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埋地管网漏气现场处置方案.docx
4页埋地管网漏气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风险分析1.1事故类型事故类型主要为燃气防腐层破损引发的泄漏事故1.2事故发生区域、地点事故发生的区域主要在敷设天然气管道且已经通气运行的小区、工商业用户以及道路1.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1.3.1事故发生的时间无法预估1.3.2事故的危害程度可能会导致泄漏的燃气通过下水道或其他管线窜入居民用户家中,进而引发爆燃或人员伤亡1.3.3事故影响范围分为三种,道路地下的管网泄漏会引发污水管道爆燃、小区或民房附近的燃气管道会造成方圆50米半径的爆燃事故、工商业用户会造成厂房引发爆炸火灾事故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1.4.1附近植物枯萎、动物反应异常、冰雪融化或积水坑冒泡1.4.2附近的地下井伴随报警值升高1.5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事故可能引发热力管道、光缆传输等管线的正常运作道路上发生此类事故会造成交通瘫痪、或间接导致交通事故2应急工作职责2.1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能源输配运营群召集人组员:抢修队、管网检测员、管网多能工2. 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2. 2.1组长职责(1) 负责启动、关闭本预案;(2) 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到能源交易群,负责协助现场指挥进行现场总指挥的相关联体协调工作,在重大问题上作出决策,授权现场指挥负责具体工作。
2. 2.2小组职责(1) 执行组长指令,进行现场救治2) 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事故扩大,减小人员伤亡的措施3应急处置3. 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切断气源,杜绝明火,抢占上风口,组织抢修,设立警界区域、抢维修3.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3. 2.1当现场确认为燃气发生漏气时,要提醒现场人员建立警戒区,现场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并在第一时间关闭控制现场的阀门和设备3.2.2用可燃气体检测仪检测泄漏气体浓度,包括管道周围的电信井、雨水井、污水井、电缆井、地下室等可能形成密闭空间的建筑物,如有可燃气体窜入需及时打开井盖,让其自然挥发如可燃气体浓度较高或即将达到爆炸极限的区域,应定为危险区域,并迅速采取隔离措施,严禁车辆进出,区域内车辆严禁点火启动,进行用电管制,严禁开关电器操作,必要时通知供电公司停电(危险区域外)严禁烟火进入警戒区进入警戒区的人员严禁使用、对讲机等可能发出电火花的通讯设备3.2.3发生较大泄漏,现场燃气浓度较高时要联系消防部门进行喷水稀释燃气浓度3.2.4阀门关闭后在泄漏点影响范围外进行燃气放散泄漏点燃气浓度将至1%以下时,安排人员对泄漏点进行开挖,开挖过程中要不间断检测燃气浓度,人工开挖,杜绝产生火花。
3.2.5如抢修现场正值用气高峰期,且泄漏量较小,可釆用打管卡、木塞等方式进行临时封堵,确认安全后可将抢修时间调整至非髙峰期,但现场必须留专人监护3.2.6泄漏点开挖完成后,检测现场燃气浓度低于1%时,进行漏点维修或管道更换3.2.7其他处置措施能够参照《燃气管网外力破坏现场处置方案》中泄漏事故处置4注意事项(1) 参加抢修抢险的人员要统一执行总指挥的指令,不得擅自行动2) 警戒区依险情而定,但距离泄漏点半径不小于10米,且严禁无关人员入内,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3) 临时封堵人员必须着防静电服、配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采取临时堵漏措施后,现场警戒不能撤出,并留专人负责警戒4) 漏点开挖过程中要不间断进行燃气浓度检测,并杜绝产生火花5) 邻近小区管网泄漏时要注意检测周边民用户家中燃气浓度,防止燃气通过下水道窜入用户家中6) 人员进入阀井等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执行有限空间作业规范,进行“双检测"(氧气浓度19.5-23.5%,燃气浓度1%以下),并配备安全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