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179《非线性编辑》考试大纲.docx
19页91179《非线性编辑》考试大纲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课程性质和特点:本课程是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是文科类学生的一门技术 基础课程涉及非线性编辑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非常具有实用性,也具有技术与艺术结合 的特点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主要使学生了解影视非线性编辑的发展过程、实质和特点,掌握非线性编辑软件 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制作过程,使学生能够掌握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手段和方式方法同时 引导学生能够自觉地、创造性地把非线性编辑技术所提供的视觉表现手段应用到作品中实践环节要求:能够掌握一种非线性编辑软件及系统,利用非线性编辑手段制作一部短片,短片形式以 能够体现非线性编辑功能和特点的MV、广告、实验片等为主,时间不超过5分钟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影视制作技术概述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要了解电影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历程,把握电视节目制作和电影制作的手段影视 制作技术从广义上讲,是包含了电影和电视节目生产的全过程;而从狭义上讲,则单独指电 影和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过程本课程所详细介绍的影视制作技术,侧重在影视后期制作阶 段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二、 课程内容电影剪辑一一非线性编辑的雏形一、 电影的早期历程电影自诞生初期一度被看作是“杂耍”发展到一门独立完整的艺术门类,伴随着后期制 作手段的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是重要的推进剂。
二、 电影制作电影制作建立在胶片基础之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和流程,剪辑是重要的制作 环节而电影胶片的剪辑过程就具有非线性编辑的雏形,因为它允许在编辑成片中调整镜头 的组接顺序,可以在两个镜头间加入新的画而电影的胶片剪辑具有非线性编辑的某些特点, 但是并没有被刻意称为非线性编辑,因为当时只有电影制作采用剪辑的方法非线性编辑这 一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是相对于磁带编辑即带式线性编辑而提出的,这还得归因于电视的诞 生第二节电视制作基础一、 电视的早期发展电视诞生伊始尚无合适的记录载体,采用直播的方式磁带录像机的发明使电视节目制作大为改观在录像机播放时,一个旋转的磁头逐一读取磁带上记载着视频信息的磁信号,将它转换 为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进行重放记录时,磁头又将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转换成随空间长 度变化的磁信号存储在磁带上磁信号在磁带上是随着时间、空间的顺序排列的,磁带是一 种线性载体二、 电视编辑的发展历程早期电视编辑技术和磁带录像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电影胶片剪辑方法相同录像机 的发明使得电视有了记录介质,同时,电视节目的磁带编辑技术就应运而生了电视编辑的 早期也采用与电影胶片剪辑相似的磁带剪辑方法,即在物理实体上用极薄的金属胶带把两段 录像带粘接起来完成镜头的组接。
盒式磁带录像机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电子编辑的应用使 电视节目制作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电子编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采用这种方法不必剪断录像带就能进行画面剪辑电 子编辑就是用电子控制的方法使用快进和快速倒带功能在磁带上寻找编辑点,还可以利用暂 停功能控制录像机的录制和重放一般由一台编辑放像机、一台编辑录像机和一台编辑控制 器就可以完成录像磁带的节目编辑工作通过电子方式把录制好的多个原始素材按照艺术要 求进行筛选,按顺序转录到另外一盘磁带上再配上对白和音乐效果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节 目这是电子编辑刚出现时的基本形式,并延续至今依托于磁带编辑的方式被称为线性编 辑第三节影视编辑的工作方式直接编辑直接编辑是多数电视节目制作采用的工作方式,它指的是从源素材带直接编辑到节目带 的工作方式,效率较高,适用于新闻节目等时效性强、片长较短的节目二、间接编辑间接编辑是在电影电视剧剪辑中为了保护源素材带和减少制作成本采用的工作方式其 过程是先将源素材带制作成工作带,在工作带上进行编辑,得到记录着镜头组接信息的镜头 串联单,然后以此为依据再进行源素材带的编辑它分为脱机编辑和联机编辑两个阶段, EDL表的应用是其中重要一环。
第四肖电视制作系统中的电子编辑~电子编辑电子编辑是自盒式录像机发明以来诞生到目前为止电视节目制作中主流的制作手段按 工作原理划分电子编辑采用控制磁迹编辑(CTL编辑)和时间码编辑(TC编辑)二、电子编辑工作方式按工作方式划分电子编辑分为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组合编辑是把素材按照顺序依次地组合复制到另一条磁带上,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节目 带组合编辑是将所有的信号一一视频、音频及控制信号同时录制在磁带上组合编辑适用 于初编节目带,如果在编辑好的磁带上用组合的方法编入画而,那么,在画面出点之后磁带 上的所有信号将被消除,图像不稳定如果要进行编辑带的修改,则需要使用插入编辑插入编辑是在已经录制好节目的磁带上,对原有的画面或声音进行同时或分别地修改, 用另一段画面或声音进行替换插入编辑的修改只涉及画而或声音,对磁带上的控制信号没 有影响,能够保证图像的稳定,适用于节目成品带的修改三、电子编辑系统为完成不同类型的节目制作,常见的电子编辑系统有一对一编辑系统、二对一编辑系统、 多机编辑系统一对一编辑系统由一台编辑放像机、一台编辑录像机和一台编辑控制器(也可以由编辑 录像机控制编辑放像机)加上两台监视器及音视频连线构成,操作简单,应用于新闻专题类 节目初编。
为了实现画面、声音之间的转场过渡,在一对一编辑系统中加入一台编辑放像机、一台 切换台(特技发生器)和一台调音台构成了二对一编辑系统(编辑控制器要具备控制三台录 像机的功能)°适用于节目的后期合成为了完成多路的画面合成与制作,或者进行电影电视剧的脱机编辑,需要增加多台编辑 放像机,构成多机编辑系统这种系统连线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三、 考核知识点(-)电影剪辑、电视编辑实质(二) 影视编辑的工作方式(三) 电子编辑的工作方式四、 考核要求(-)电影剪辑、电视编辑实质1领会:电影剪辑、电视编辑的实质2应用:电影剪辑、电视编辑的发展历程(二) 影视编辑的工作方式1识记:直接编辑、间接编辑2应用:直接编辑、间接编辑应用(三) 电子编辑的工作方式1识记:组合编辑、插入编辑2领会:组合编辑、插入编辑的原理第二章从线性编辑到非线性编辑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从影视制作技术发展历史的角度介绍非线性编辑的发展历程要了解线性编辑的实 质,总结其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从应用的层而梳理非线性编辑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几种 类型,进而深入透彻地理解非线性编辑与线性编辑的差别,理解非线性编辑的本质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线性编辑线性编辑线性编辑是一种依托在磁带这样的一维线性载体上的编辑系统,由于记录着画面、声音 的信息在磁带上是以物理空间和时间为序排列的,因此,建立在这种载体上的行目制作系 统被称为线性编辑系统。
线性编辑的实质是复制,即把源素材带上的信号复制到编辑带上二、线性编辑的缺点线性编辑自诞生以来至今仍是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要手段但是,其缺点也较明显:在制 作过程中已编辑好的节目带不便于修改,或者说修改余地不大最大的问题是不能解决在已 经编辑好的节目带中加入或删除段落,而这在节目制作中是非常必要的;其次是在复制的过 程中信号质量会下降,尤其是在模拟视频时代近年来随着数字视频格式的应用,复制所带 来的质量下降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另外利用线性编辑系统进行复杂的节目制作,需要动 用多种设备,系统构成复杂,可靠性降低,等等更重要的是,在某种程度上,线性编辑给 节目制作人员带来的是一种“线性思维”,不利于艺术创造力的发挥第二节非线性编辑发展过程及类型一、 从脱机编辑到编辑影视节目的编辑制作采用直接编辑和间接编辑两种形式,对电影电视剧制作和高水平的 纪录片等制作而言,多采用间接编辑的方式间接编辑要经过脱机编辑、编辑环节, 以往这两个环节都采用线性编辑系统来完成二、 电子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出现与应用在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诞生之前,为了将电子线性编辑的实用化和非线性编辑方式的优 势结合起来,在电视制作史上(20世纪70年代)曾经出现过基于录像带的电子非线性编辑 系统和基于激光视盘的电子非线性编辑系统。
电子非线性编辑是利用磁带或者模拟光盘作为视听信慰、介质进行记录重放,能够迅速对 素材进行选取,编辑方法灵活,可以提供多种的镜头组接顺序电子非线性编辑具有电影剪 辑的特征,但在性能上更为优越电子非线性编辑更突出了对素材的随机选用和镜头间的瞬 间切换,使编辑人员能够选择多种方案,并立即体验到它们的效果,因而进一步促进了编辑 创作电子非线性编辑虽然没有流行起来,但是对数字非线性编辑的发展起了借鉴作用第三节非线性编辑一、非线性编辑非线性编辑是相对于线性编辑而言的,它指的是一种可以灵活地改变画面组接顺序、能 够在已编辑好的打目中任意增加、删除视音频段落而不影响其它段落的影视竹目编辑方式 非线性编辑以视听信号能够随机记录和读取为基础,它依托的是盘基记录介质在非线性编 辑时,可以随时任意选取素材,无论是一个连续的镜头还是一段镜头中的其中一部分;可以 不必按顺序进行编辑:对已编辑好的部分的修改不影响其余部分早期电影胶片的剪辑和电视制作初期的磁带剪辑具有非线性的某些特征,后来出现了电 子非线性编辑系统,现在所说的非线性编辑指的是数字非线性编辑,是建立在硬盘这样的存 储载体上、处理数字信号而实现的二、 非线性编辑的特征非线性编辑具有两个特征:1. 在素材的选择上能够做到随机存取,也就是说,不必进行顺序查找就可以瞬间找到 素材中的任意片段:2. 在编辑方式上呈非线性的特点,能够很容易地改变镜头顺序,而这些改动并不影响已编 辑好的素材。
三、 数字非线性编辑的载体特点和实质非线性编辑经过了机械阶段、电子阶段,发展到数字时代才具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它改变了影视制作工艺其核心一点是由数字非线性编辑所采用的视听信息本身的性质以及 对这种介质的技术操纵方式所决定的目前的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以硬盘作为记录载体和信息编辑的载体硬盘是一种盘 基载体记录着画而和声音的二进制信号排列在硬盘的二维平面上对画面、声音的处理(编 辑、特技、合成等)实质上就是控制着计算机硬盘的磁头对二进制信号的读取硬盘盘片的 旋转运动与磁头沿着直径方向的运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矢量化的运动由于磁头的速 度极快,它可以在“瞬间”选取到所需要的图像及声音信号,而且无需在物理实体上触动信 息介质而编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磁头访问素材的过程,即是对信号的选取、切换和显示 而磁头访问素材的顺序非常容易改变,进而改变了镜头组接顺序,这使得数字非线性编辑能 够实现三、 考核知识点(-)电子线性编辑(二) 电子非线性编辑(三) 数字非线性编辑的概念、特征、实质四、 考核要求(-)电子线性编辑1识记:线性编辑2领会:线性编辑的缺点(二) 电子非线性编辑1识记:电子非线性编辑2领会:电子非线性编辑的实质和特点3应用:电子非线性编辑与数字非线性编辑的异同点(三) 数字非线性编辑的概念、特征、实质1识记:非线性编辑的概念2领会:非线性编辑的特征3应用:理解数字非线性编辑的实质第三章非线性编辑系统技术本质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数字非线性编辑的诞生与发展历程,把握数字非线性编辑与数字媒体技术进步的关 系,理解数字非线性编辑对节目制作的价值所在,憧得非线性编辑系统构成、性能特点。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数字非线性编辑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影视的联姻计算机发明伊始主要用于数据计算,应用领域也以军事、科技为主,在一段时间里也只 限于处理象文字、表格和图形等形式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