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量定义和分类.doc
3页储量定义和分类媒体上有多种描述煤炭储量或资源量的名词,这些名词实际对应的是地质行业用来描述 不同级别矿藏的储量级别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制定的,统一区分和衡量矿产储量 精度(或可靠程度)与技术经济可利用性的标准储量类型与级别划分的目的,是便于国家 与矿山企业正确掌握矿产资源,统一矿产储量的计算、审批、统计和用途,更加经济合理地 做好矿产地质勘探工作一般说来,储量按地质工作精度分级,按技术经济可利用性分类目前大多数国家均统 称为储量/资源分类,把地质精度与经济可行均作为储量/资源分类的因素 考虑储量分 类最早起于英国,1944 年美国矿业局与地质调查局共同提出了一个储量分类方案,这个方 案经过 1976、1980 年两次修改,形成了在北美和南美广为流行,世界其他国家均参照的 “矿产资源和储量分类原则”图 1 美国对矿藏资源的分类Addi Ei o nal 0 ccunence-sNot economicPr&wffldP ro-batilc:HiJi'-dt1 : :1Inierrod怖口 ihRtical^paculativeMeasuredD«Enan£l rstedIdentifiedunciscov^ reaD^crca^nq dcgrG« cl gecfD-gical as-suranco这个原则有两个坐标:横坐标代表地质工作的程度,随着地质工作程度由高至低,所取 得的储量或资源量被冠以“探明的”、“推测的”、“假定的”、“假象的”形容词(英文上使用 pr oved,p robable, i ndicated, i nferr ed, hypothetical, speculative参见图); 纵坐标 代表储量或资源的经济可利用性,随着技术经济可行性的由高到低,所取得的 储量或资源 被冠以“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经济的”和“不经济的”形容词。
为了区别能从地下回收 的矿产物质与地质圈定的矿物物质,美国这一分级方案又将查明的地下储量分为“储量”和 “储量基础”两个概念,前者是可以从地下真正采出的部分,后者是地质圈定的部分,它包含 了可采出的储量和由于设计、开采、安全等原因不能采出的部分按照这一分类体系,矿产 资源被分为以下主要类型:储量(探明的、经济的)、推测储量(推测的、经济的)、边界 储量(探明的、边际经济 的)、推测边际储量(推测的、边际经济的);探明的次经济资 源量、推测的次经济资源量、假定的资源量、假想的资源量1979 年,联合国 提出了一个储量资源分类方案1996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 提出了“联合国固体矿产储量/资源量分类国际框架这是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评价固体 矿产 矿床而建立一种广泛的和国际通用的分类系统所作的最新尝试同美国1980 年的分 类方案相比,这个方案用三个坐标轴而不是两个坐标轴来框定储量/资源的类 型第一个 是地质轴,表明地质工作阶段,由深而浅为详细勘探、一般勘探、普查、踏勘第二个为可 行性轴,由深而浅为可行性研究/采矿报告、预可行性研究、 地质研究第三个轴为经济 轴,由深而浅为经济的、潜在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按照这一体系,可将储量/资源框定为 10 个类型:证实矿产储量、概略矿产储量(两类)、可行性矿产储量、预可行性矿产资源 (两类)、确定矿产资源、推定矿产资源、推测矿产资源、踏勘矿产资源这一分类体系对 各国储量资源分类体系之 间的转换与接轨具有重要意义1960 年制定的苏联矿产储量分 类规范中,除从经济的角度,将矿产储量分为平衡表内与平衡表外两类外,勘探和研究的程 度将矿产储量分为详细探明和详细研究(A、B、C1)的储量,初步评价的储量(C2)和 预测储量三类我国建国初期,暂时采用了苏联的储量级别1959年,地质部全国矿产储 量委员会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它将固体矿储量分为四类(开采储量、设计储量、远景储量、地质储量)五级(A1、A2、B、C1、C2)其中开 采储量一般为 A1 级,设计储量一般为 A2、 B、 C1 级,远景储量即为 C2 级在一段时期 内,这一储量分级对我国地质工作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已不能 适应我国地质勘探和矿山生产建设的实际需要 1964 年后,有关部门曾对上述储量分级进 行了多 次修订例如,冶金部在1965年颁发和实行了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的两级储量划 分办法;煤炭部将煤矿储量分为普查、详查、精查三级;在1968年以后的全 国矿产储量 表中,统一按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两级划分方案进行储量统计等等。
到 1977年,又由原国 家地质总局和冶金部共同制定了《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 则(试行)》(先在地质总局 所属单位试行);由原国家地质总局、建材总局及石油化工部共同制定了《非金属矿床地质 勘探规范总则(试行)》上述两个规范, 根据对矿体不同部分的研究或控制程度及相应 的工业用途,将固体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储量,分为A、B、C、D四级,并对各级储量的条 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