都直指某一方,其中固有立足于公众利益,对于社会现象的反思与讽刺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一群不明就里的人在高喊这时候,众意不再有转化为公意的可能性,反而是社会不稳定的一个导火索网络水军的存在则让更多人意识到,基于网络的民意并不具有走向公意的可能性,私人利益操控着网络水军的话语,即便是通过再多的人的传递,依然难改其本质甚至在这种情况下,个别意志正负相抵消的情况都无法实现,因为所有的话语都指向同一商业利益。

      且不论网络民意可能存在着非理性的因素,其受众而言也存在着区域、文化程度分布上的不均衡,所以它只能代表着一部分人的“众意” ,但若要以“众意”代替“公意” ,或者把“众意”看作是“公意”的前兆,似乎还是过于乐观了 3、公意是否可能错误卢梭承认,很多时候“人民往往会受到欺骗” ,这种欺骗来自于特殊利益团体把自己的特殊利益和个别意志充作共同体的一般意志网络民意给予了这些特殊利益团体很好的机会尽管近年通过网络,一些诉诸于公共利益的声音得以发出,如“周老虎”浮出水面, “结石奶粉”的曝光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情况2008 年 3 月21 日,人民网文化频道推出“中华文化标志城”网上问卷调查但是问卷调查结果呈现“支持一边倒”的态势让人觉得疑点重重人民网从技术部门调取了相关数据,经网络工程师分析,此次网络调查遭遇人为恶意刷票,IP 来源指向山东某地一场网络民意测验就此被生生地歪曲网络水军带来了又一次的冲击,他们的成功恰恰揭示了在一个常识匮乏的社会,这并非偶然只要利益集团对于操控民意的尝试还在继续,是众意还是个别意志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所信任的公意永远无法达到,也无法保证其绝对的公正性。

      三、 “公意”是需要被启蒙的施特劳斯在《自然权利与历史》中讨论卢梭时,写下:“公意需要得到启蒙 ”施特劳斯所针对的就是上文所讨论的,公意是否可能错误公意”为什么需要被启蒙?首先,卢梭似乎也意识到,尽管人们往往“意愿”好的东西,但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启蒙来知道什么东西对他而言是好的其次, “公意”需要启蒙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虽然公意永远不会犯错误,但是我们无法确保即使人们知道了公共利益,当那与他们个别的利益相冲突时,他们还会支持它公意永远是正确的,因为通过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共同体永远向往着权利的平等;但人民的考虑可能不正确,因为他们并不具备立法的技艺 “立法者”的存在意味着人民并不天然具有制定法律的能力,虽然他们的确有这样的意愿和权利如何使得政治体在满足每个公民的利益时实现他心目中的善良愿望——权利平等或社会“正义”——就是立法者要做的事情;只有经过立法者教导的人民,其订立的实证法才能认为是“公意的运作”或外显这是一个“众意”泛滥的时代,众意的背后是私人利益的争斗,尽管我们也会看到对于公共利益的诉求,但是这样的声音毕竟还太弱,离卢梭所期许的公意更是遥远所以,施特劳斯所提出的公意需要得到启蒙是有其意义的,无论公意是否有可能错误,至少应该保有其实现的可能性。

      因为在卢梭那里,只有当法律是基于公意所确定的,才可能达到自由,而我们离公意有多远,离自由就有多远参考: [1][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黄璇,任剑涛.解读“公意”:道德制高点的面纱——以卢梭《社会契约论》为文本依据[J]. 学术研究.2009,““(8)[3]王辉.《社会契约论》中卢梭的“人民“教诲——《社会契约论》卷一、卷二的解读[J].南昌大学学报.2010,41(1)[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P19同上 P31同上 P31同上 P48同上 P78同上 P81同上 P133同上 P133同上 P133同上 P35同上 P35西方社会思想史 读书笔记 施闻 09300730089***[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