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班幼儿观察记录 作品取样系统让幼儿的发展看得见.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4009613
  • 上传时间:2022-04-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班幼儿观察记录:作品取样系统让幼儿的发展看得见 案例:大树妈妈“大树妈妈”这幅图是中班一名叫豆豆的幼儿作品,是在 学期初(第一个收集期)2月份收集的,是…个诗歌学习后的延 伸活动,通过图画的方式对诗歌内容进行仿编看到这幅画, 暂且先不管他仿编诗歌的能力如何,单从画面上来看,可以看 到这个时期的豆豆在绘画技能方而所呈现出来的是:大树、蚯 蚓只有简单的点、线,色彩只有褐色,运用很单一,不明快; 在随后的几次美术活动中,老师也特别关注他的能力发展,发 现他的精细动作发展与同龄幼儿相比较弱,线条不连贯、流畅, 且有些线条不能封闭,除了画出线条和点以外没能在图形内涂 色立交桥上的车“立交桥上的车”这幅图也是豆豆画的,这是在期末6月 份收集的他的作品:“立交桥上的车”与2月份的那幅作品 相比,我们可以看出非常明显的差异这是豆豆在美术兴趣班 活动中的作品,完全由他自己完成从前后两张图画我们看到豆豆非常显著的变化,画而排列 合宜,线条流畅、连贯,色彩丰富,艺术的表现能力增强,同 吋作品中大面积的均匀涂色,精细动作的发展明显,基本达到 中班幼儿下期的发展目标从前后两期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豆豆的成长与进步。

      更让 我们看到几次收集期里孩子连续的发展,看到了我们运用作品 取样系统对他关注的美好结果孩子是在悄悄地、•点一点地改变,如果没有去关注他, 我们教师就不会发现孩子在变,为什么变?我们做了些什么?还 可以做什么?正因为收集了幼儿的作品,我们和孩子一起经历 这样的变化当老师看到第一幅作品后,老师知道了豆豆这名幼儿目前 的状态和需要帮助的地方,并针对其设置了个性化的教学计 划,增加了绘画、手工等精细动作发展的活动内容当然这样 的活动一直在进行,老师在活动中持续关注豆豆的发展,对他 的每一次活动都给予了肯定和帮助,比如前期老师在他最困难 的地方给予帮助,如不会画鸡妈妈,可以帮助画一下,然后口 己画蛇和蛋;对他的每幅作品都及时肯定,就像第一副图中蚯 蚓和大树一样,老师会郑重地记录下来他叙述的故事,收集在 档案中,让他每一次的努力都有成功的回报同时,教师也与幼儿的家长进行了联系与沟通,让家长也 看了这个作品,分析了豆豆的优点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同时对 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重要性对家长进行了说明,建议家长在家 多带领孩子练习手部的锻炼,比如做手工等家长接受了我们 的意见,还让豆豆参加美术兴趣班的学习通过几个月受多方 位的努力,我们看到了豆豆在绘画表现力和体能发展方面的进 步与发展。

      这个案例明确表达了幼儿作品能否为教师有效利用,取决 于教师对作品集的深入理解认识,这就对刻币的专业知识和技 能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耍求如何去收集我班幼儿的作品,去分 析作品里的故事和发展,去发现和调整教育策略,我是这样认 识的1、 胸有冃标整个案例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教师心中要有目 标:本年龄段儿童的发展冃标,各个领域的学习冃标,有了冃 标,在观察与收集中,教师才会发现儿童作品中所呈现的现象 表现了幼儿怎样的发展水平,才能去分析、判断哪些作品是有 价值的,能反映幼儿成长与发展的,最后通过持续的观察、跟 进,促进幼儿发展2、 坚持收集胸有目标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这是需要锻炼与练习 的,所以我们耍围绕目标大胆收集,幼儿的作品很多,选择什 么样的作品才能真实呈现孩子的努力、进步与成长呢?当多次 阅读幼儿的作品中会慢慢发现一些普遍的发展规律或者是个 别幼儿个人的特点3、 学习分析幼儿的作品所代表的发展是综合的,不是简单地就呈现出 来,教师耍学会去分析、批注儿童的作品如案例中,当老师 发现这幅作品时,并不是单一地认为这是幼儿在仿编诗歌中的 能力表现,而是仔细观察作品发现了他在美术技能及精细动作 能力方面存在的发展。

      4、 积极跟进观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当老师 通过作品的观察与分析后,及时发现了问题,并对问题提出了 相应的跟进措施,在调整自身教学的同时,还与家长进行了沟 通交流,对孩子的发展情况及时反馈,并提出建议,家园同时 作用,最后达到了预期的冃标5、 不断积累教师在观察幼儿时,往往是集中在一个小点上,而这个点 并不能代表一个面,它要受很多外力因索的制约因此,想要 更清晰地了解幼儿,看到幼儿的优点,发现幼儿的已知已能, 就需要老师持续不断地去关注幼儿,收集作品,只有不断积累, 掌握史多的数据,才能让我们的分析更真实,史全面,史有意 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