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拥有欣赏世界的眼光.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8858881
  • 上传时间:2017-09-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7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论文学院:外国语与传播学院班级:英语 114 班姓名:史晓莹学号:201111010416 拥有欣赏世界的眼光——美最先想到的课题其实是“美学” ,但通过看了众多书籍之后总是无法体会关于美学的哲学含义,确实晦涩难懂因此决定在文理探讨大众眼里通俗易懂的美,设计人心的美谈到美,无处不在,有牡丹花富贵之美,菊花隐逸之美,大雁翱翔之美,大雪飘落之美……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角度,对美的触动也会不同但到底什么样的东西才算“美”呢?举个例子,女性美的理想标准是什么?整体全面的美又是怎么要求的?明张潮的《幽梦录》提到:“ 以花为貌,以柳为态,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肌肤,以秋水为姿色,以诗词为情肠 ”这可谓是美女的最高境界,只是能达到者太少世界之大,谁是最美的女性,大家一直公认的是希腊的海伦和中国的西施海伦的美是如何呢?在《伊利亚特》中有这样的描诉,为了争夺海伦,斯巴达和特洛伊竟然打了十年的战争这个世界只有好战的将军,没有好战的士兵作者肯定没有见过海伦,但是却借助参战士兵之口说:“为了这样的美人,即使再打十年也值,我是自愿来参战的,我爱海伦,我要她留在我的国家。

      ”怪不得两国的国王各不相让呢!海伦之美由此可见真可谓是闲静似娇花照水,回眸一笑百媚生可是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我们都没有亲眼所见虽说黄金有价,美貌无价,但是这也只是对外表的一个片面的标准西地简单的认为:“美的女性应该脂粉气和书卷气兼而有之云鬓蓬松,秋水映人,唇红眉黛,容颜娇媚,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翩若惊鸿,袅如春风,外在美固然很重要,这些也都是令人喜爱的,但是如花似玉,还要有智慧灵气,琴心诗韵作到双绝,才能达到最美她应该是整体的,多样统一的 ,内外俱佳才好一个女人当其容貌.形体.衣着.发型和心灵.思想.才智.谈吐达到和谐统一时,她才是最全的美,即“美是和谐”那么谁才是最美的女性呢?海伦?东方人不愿意,西施?西方人连连摆手!有没有共鸣呢?有没有统一呢?四千多年前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巨人达.芬奇呕心沥血用了四年时间画成的《蒙那丽莎的微笑》曾使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消魂,人们对她的临摹之多,复制之多,影印之多,用之插图插页,封面封底之多都史无前例有的国家甚至将她印制在钞票上一幅画,何以让世界如此的痴迷?一件艺术作品如此珍贵,真是一大奇迹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美术家,艺术家,批评家去探索这一微笑的意义,但至今未能找到圆满的答案。

      据说画时为了让她愉快,能自然流出动人的微笑,画家请来乐师,为她演奏她最喜爱的音乐, “凡音之起,皆由心而生 ”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 ”可见音乐是主情的,是长于传情的,善于挑动人心弦的一种艺术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种空灵之美的境界只能在虚实真幻隐露之间,只需略带笔意,要妙在笔外,才能真正空灵之焖的最高境界可谓是用心良苦据说画中人是画家的梦中情人,不然没有深沉的爱意,画家是画不出其中的情意蒙蒙据说画中人也热烈的爱着画家,不然何以画中人能如此安详的在画家对面一坐就是整整四年据说……能有如此多的据说恰恰说明《蒙那丽莎的微笑》的成功在她问世四百年里,在人们的心里他始终是个活着的人,她具有的艺术美和艺术魅力高超而又永恒就此看来,人对美的标准或定义皆是融入了自己对所看事物的情感,并且对此大加渲染为了迎合他人的想法,再加之以公众对美的普遍标准但对于自然本来存在之物,公众对此皆有美之倾向,或是因为其形象悦人心目,观后,眼净,心静,舒适从古至今,不少哲人对不同类的事物都有自我的感触,或是自然万物,或涉及人心对于这些,他们也为后人留下许多经典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个大家,孔子,鲁迅。

      说及两人,感觉似乎风马牛不相及,毕竟两人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大有差异孔子和鲁迅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伟人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正在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鲁迅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度,新民主主义革命蓬勃发展的时期可他们都在各自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成了超绝一时的、有杰出贡献的人物孔子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影响最为深广,他整理故国文献,开创孔子学说,发展教育事业,规范民族道德意识、精神生活和风俗习惯,以至被称为“圣人” 、至圣先师,而今人则称之为“是一个言行一致、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学说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经过附会和演释,已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统治的精神支柱历代封建帝王和反动统治者不断对孔子加官进爵,顶礼膜拜,以借孔子的偶象来维系他们的专制统治到了五四时期,中国诞生了一批接受资产阶级现代文明教育的新人和积极投身于社会革新的热血志士,也产生了信仰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他们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思想、提倡新思想;于是出现了一批“打倒孔家店”的英雄,鲁迅也是其中重要一位 鲁迅在他的文章里也曾明确指出:“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所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和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 。

      鲁迅的“打倒孔家店” ,正是着眼于孔夫子“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 ,着眼于“孔教徒怎样使‘圣道’变得和自己的无所不为相宜” ,着眼于历代封建帝王赖以维护其统治的儒家的传统——精神“麻痹术” 对于孔子学说中,类似这些直接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服务的东西,也就是为历代封建统治者吹捧、崇尚的东西,鲁迅是深恶痛绝的但对于那些涉及人性的观点,例如孔子的“仁”的思想,鲁迅在一定程度上是追随着孔子的他所主张的真善美的统一归根结底还是离不了“仁”字可以说鲁迅是理智的,孔子可谓是真正的哲人我们可以看出,美的思想涉及多个方面我们欣赏与自然中那些触动我们心灵的的美,对这些美的评价也是与我们的情感相映衬后所得的结果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这时的自然已经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品,不算是生糙的自然了比如你欣赏一棵古松,一座高山,或是一弯清水,你所见到的形象已经不是松、山、水的本色了,而是经过人情化的个人的情趣不同,所以各人所得到的松、山、水也不一致了像朱光潜在谈及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就研究了这一方面比如园里的一棵古松,我们从正面看、侧面看,或乙以幼年人的心境看,老年人的心境看,都会影响到古松的本来面目朱光潜在这里也举了多个例子,用木商、植物学家、画家三个不同身份的人对古松的不同想法。

      从这里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我们对美的事物也大致如此,包括我们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事物,或上升为文化的东西个体之美,之前谈到的美娜丽莎已经提过蒙娜丽莎的美是公认的,不仅是因为画者与被画者对彼此皆有的感情,也有画者在画的时候采用了大众普遍认同的美的定义,温柔、贤惠的感觉,淡雅的气质,这样整体也带给观者美的感觉再有人类在整个发展史上创造的诗词、艺术品、音乐、绘画等,评判者皆会融入自我对这些艺术品的感情来评价他们其实这些想法多少会有一点唯心主义倾向,着重的是主观的价值,以为美是一种概念和理想,物可以表现这种概念和理想,才算是美像休谟所言:“美并非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观赏者的心理” 也有观点着重客观的事实,认为美全是物的一种属性,艺术美也还是一种自然美,物自生本身就是美的,人不过是被动的鉴赏者, 其实可以说美与人可谓是相互的有美本身这一事物,人才会去观赏;没有人的欣赏,这些事物并不能真正体现它美的价值所在谈到艺术品,在我的观点看来,艺术品的创造的功用所在原是弥补自然的缺陷,如果自然既已完美,艺术便已成赘物了艺术品也表现的是艺术家的理想性格和创造力。

      凡艺术品,都是带有理想主义的,艺术家对某一事物的描摹或创作,必然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或是将自己对这一事物的期待通过创作表现出来总结一下,自然只是死物质,艺术却是这种死物质具有生动的形式自然好比生铁,艺术创作品则为熔铸锤炼而成的钟鼎艺术家的心灵就是熔铸的烘炉和锤炼的铁斧熔铸锤炼之后才有形式,才有美说了这么多关于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必须提一下的人生之美,不,应该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美的人生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体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之中我们看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像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人生是多方面而却相互和谐的整体我们研究人生,研究审美的人生,是我们生活之必然所在因为精神世界的无限和物质世界的有限,生命的绵延冲动和人生的短暂,情感的渴望自由和理性法规的拘谨,对知识无尽的探求和真理的无穷等等,所有的这一切让我们觉得自我的渺小,甚至感到悲观和绝望我们思考人生,也这是为了追求自由、平等、美好的生活,期望获得人生中一种哪怕是片刻的超越和享受什么是完美的人生?我们将人生比作一篇文章,那么什么样的文章才算是美的文章?首先它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也就是说,人生必须先得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再之有言“修辞里其诚” ,也就是我们需要用一些比喻优美的修辞手法加之以自己真挚的情感,让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对于人生,我们需用自我的性格、品性、情操、爱情去装点,去修饰,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有血有肉,而且这些必须是优美的、美好的:最后,文章需要有其独特性,用独特达到一种美的效果我们人生除了要充实,生动,更重要的是活得得是自己的人生,用你自己的想法去支配自己的人生这样才是一片和谐完整的文章,才是一个完美的人生美是无处不在的,只是需要我们那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过得也不会是混沌的人生,如若我们看重的是生命之美生命之美,人生之美,需要我们以观赏的眼光看自然,看出艺术中的自然美,看出人生中的艺术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