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旧城旧影:老上海明信片.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72118796
  • 上传时间:2022-04-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0.9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旧城旧影老上海明信片                    文/赵灵多 图/上海历史博物馆1869年,明信片在奥地利诞生不久这种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即风靡全球,同时也悄然来到了中国,来到了上海1878年,包括上海在内的五处通商口岸首先设立“海关邮政”,开启了中国邮政的近代化进程对上海文化而言,上海的海派风是以许多新式文化事业的开放,而找到了老上海独特的韵味上海的现代商业经营方式,转化为现代都市生活的一部分,而明信片上的老上海,正是留存了一份真实而写实上海是紧跟世界脚步的,在新思潮的时代背景下,自然而然文化的潮流也就随之而产生上海独有的江南气质与摩登优越 ,始终使上海人才涌现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造就了这块江南璧玉的美,那泛黄的老上海明信片似乎就收藏着上海成为中国新文化地标的一个延续 民国后,上海成为国内最大的国际邮件进出口门户之一而进出上海港口的大量邮件中,寄往海外的明信片不在少数其中,具有上海特色,最佳摄影视觉效果的明信片,不仅向远方的亲友传递了问候,还向大洋彼岸展现了一座现代东方城市的风土人情明信片成了世界认识上海的重要途径之一斯土斯民上海元代立县,明嘉靖筑城城周围九里,东临黄浦江。

      开埠前,老城厢频繁的商贸活动就吸引了周边城市的生意人近代上海的中心转移到了租界1912年城墙被拆除,此时上海已汇聚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外乡人,构成了五方杂处的社会环境上海人一面坚守传统的信仰和价值观,沿袭原有的风俗习惯一面欣然接受外来文化,并创造性地融入自己的生活节日集会、街边小摊、时装妇女,都独有风情明信片上的照片,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改变黄浦江边 苏州河[来自www.lw5U.com]畔 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西人陆续来到上海他们在紧邻老城厢的黄浦江边盖楼、经商、生活到1930年代,外滩已云集着世界各国的金融政治机构外滩的建筑群浓缩了租界发展历史,也见证了上海城市的成长到了民国,上海已容纳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居民久居在上海的外国人渐渐地融入了上海社会,慢慢渗入中国式社会生活而他们带来的先进科学文化和西式生活对上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州河,原名吴淞江,自西向东贯穿上海,至外滩北段与黄浦江汇合苏州河上航运繁忙,自古以来都是上海内河航运中的重要枢纽开埠后,苏州河迎来了航运发展的“黄金时代”苏州河面有桥梁大观第一座木桥——“威尔斯桥”贯通了河道南北两岸的城[来自wwW.lw5u.CoM]市道路,后又造起了乍浦路桥、四川路桥、河南路桥等,至20世纪上半叶,苏州河面已建成18座桥。

      苏州河畔楼群林立,媲美外滩建筑的各种风格楼宇临河而建,时人譬之“连云楼阁”南京路上1851年,英人在租界里开辟了一条东西向的“花园弄”连接外滩和跑马场,1865年后正式命名“南京路”此后南京路延伸、扩展,日渐繁华20世纪20年代,四大百货公司接连开幕,把南京路的繁盛推向高潮商厦栉比鳞次,商品琳琅满目,餐饮娱乐应有尽有,不愧为“大马路”除“大马路”以外,上海的马路在城市的拓展兴建中发达起来不同的路有不同的商业特色、不同的建筑风貌马路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透过街景,看到上海旧城的全貌水陆交通 沪上风光上海的交通以土洋相兼、新旧并举的发展方式,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1876年上海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通车运营的铁路——吴淞铁路黄浦江上,豪华邮轮远和小舢板共渡码头上,货轮和沙船一起等待货物的装卸在车水马龙的闹市街头,不同时代的交通工具却在同一个环境下共同生存,它们服务于不同的阶层老城厢里的潘家豫园是建于明代的私家园林到了晚清的上海出现了私园公用,既打破园林对外封闭的传统,又开综合性游乐场之先河,成为各界人士游乐和举行多种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龙华是郊游的好去处庙会时节的龙华寺香烟缭绕,夕阳斜映下的“龙华晚钟”更是闻名的申城八景之一。

      今天,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以保护上海的历史文化遗存为己任,从馆藏中精选了200余张老明信片以“旧城旧影”为主题,展现上海方方面面的缩影,拼接出那个邮路繁忙的国际大都市,带读者去回味那些已错过的沧桑与风华这些珍贵的老上海明信片在上海闵行区图书馆展出时,唤醒了老上海人的儿时记忆 ,作为小观众和新上海人看到这些明信片则越发感觉这座城市的底蕴与风韵,这些老上海明信片中的一部分是由哲夫先生捐赠,他的捐赠也为越来越多私人收藏者的捐赠事业提供了榜样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对此文亦有贡献编辑:沈海晨 mapwowo@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