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河源市安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9页广东省河源市安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翻阅我国传统的典籍可以发现,“法治”一词很早就出现了,从这些古代典籍对“法”的论断中,可以看出,我国从法产生的初始阶段,提到法,即与“刑”“罚”相关,注重的就是法的约束和惩治作用,而并非侧重于它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历史上的法家,基于对这样的“法”的认识,基于对人性恶的认识,提出的“法治”的一整套国家治理方式,终究是君王统治约束臣民的工具这样的“法治”,虽也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同功者,同赏;同罪者,同罚”(管仲),“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商鞅)的公平与正义,但仍不入人心一向推崇忠恕与仁爱的中华民族,对法治是心存避讳的百姓在内心深处仍然寄希望于“青天大老爷”主持公道,而不是依赖于统治阶层所颁布的法律青天大老爷”折射出的传统文化心理,也正是贤人政治的典型体现也正因如此,我国的“法治”常被“人治”所代替,也因此多受诟病中国当前守法现状,仍处在源于功利主义和恐惧惩戒的阶段,还远未达到更高层级的法治信仰提到“法”,多的是内心的畏惧,少的是信仰上的遵从。
很多人面对规则制度首先想到的不是去遵守而是去突破在中国这样一个由“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封建等级社会一步步走来的国度,能够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还有漫长的路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是直接从中国民众思想最深处切入,是对中国传统法治思想进行精准号脉之后开出的药方让法治成为信仰,这是从最根本上推行法治的途径这一美好愿景的实现,固然需要国家机器的体系化运行,更需要每个公民思想深处对法治进行深度思索对于当代中国来说,社会主义法治化的实现,将是一个“换了人间”的新气象先秦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曾有过这样的论断:“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其本意就是,一个国家的强弱富贫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奉行法治,国家就会富强;如果背弃法治,国家就会贫弱坚持法治,是我们实现强国之梦的重要保障摘编自“光明网”)(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历史上的法家很早就提出了“法治”的主张,但却一直难入人心。
B.法家认为人性本恶,法的作用应该是对种种恶行进行约束和惩治C.中华文化讲究忠恕与仁爱,相比“法治”,中国人更崇尚贤人政治D.中国古代的法治并非为保证公平和正义,百姓也不相信它能替自己主持公道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法律的权威不是体现在让民众感到畏惧上,更不应让民众总想去突破它B.要想改变中国传统法治思想的弊病,必须使“法”成为人民真诚的信仰C.中国当前正处于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中,这需要所有公民的参与D.中国现阶段法律的制定仍源于功利主义,法律的作用仍重在震慑和惩戒3)下列表述,能反映对“法治”追求的一项是A.中国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在上访的道路上奔波,希望能够为自己陈述冤屈或求得帮助B.儒家主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提倡统治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C.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把法律条文铸到鼎上,公布于众,令国民周知这是国家常用的法律D.《窦娥冤》中窦娥被杀前发下三桩誓愿,以抗议判决的不公,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清白参考答案:(1)D(“并非”、“不相信”表述太绝对)(2)D(“功利主义”“恐惧和惩戒”是“中国当前的守法现状”,不是法律的制定)(3)C(A.“上访”的思想根源是找“青天大老爷”是“告御状”,属典型的“人治”思想;B.强调的是统治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是“贤人政治”;D.三桩誓愿是对天地鬼神的信仰,而不是对法律的信仰)2.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材料一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
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过大年,留住“北京蓝”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中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在北京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被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1万8千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节选自《法制晚报》)材料二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间声音已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每辆车都会排放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过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应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
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节选自《每日新报》)材料三给鞭炮热降温确有必要除了固有的不安全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略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让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雪上加霜,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这确实大有必要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尽管燃放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危害,我们很难一步到位将其彻底禁止过年,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不能为了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这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己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欢乐方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节选自“东北新闻网”)材料四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执行,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
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心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节选自《法制晚报》)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B. 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C. 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对环境尤其是空气质量影响很大D. 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用具体的数字说话,如“上升6.4个百分点”说明认识烟花爆竹危害的人数增加,“98.3%”说明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
B. 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注重网络调查,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侧面表现了我国网民素质很好C. 材料二用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以及河南朝令夕改的“禁炮令”的对比说明“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而为,要注意地域特点D. 材料三在讨论“禁炮令”时考虑问题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9. 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做好禁止燃放鞭炮工作参考答案:7. B 8. D 9. 政府层面:1.扩大宣传,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引导提醒民众过环保年2.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的措施市民层面:1.增强环保意识,承担环境责任2.遵守国家关于燃放烟花爆竹的法律法规3.顺应时代趋势,积极寻求新的过年方式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B项,“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说法错误,原文是“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意思是政府的“禁炮令”能出台的条件是要经过三个阶段,并不是说交由民众充分商讨。
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说法错误,原文说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不能说明执行力强B项,“同时也侧面表现了我国网民素质很好”说法以偏概全,媒体调查中的网民不能代表我国全体网民C项,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可知选项中“要注意地域特点”说法于文无据9题详解】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做好禁止燃放鞭炮工作通读材料,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这三则材料,仔细阅读这三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间声音已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应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
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这确实大有必要”“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每辆车都会排放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过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过年,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让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雪上加霜,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欢乐方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执行,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心力,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