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搖滾樂的傳播心理學分析.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25627341
  • 上传时间:2021-12-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9.8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搖滾樂的傳播心理學分析摘要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搖滾之所以能在青年一代中迅速傳播開來除瞭搖滾樂中所要表達和追求的東西符合當時時代的 心理脈搏外,還於與青少年特殊心理特征有關青少年的這些特 征都為搖滾樂的傳播留下瞭心理空間關鍵詞搖滾樂傳播青少年心理中圖分類號G206文獻標識碼A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Spread of Rock and RollCui Qian(Dezhou College, Dezhou 253023)AbstractFrom a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 the reasons why the rock in the younger generation is popular are the pursuit of things the rock and roll expresses being in line with the psychological pulse of the times, and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peop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young people of rock left a psychological space for the spread.sinKey words rock dissemi nation of adolesce nt mental搖滾樂發源於美國,以黑人音樂、藍調為基礎。

      開始流行於 上世紀五十年代,搖滾樂以其靈活大膽的表現形式,富有激情的 音樂節奏,受到瞭年輕人的喜愛如果說50年代的搖滾樂還是 把眼光停駐在小汽車、姑娘、愛情、逃學之類反映青春騷動的主題之上,那麼60年代則使搖滾開始具有瞭相當的思想深度和社 會責任意識……(搖滾樂)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方式,或者一宣 泄青春期過剩精力的方法,而已經成為一種年輕人思考和表達的 途徑①當這種以“思考和表達”著稱的音樂形式在20世紀80年 代後期傳入我國後,不僅出現瞭象崔健、鄭均等這樣搖滾樂手, 還出現瞭“黑豹”、“超載”等搖滾樂隊連主流人士也給於瞭很高 的評價,如美學傢高爾泰就曾形成瞭一個意味深長的判斷:也許 崔健和他的搖滾樂是中國惟一可以啟蒙的文化形式那麼究竟是 什麼原因使搖滾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來吸引那些為它癡狂的青少 年呢?本文試圖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讀它在青年一代中廣泛傳 播的原因一、宏觀上,搖滾樂的傳播符合瞭時代的心理脈搏1986年5月9日、10日夜,北京工體讓世界充滿愛”百名歌星演唱會上,崔健挽著一高一低的褲腳登上舞臺,吼出瞭那首標 志著中國搖滾誕生的《一無所有》從此,搖滾樂開始在中國落 地、發芽此時,正值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中國人民剛從文革 浩劫的政治陰影之中擺脫出來,經歷著一個文化復興與反思的過 程。

      這時引入的搖滾樂也和其他新興的文藝類型一樣成為解放被 壓抑的人性、喚醒人們生活熱情的有力助手而搖滾樂的反叛精 神恰恰切合瞭當時的青年一代反思歷史、批判腐朽傳統的心理需 要②可謂是當時中國的氣候為搖滾的進入和傳播提供瞭土壤, 而搖滾自身的‘思考和表達”方式符合瞭當時中國一代青年人的心理脈搏二、微觀上,搖滾樂的傳播符合瞭青少年特有的心理特征「青春期偶像崇拜心理的必然選擇偶像崇拜也許是青少年發展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過渡性行為, 它是青少年在自我否定期追求自我肯定和理想自我的一種特殊 形式,它有助於青少年投射自我及自我價值以及重新建構自我③心理學認為,偶像崇拜是個人對所喜好人物的社會認同和情感 依戀,其本質在於對崇拜對象的社會學習和依戀人們之所以崇 拜偶像,是因為人們相信偶像的真實性④弗洛伊德認為偶像崇 拜是青少年發展的標準方向,因為青少年增強的欲望行動不能隻 指向父母及同輩人,也需指向象偶像這類較遠的人⑤而搖滾所 表達的那種激情和偉大、叛逆和反抗正好表達瞭青少年的心聲, 青年人也在那些搖滾鬥士的身上找到瞭自己所追隨的自由和叛 逆搖滾滿足瞭青年的心理需求,搖滾歌手成瞭青年心理表達的 代言人自然也就成瞭他們追逐和模仿的榜樣,成為瞭他們的心 理偶像,搖滾樂也就自然而然在青年人中傳播開來2•搖滾樂滿足瞭青少年追求自由、渴望真實的內心表達青少年在走入一個由成人構成並掌握話語權的社會以後,他 們的言行往往會顯得另類,受到來自傢長和社會的管教和制約。

      這時的青少年就會在內心產生擺脫束縛、追求自由的欲望按照 弗洛伊德及其女兒的觀點:青春期(12-20歲)的發展,個體最 重要的任務是要從父母那裡擺脫自己……男女青年共同的一點是要和父母逐漸疏離,並嘗試去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⑥而對 多數人來說,搖滾樂出現在階級、時代、文化鬥爭的一個特殊交 點上,這個事實已然使它在大眾文化產品中成為一個重要角色, 成為一種受壓迫者求解放的工具⑦從這點上說,青年難怪在表現出憤怒、反抗父母和社會時,選擇一種宣泄型的搖滾樂另 一方面,作為剛剛走入社會的青少年,由於長期生活在父母和同 齡人的“擬態環境”中,對社會復雜程度的認知還不夠深刻他們 長期養成的眼見為實的習慣,在步入社會那一刻受到挑戰,對周的虛幻和難以相信因此,有一種渴望簡單、真實的生活環境願 望這些都在搖滾中找到瞭表達正如搖滾瞭二十多年的崔建所 說「搖滾這種音樂形式很寬容,各種情緒都能表達,它需要的 是真實的發自內心的創作”二者心有靈犀,自然也就為搖滾在 青少年群體中的傳播找到瞭默契3•搖滾樂滿足瞭青少年尋找刺激、宣泄積鬱的心理需求多數青少年長期生活在一種父母的“保護傘”之下,他們的生 活很少受到來自社會和外界的刺激。

      而心理學研究表明,隻有少 量感覺輸入的單調環境,會使人感到厭煩和痛苦,甚至導致人的 活動的嚴重失調國外心理學界就曾對人的這種需要--追求刺激 的需要進行過實驗他們給大學生以相當可觀的報酬,要他們在 缺乏刺激的環境中逗留具體說,就是要求他們持續躺在帆佈床 上,除進餐和上廁所外,不做任何事,房間的燈是開著的,但他 們被戴著半透明的護目鏡,不能看到東西,室內還有裝置,防止 他們去觸摸物體,或聽到任何有規律的聲音起初,被試者嘗試 大睡特睡,但是這種無刺激的環境最終使他們難以忍受,僅兩三 天後,他們就決意逃脫這個單調的實驗環境⑧雖然這個實驗有 些極端,但還是反映瞭人,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少年他們精力旺 盛、渴望新鮮和刺激而單調的學校、傢庭環境往往忽視瞭他們 這方面的需要,認為隻要給他們吃穿,滿足他們的學習環境就是 對他們好瞭所以,青年們就會去自己尋找刺激,這時候,以刺 耳、尖叫和身體扭曲為特點的搖滾表演方式自然就成為他們得到 刺激和宣泄的最好方式另外,來自學校的學習壓力和父母過高 的期待有時也讓他們感到自己的神經無限緊張,感到自己的能力 和夢想之間有太多的差距,引起心裡上的不平衡根據心理學的 研究,美好的心理平衡要靠工作、傢庭、娛樂三者的和諧統一。

      但青年由於年齡的關系,往往還沒有進入社會工作,在傢庭中也 屬於“聽命”狀態所以隻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娛樂活動之中而在 娛樂活動中,由於搖滾是一種審美觀效應最強的審美方式,加上 搖滾又是一種集體的狂歡,容易誘發鬱積心頭、含混莫名的感情 沖動,因此便很自然地成為青年們的最為理想的宣泄方式⑨4 •搖滾樂為行走著的青年尋找到瞭心靈的歸宿多數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一種擺脫傢庭牢冃巨片天地的理想他們反抗來自父母的說教,叛逆傳統的社會規范但是,多數青少年的這種理想隻是一種心理沖動,他們畢竟還缺 乏社會經驗,缺乏生活技巧以及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這有就註 定瞭當他們跨出傢門的那一刻,多數會遭遇失敗當他們的叛逆 行為遭到來自成人社會的排斥後,他們的反抗會顯得無力在這 時,他們多數會有另外一種選擇,那就是出走、逃避,以一種消 極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反抗而搖滾中的肾亍走者”無疑成瞭他們 的出走路上的知音和陪伴者比如崔健的《苦行僧》,竇唯的《艷 陽天》等,他們有的是堅定而充滿力量的走,有的卻是一種對現 實的逃避其實,當青少年在外面遭遇挫折,感到無助的時候他 們心裡首先想到的是傢,是想回到自己溫暖的傢裡,享受父母的 愛。

      因此,搖滾作為對孤獨、迷茫的流浪青年的回應,‘回傢”也 就成瞭一個逃避的目的地在歌中,他們盡情抒發著對傢、對故 鄉的想念張楚高喊著「姐姐,我要回傢,牽著我的手,我有些困啦”這時,搖滾樂中所表達出的由叛逆到出走,由出走到 挫折,再由挫折到回傢,最後為處於青春期行走並試圖逃避的年 輕人找到瞭一個心靈上的歸宿,於是多數青少年也就帶著搖滾流 浪、流浪,他們在撒播搖滾的種子的同時最終也在搖滾中找到瞭 心靈的歸宿5 •搖滾樂唱岀瞭青少年對愛情和性的心理渴望青春期少年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對浪漫愛情的向往和性意識 的蒙朧從生理角度上講,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生理上發育已經 基本成熟,開始產生愛與被愛的期待,對兩性之間也開始好奇起來而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又使他們羞於直接表達和訴說而搖 滾樂,如鄭均的《赤裸裸》在這方面卻表現大膽而直白,滿足瞭 青少年的表達欲和好奇欲其實,搖滾樂就其整體精神來說,一 開始就是西方浪漫主義的產物但這種浪漫和激情並非一般流行 歌曲中表現的那麼呢喃和纏綿,而是更為簡潔明快和赤裸裸,像 火一樣的熱情號叫和吶喊,正是這些富有青春期式的激情表達方 式吸引瞭富有激情的青少年的參與這種心理需求上的滿足,為 搖滾在青少年當中的傳播提供基礎6 •搖滾樂吶喊出瞭青少年渴望參與社會的心理意識作為逐漸完成的社會人,青少年除瞭反叛、逃避以為,其實 更多的是想早日融入社會,積極參與社會事務。

      如1990年崔健 為北京亞運會捐款100萬的巡回義演 所到之處無不引起青年的 轟動和狂熱搖滾歌手們並不乏自覺意識,許多搖滾歌手都共同 認定政治是搖滾樂的起點這種強烈的社會意識和政治熱情來自 青年人的本性,有其社會心理依據青年問題專傢指出「青年 階段……從政治上看有其特殊重要的意義在生命周期的這一階 段,青年人努力向成年過渡,不斷增加對政治問題的瞭解,並逐 步形成自己基本的社會和政治觀念,其中有些觀念終身不變⑩ 當這種青年時期的觀念與實際生活進程相結合,便獲得瞭非常具 體的內涵就象有的學者所說的‘搖滾文化中最核心的叛逆精神 在此則成為搖滾青年們社會責任感的一種體現,他們用搖滾的音 樂形式對社會的陰暗面進行深刻的揭露與大膽的批判口? 口?□當青年們無法通過實際的參與來表達對社會改變 時,他們便找到瞭這個屬於他們自己的搖滾搖滾樂是一種青年人的音樂,它節奏簡單、表現力強,特別 是他那強烈的節奏,與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動的特性相吻合;搖滾樂無拘無束的表演形式,與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相適應;搖滾樂 歌唱的題材,與他們所關心的問題緊密相關由此看出,搖滾本 身已經具有瞭青年人的特點,而傳播心理學認為「受傳者的心 理系統對傳送來的信息要進行選擇有它的生理原因,那就是,受 傳者對傳送來的信息具有先天的選擇機制。

      口?口?□所以,搖 滾樂自身的演奏方式和其所要表達的內容正好符合瞭青年人的 在這一時期的心理選擇機制,自然也就為青年人所接受,在青年人中傳播開來瞭註釋1劉小山:《認識搖滾(下篇》,載《西安音樂學院學報》季刊,2003年第3期2周宗偉:《中國搖滾樂與城市青少年文化》,載《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3.4姚計海、申繼亮、張彩雲:《中學生偶像崇拜與學業自我概念、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應用心理學》,2003年第1期, 第22頁5轉引自嶽曉東《青少年偶像崇拜與榜樣學習的異同分析》,《青年研究》,1999年第7期,第1頁6李丹主編:《兒童發展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